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黎霞
摘 要:在多元化社會思潮的沖擊、交往方式虛擬化、話語建設的滯后性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建設受到沖擊。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理念、內容和傳播手段,探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路徑,這既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研究,也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
高校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要求的學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在進行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在負面因素的作用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水平不高,效果不好,學生的認同感不高,這不僅削弱了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還嚴重威脅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進程。究其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不足。因此,進行創(chuàng)新具有緊迫性。
近年來,中共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表示了特別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向應與中國發(fā)展現(xiàn)實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緊密相連,為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不斷樹立為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心。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指示精神,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在相關會議上強調,要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質和水平,就要盡快實現(xiàn)高校話語建設改革。因此,進行創(chuàng)新具有政策導向性。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基本概念與特征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基本概念
話語在漢語詞典中釋義為“說的話;言語”和“語言學術語”。當前學術界對話語的定義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話語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群體表現(xiàn)”;另一種認為,“話語是語言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與語境之間構成的一種建制性關系”[1]?!八^的話語體系是指具有相同規(guī)范認識的表達方式和言說方式的集合,”[2]換言之,話語體系是指具有相互聯(lián)系的話語所構成的統(tǒng)一聯(lián)合體。從學科的角度來說,根據不同學科各自的特點,決定了各自擁有不同的話語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是在高校這一特定范圍內對話語體系的進一步闡述?!案咝K枷胝谓逃捳Z體系是指由教師所主導的,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過程中,以追求獲得話語權力為目標的話語體系。[3]”這種特殊話語體系體現(xiàn)了學科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也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體現(xiàn)學科的基本觀點和理論表述,體現(xiàn)學科性;同時,還要承擔著在實施過程中傳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的任務,推動主流價值觀的建設,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的特征。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基本特征
內容的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淵源主要來自于話語描述、中國古代話語建設的相關思考、馬克思主義的話語理論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經驗[4]。它的理論基礎以及應用目的,決定了其內容的階級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朝歷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封建綱常禮教、孝德教育、宗教信仰教育與修身教育為基本內容”[5],以社會教化和提升自我教化為核心內容,推崇儒家經典著作來維護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馬列主義思想中的灌輸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及重要啟示?!罢喂ぷ魇且磺泄ぷ鞯纳€”,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始終把政治工作放在了中心位置。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要保障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這一要求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鮮明的政治性。
形式的多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發(fā)展歷程自建國以來發(fā)生了很多變化。首先在課程體系的變化上,先后經歷了四次的課程體系調整,同時隨著客觀實際的不斷發(fā)展,還相應增加“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中國夢”等新的話語內容的表達方式。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僅僅拘泥于高校思政課、社團活動等傳統(tǒng)形式,而是利用網絡自媒體、在線教育視頻、遠程教育講座等多種形式。
方式的互動性。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遞方式的作用形式是互動的。新時代的高校學生,普遍厭倦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渴望與教師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教育關系。運用互動的方式進行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吸引學生的興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一種互動的教育方式也是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求與新課改要求的重要體現(xiàn)。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面臨的挑戰(zhàn)
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要場地,也是各種意識形態(tài)相互碰撞交鋒的主要戰(zhàn)場。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話語體系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首先是多元化社會思潮的沖擊。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一些西方敵對分子利用文化滲透,極力鼓吹多元的價值觀,通過多種形式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輸出,以此來削弱我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在面對多元社會思潮時,學生普遍不具備辯證認識的能力,進而導致出現(xiàn)缺乏信仰、思想迷茫等情況,甚至會盲目信奉西方價值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其次,網絡社會中,人們交往方式的虛擬化和復雜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也帶來了沖擊。在虛擬的社會交往中,人們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可以隨意獲取多元的價值內容,但是卻無法對復雜的價值信息進行正確判斷。
最后,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具有滯后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內容具有抽象性和政治性特征,因此在講授過程中存在著形式化、理論化的現(xiàn)象,缺乏相應的人文關懷。并且話語體系具有相對獨立性,無法及時地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經驗總結,換句話而言,就是存在學生課本上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具有滯后性。
3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途徑
3.1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理念
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實踐時,應把理念創(chuàng)新放在首要位置,這也是進行創(chuàng)新的前提條件。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xiàn)從“文本”向“人本”的轉化。文本話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重要表現(xiàn),主要是指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所使用的書本教材,還包含與之相關的報刊雜志等內容,是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和實踐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政治性特征。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宏觀建構下的文本話語不可避免的與社會實踐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科學發(fā)展觀要求以人為本,意味著在進行創(chuàng)新建設時要緊緊圍繞學生個體,善于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培養(yǎng),使傳統(tǒng)的教條式文本話語能夠圍繞學生的切身實際開展,更具生活色彩,這也是強化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
其次,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實現(xiàn)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隨著社會生活的迅速變遷,人們對自身價值的重視程度也愈來愈高,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其政治化、理論化、空泛化的特點,使得其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闡釋以及對個人價值需要的滿足功能。新興的媒體話語更新速度快,滿足了大學生對信息獲取以及個性發(fā)展的要求,因此獲得了青少年的廣泛喜愛。因此,要積極借鑒新興媒體話語的成功經驗,并將這些成功經驗融入到話語建設之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的有效對接,增強課本理論知識在解決實踐問題的說服力,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自發(fā)地產生認同感。
3.2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內容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內容是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的主體環(huán)節(jié)。
首先,對待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內容要批判繼承。道德教化,自古有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塑造了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建設話語體系不可能回避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強調的“仁、義、禮、智、信”、“三綱五?!钡母拍钍墙y(tǒng)治階級為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所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內容。盡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化存在著禮制教化和父權崇拜等時代糟粕,但也存在著“以和為貴”、“仁”、“禮”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在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內容時要對“舊”話語體系內容進行批判繼承,使傳統(tǒng)中的精華成為當下進行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的基石。
其次,對待國外話語體系建設內容要合理借鑒。我們要以全球視野來進行話語體系內容的創(chuàng)新,充分借鑒國外高校在進行話語體系建設的有益經驗。以日本為例,二戰(zhàn)以后,日本中小學道德教育深受“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的影響,強調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的連續(xù)性[6]”。日本道德教育的主要特點是突出民族精神、道德教育的主導地位;重視德育鄉(xiāng)土教材建設;重視國家精神,培養(yǎng)國家公民[7]。盡管中日兩國有共通之處,但具體國情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自信,進行合理借鑒。
3.3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傳播手段
首先,要積極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增強主導性。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多次在調研中強調,要切實提高高校思政課的質量和水平,就要進行高校思政課改革?!皬目臻g上來看,高校思政課話語權主要分布在部門話語權、課堂話語權和校園話語權三個層面”[8]。因此要充分保障思政部在高校的合理地位,使之能夠參與高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取得合理權益。思政課教師還要提高課堂話語表達能力,在保障思政話語內容權威性、正向性的基礎上,提高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最后,思政工作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活動,將思政話語內容融入到高校建設的多個方面,強化教育效果。
其次,要積極拓寬多渠道傳播方式,增強互動性。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傳播方式,還要運用新型傳播手段,拓寬渠道,增強互動性。這種新型的傳播方式以MOOC為例。MOOC,是自2011年在美國硅谷開始引發(fā)的全球在線教育課程開發(fā)的新模式。由于MOOC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學習習慣、時間安排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主選擇的學習課程,這種主動性的發(fā)揮也促使學生對這些課程所蘊含的話語體系內容更易吸收。在面對這種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應對、敢于介入[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網絡技術修養(yǎng),提高對MOOC等新興課程形式重視程度,還要積極制定既符合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又蘊含豐富話語體系內容的網絡公開課程[10]。同時,在網絡公開課程的平臺下教育主體可以根據網絡課程的點擊度實時掌握課程的歡迎程度,并對不足之處進行及時改進,進而增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影響范圍。
參考文獻
[1]唐克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G641:17-21.
[2]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12.
[3]蘇令銀.主體間性視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D64:242
[4]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上海大學,2009:17
[5]張國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2.
[6]張祥浩,石開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5):56-59.
[7]曹能秀.當代日本中小學道德教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8(19):95-95.
[8]陳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建設的前提、基礎和關鍵[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1):31-34.
[9]蘇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占領社交網絡新陣地[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4):127-129.
[10]陳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建設的前提、基礎和關鍵[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1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