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兵, 陳士祥, 石旭旭, 賀建榮, 王紅春
(1.江蘇省沭陽縣植物保護站,江蘇沭陽 223600; 2.江蘇省沭陽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沭陽 223600;3.江蘇省農業(yè)生產資料集團農用化學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1100; 4.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14)
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是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fā)的新型三元復配劑,由氯吡嘧磺隆、丙草胺、異丙隆混配組成[10]。賀建榮等研究發(fā)現,在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施用 2 10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在水稻移栽前或移栽后早期施用1 05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均可有效防除水稻田稗屬雜草、馬唐、千金子、鱧腸、鴨舌草、耳葉水莧、丁香蓼、異型莎草、碎米莎草、扁稈藨草、野荸薺等惡性雜草,且對水稻安全[11-14]。本研究以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為供試藥劑,通過大田示范試驗,驗證其在江蘇省沭陽縣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機插秧水稻移栽前結合移栽后2次封閉處理、手插秧水稻移栽后土壤封閉處理對雜草的防效,及對水稻的安全性,以期為江蘇省沭陽縣水稻田的雜草化學防除提供技術指導。
2017年在江蘇省沭陽縣十字街道趙解居委會中心路東側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承包田進行試驗。旱直播、機插秧、手插秧示范田前茬作物均為小麥。土質為沙壤土,肥力中等。田塊地勢平整,河水灌溉,保水性好。不同栽種方式稻田中各設20 m2空白對照和人工除草對照區(qū)。人工除草區(qū)雜草于施藥當日清除,每隔 10 d拔除 1次,防病、治蟲、施肥等田間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
水稻旱直播田于2017年6月10日旋耕平整后,干谷撒播,機械淺旋蓋種后灌“跑馬水”。水稻機插秧田于2017年6月17日機械旋耕,灌水泡田;于6月22日機械化插秧(水稻秧苗為3.5~4.0 葉期),株距為11.7 cm,行距為30 cm,每穴7~8株。水稻手插秧田于2017年6月23日機械旋耕,灌水泡田,6月25日機械平田,6月28日插秧(水稻秧苗為6.0~6.5葉期),株距為12 cm,行距為 30 cm,每穴4~5株。水稻品種均為武運粳27號。
田間雜草以硬稃稗(EchinochloaglabrescensMunro ex Hook f.)、無芒稗(E.crusgallivar.mitis)等稗屬雜草,以及馬唐(Digitariasangu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 Nees]、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異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等為主,兼有耳水莧(AmmanniaarenariaH. B. K.)、野荸薺(H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Tang et Wang)等雜草零星發(fā)生。
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wettablepowder,簡稱WP)(靈旺),由江蘇省農業(yè)生產資料集團農用化學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見表1。水稻移栽后的處理均在施藥后保水4~5 d,各示范田塊單獨排灌,空白對照和人工除草處理四周筑埂。
表1 試驗設計
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處理在“跑馬水”自然落干后進行,于2017年6月14日用藥;立針期處理在水稻立針期進行,于2017年6月21日用藥。采用2次稀釋法配藥,定量藥劑先兌水 500 mL 攪拌溶解均勻后,再兌水450 kg/hm2,在土表均勻噴霧,藥后田塊土表沒有積水,施藥5 d后未遇大雨。水稻機插秧田:于水稻移栽3 d前(2017年6月19日)進行粗噴霧施藥,兌水量為225 kg/hm2,藥后立即機械平田;于水稻移栽7 d后(2017年6月30日)采用毒肥法施藥,毒肥(尿素)量為150 kg/hm2。水稻手插秧田:于水稻移栽6 d后(2017年7月4日)采用毒肥法施藥,毒肥量為150 kg/hm2。
施藥15、30 d后調查各處理雜草的株防效,施藥30 d后調查雜草的鮮質量防效。采用Excel 2007計算雜草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
株(鮮質量)防效=[對照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處理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對照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100%。
施藥2、5、15、30 d后目測各處理水稻有無藥害癥狀;施藥15、30 d后調查各處理水稻的株高和分蘗數,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Tukey法(α=0.05)測驗各處理之間的差異性。
由表2可知,施藥15 d后,47%異隆·丙·氯吡WP在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或立針期以1 800、2 100、4 200 g/hm2劑量施用,在機插秧水稻移栽3 d前結合移栽7 d后分別以1 050 g/hm2劑量施用2次,在手插秧水稻移栽6 d后以1 050 g/hm2劑量施用,對禾本科、闊葉類、莎草科雜草及總草的株防效均大于95%。
由表3、表4可知,施藥30 d后,47%異隆·丙·氯吡WP在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或立針期以 1 800、2 100、4 200 g/hm2劑量施用,在機插秧水稻移栽3 d前結合移栽7 d后分別以1 050 g/hm2劑量施用2次,在手插秧水稻移栽6 d后以 1 050 g/hm2劑量施用,對禾本科、闊葉類、莎草科雜草及總草的株防效均大于92%,鮮質量防效均大于91%。
施藥2、5、15、30 d后目測各處理水稻的葉色、株高、長勢與人工除草均無明顯差異,未見任何藥害癥狀。
由表5可知,施藥15、30 d后,各處理水稻的株高、分蘗數與人工除草相當,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2 施藥15 d后47%異隆·丙·氯吡WP對水稻田雜草的株防效
注:空白對照行的數據為雜草密度。表3同。
表3 施藥30 d后47%異隆·丙·氯吡WP對水稻田雜草的株防效
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在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或立針期以1 800、2 100、4 200 g/hm2劑量采用噴霧法施用、在機插秧水稻移栽3 d前以 1 050 g/hm2劑量采用粗噴霧法結合移栽7 d后以1 050 g/hm2劑量采用毒肥法施用、在手插秧水稻移栽6 d 后以1 050 g/hm2劑量采用毒肥法施用,對江蘇省沭陽縣水稻田稗屬雜草、馬唐、千金子、丁香蓼、異型莎草等雜草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均高于91%,且對水稻安全。
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在江蘇省沭陽縣水稻田施用適期寬、對雜草綜合防效高、持效期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或立針期施用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對稗屬雜草、馬唐、千金子、丁香蓼、異型莎草等雜草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均高于91%,有效控制了水稻旱直播田雜草基數,減少了雜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提升了水稻的競爭力,降低了中后期雜草的防控難度。在機插秧水稻移栽3 d前采用粗噴霧法結合移栽7 d后采用毒肥法2次施藥 30 d 后,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對水稻機插秧田雜草的株防效均高于92%,鮮質量防效均高于95%,機插秧水稻移栽時秧苗小、株行距寬、水稻競爭力差[15],而施藥30 d后時水稻已基本封行,雜草競爭力明顯弱于水稻,防控難度明顯下降,中后期視田間草情補施可有效控制草害,保障水稻高產。在手插秧水稻移栽6 d后,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采用毒肥法用藥1次,30 d后對稻田雜草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均達95%以上,基本控制了雜草的危害,降低了除草劑的使用次數,具有明顯的經濟、生態(tài)效益。
表4 施藥30 d后47%異隆·丙·氯吡WP對水稻田雜草的鮮質量防效
注:空白對照行的數據為雜草的鮮質量。
表5 47%異隆·丙·氯吡WP對水稻的安全性
注:同列數據后小寫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水稻旱直播田建議在播種、上“跑馬水”自然落干后,以噴霧法施用2 10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在水稻機插秧田采用2次用藥控草策略,第1次在水稻移栽3 d前左右以粗噴霧法施用1 05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藥后田間水層自然沉降落干,第2次在移栽5~7 d后以毒肥法施用1 05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田間保持淺水層,水層覆蓋地面,保水至少2 d;水稻手栽秧田在移栽5~7 d 后以毒肥法施用1 050 g/hm2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用藥時田間保持淺水層,水層覆蓋地面,至少保水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