氣象部門的數(shù)據(jù)說,濟南高溫天數(shù)創(chuàng)下十年來最高紀錄,我們都以為這個隨時蒸桑拿的夏天里,自己是最悲催的人了吧,其實,整個亞洲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從5月20日到7月23日,韓國已有14人因中暑死亡、1303人送醫(yī)急救。而日本東京,僅從7月1日到24日,東京23區(qū)就有71人中暑身亡。
目光再看遠點,整個北半球都在拉響高溫警報:加拿大魁北克已有33人因高溫中暑身亡;阿拉伯地區(qū)的阿曼蘇丹國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高的“夜間最低溫”42.6℃;瑞典北部北極圈內(nèi)的溫度一度達到攝氏30度;西伯利亞北部地區(qū),氣溫也在7月初一度達到攝氏32度。而往年同期,這一地區(qū)的平均溫度只有10攝氏度。
以溫和濕潤多雨的英國已經(jīng)有供水公司宣布,如果高溫和旱情得不到緩解,那么英格蘭西北部地區(qū)將從8月5日開始采取限水措施,屆時約700萬用戶將被禁止用水管澆花、洗車和擦洗窗戶。違規(guī)者將面臨刑事起訴,甚至可能遭受高達1000鎊的罰款。倫敦的地鐵很多是沒有空調(diào)的,而面對飆升到40℃、乘客熱炸的情況,倫敦地鐵做出了正式回應:承諾在2030年裝上新的空調(diào)系統(tǒng)。 英國民眾表示很絕望啊,馬上都要熱死了,要裝個空調(diào),還需要再等12年。
這樣比起來,濟南熱雖熱了點,好歹還沒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連朋友約飯都沒耽誤。
上周,朋友得了一箱澳洲西拉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因為手頭還有點工作沒處理完,我到的最晚。大中午冒著38度的高溫趕到恒隆,四個人菜都已經(jīng)吃的差不多了,但酒卻幾乎沒怎么見少。
朋友見我就趕緊給我倒了一杯,滿臉問號地問我,“怎么這280一瓶的酒,口感這么差呢?”我嘗了一口,差點噴出來——談不上任何香氣,只有又熱又酸的口感,像一個中了暑的姑娘,妝也花了,衣服也濕透了,腦子昏沉沉,沒有一點精氣神。酒精帶來的灼熱感彌漫在口腔,讓人提不起任何興致,幾乎變成了一杯熱醋——還是醋酸勾兌的劣質(zhì)醋。
我問朋友,這箱酒來餐廳之前放哪里了?后備箱啊!我的娘親,這樣的三伏天,葡萄酒竟然敢放在汽車后備箱,不等于把一盒哈根達斯扔進火焰山么?
通常情況下,紅葡萄酒的試飲溫度為18-20攝氏度,酒體輕的溫度再低點,13度就可以。如果溫度過高,酒中的單寧會失去存在感,而酒精的味道會變得非常明顯,從而掩蓋住葡萄酒本身的香氣和風味。當然,溫度也不能太低。太低的話,香氣會被鎖住,整杯酒就會變成一個冰美人,她漂亮是漂亮,你也能看的到,但她冷若冰霜地瞪著你,你卻感受不到她的美。
白葡萄酒對溫度的要求更嚴格一些,酒體偏輕的白葡萄酒需要較低的冰鎮(zhèn)溫度,大概在7度左右,而酒體偏重的白葡萄酒則需要較高的冰鎮(zhèn)溫度,大概在10度左右。如果溫度太低,白葡萄酒的香氣和風味就會減弱,而如果溫度太高,葡萄酒的酸度、礦物質(zhì)以及風土特征也表現(xiàn)不出來。
所以,三伏天喝葡萄酒,冰鎮(zhèn)一下總是沒錯的。除非你從空調(diào)開得足夠的商超或者葡萄酒專賣店買了接著喝。
在一些高級西餐廳,服務(wù)生會為你配一個冰桶。平時自己在家找個深一點的小鍋或者塑料桶甚至洗菜的盆也可以,關(guān)鍵要讓酒瓶里的酒盡可能多接觸到冰塊,所以不管什么容器,除了放冰塊,還要放水,這樣才能保證接觸面積更大一些。如果用盆,把瓶子倒下放更好。白葡萄酒放10分鐘左右,紅葡萄酒放4分鐘左右就可以。
現(xiàn)在很多餐廳,你告訴服務(wù)員把酒冰一下,他們通常會直接放冰箱里,這樣操作其實更簡單。冷藏室需要的時間久一些,白葡萄酒通常需要2小時,紅葡萄酒需要40分鐘。如果放冷凍室,不管紅白葡萄酒,6分鐘左右就夠了。
在這樣的三伏天,葡萄酒千萬不能放汽車后備箱。很多人覺得葡萄酒放后備箱,請客吃飯隨時都可以拿兩瓶,非常方便。陽光下暴曬的汽車內(nèi)溫度有多高?韓國KBS電視臺的記者前幾天做了一次試驗,試驗開始35分鐘后,車內(nèi)溫度達到50攝氏度,軟糖融化。50分鐘后,車內(nèi)溫度達到60攝氏度,蠟筆融化,連攝像機也因高溫而自動關(guān)閉。
后備箱對葡萄酒的蹂躪不止是高溫,還有來回的顛簸和震動,這不僅能把一款好幾百元的佳釀變成一瓶熱醋,甚至有炸裂的危險。所以如果朋友聚餐,現(xiàn)喝現(xiàn)拿是最安全的選擇,沒有之一。
日月,《中外葡萄與葡萄酒》雜志總編輯助理,WSET二級。從電臺到雜志,從新聞到葡萄酒,媒體從業(yè)20年,甘做一個落后于時代的人,簡單生活,凝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