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
廣東有個朋友問我:“你們那旮旯平時都吃什么?。渴遣皇翘焯於钾i肉燉粉條?”
這廝有個黑瘦的下巴,我當時很想有人一拳將之打落,看他以后還敢不敢小看俺們那旮旯。
東北菜口味一般都很重,濃香濃甜濃咸,吃來大有豪俠氣?,F(xiàn)在經(jīng)常會想念東北農村的銅爐火鍋。冬天的夜里,窗外大雪紛飛,幾個人盤腿坐在溫熱的土炕上,架起小桌,點起銅爐,水咕嘟咕嘟地開了,放進酸菜、粉條、豬牛羊肉、凍豆腐、腐竹、血腸,端起白酒喝兩盅,白話一會兒,想想自己當年的好勇斗狠和百戰(zhàn)生涯,也笑也煩惱。
銅爐火鍋的作料顏色繽紛,有粉紅的腐乳醬、鮮紅的辣椒醬、蔥綠的韭花醬、褐色的芝麻醬,攪勻了吃上一點,誰都會咂咂嘴:香。
現(xiàn)在火候正好,酸菜酸甜爽脆,粉條柔軟滑順,大片的豬牛羊肉煮得香香嫩嫩,但其中最好吃的,還是血腸。
血腸切成片狀,里面是豬血,外面是豬腸,顏色紅白相間,煮熟后,豬血嫩如豆腐,豬腸柔韌耐嚼,吃來奇香。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每個人的臉都紅了起來,說話也像是在吵架,不要介意,這才是真正的關東漢子。
長白山區(qū)有一種野生蘑菇叫“榆黃蘑”,叢生的,一長一大蓬,千頭并立,顏色是純正的金黃,像盛開的太陽花。這種蘑菇可以炒,可以煮,可以蒸,可以燙一下拌涼菜,最妙的是,這種蘑菇還可以包餃子。
榆黃蘑包餃子要先燙熟,最好保持原狀,不要剁碎,另在餃子餡里加入蔥花、香菜、芝麻油、少量豬肉,包好下鍋。
煮好的餃子小巧精致,胖乎乎的,皮薄得幾乎透明。把餃子整個送進嘴里,輕輕咬破,蘑菇輕輕滑到舌頭上,帶著鮮美的汁液,香甜無比,熟后的榆黃蘑就像美人的肌膚,嫩得吹彈可破,讓人吃起來回腸蕩氣。
一個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時候,往往會想起故鄉(xiāng)的美食。我記得我在讀初中的時候,學校食堂里有一道素菜叫“炒猴子腿”,細長,紫黑色,柔嫩而清香。很多年之后,我知道這種野菜有個高雅的名字,叫作“薇”。
對中國古代文化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對這個字發(fā)一聲嘆息,它就是隨伯夷叔齊走到生命盡頭的那株小苗,代表著正義的理想;它就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反復吟唱的那棵野菜,代表著傷感和離愁。我在吃它的時候茫然無知,這菜兩毛錢一份,我沒想到它曾長久地飄搖在中國人的夢里。
東北也有很多名小吃,煙熏紅腸、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吊爐餅雞蛋羹、醬骨架,都帶著點豪氣。朝鮮小菜比豬肉都貴,辣白菜、酸黃瓜人見人愛;沈陽的小土豆黑不溜秋的,但糯軟咸香,也成了大企業(yè)了。
(摘自“騰訊文學”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