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不少孩子被忙碌的父母送往托管中心,其因缺乏父母的關愛而導致性格偏執(zhí)、行為偏常。為了幫助學生在班集體里面和諧生活、健康成長,教師需要深入調(diào)查表象背后的原因,并因材施教,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情感紐帶,用博愛的胸懷換來學生的信任,用智慧的心境激發(fā)學生的責任心,用團隊的力量來鼓舞學生前進的勇氣。最終,學生能調(diào)整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每一個生命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動,這就是教育者的價值。
關鍵詞:心理補償;交流;發(fā)展;行為偏常;智慧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22
作者簡介:楊姝楓,廣東佛山人,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本原小學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一、案例概況
1.個案簡介
小樂,女,11歲,五年級學生。她自小生長于城區(qū),父母開辦工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由于父母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和教育孩子,所以,她從一年級開始就被送入托管中心,由補習社老師負責其飲食并輔導功課,晚上才由家長接回家。
2.問題行為表現(xiàn)
小樂由于從小在家中缺乏管束,所以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執(zhí)拗,愛亂發(fā)脾氣,經(jīng)不起同學和老師的批評。因其脾氣古怪,同學們不愿與她一起玩耍,她就會生氣地大喊大叫,以宣泄內(nèi)心的不滿。小樂家中有一個妹妹,比她小七歲。自從妹妹出生,小樂常責怪父母寵愛妹妹,分享了屬于自己的愛,對妹妹懷有強烈的嫉妒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她針對妹妹的挑釁行為越來越頻繁。家長要經(jīng)常處理姐妹間的關系,對她感覺很無奈、很擔憂,經(jīng)常主動和老師交流,希望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
3.行為原因剖析
(1)家庭原因。家長因為無暇陪伴孩子,經(jīng)常會以物質(zhì)的滿足來補償自身對孩子成長的缺失。而家長工作的不確定性和緊張的壓力,使其在孩子年幼出現(xiàn)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時,沒有防微杜漸,待其孩子個性慢慢成熟,又簡單粗暴地處理。這樣潛移默化地造成了孩子的驕縱任性,并產(chǎn)生抵觸情緒。孩子一旦無處發(fā)泄,情緒控制上出現(xiàn)問題,就會轉(zhuǎn)嫁到他人身上,逐漸形成攻擊行為。
(2)個人原因。 ①心理發(fā)育不成熟。小樂從小基本上在托管中心生活,所以,格外渴求父母的關注和愛護。她在面對分享父母的愛的妹妹時,必然出現(xiàn)敵意。這類孩子判斷分析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識強,一旦遇到矛盾,就對他人和社會表現(xiàn)出敵意和破壞行為。一個11歲的小學生,其健康的心智發(fā)育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和教育。②對自卑感的補償。兒童心理學認為:“所有的兒童都天生有一種自卑感,它會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激勵他們嘗試通過改善自己的處境來緩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學上稱這種現(xiàn)象為心理補償……被寵壞的孩子就具有心理補償性格?!盵1]小樂在班級里,成績較差,被同學們輕視,處于比較自卑的狀態(tài),所以其一旦和同學產(chǎn)生矛盾,往往會特別敏感,就會通過抗爭或攻擊他人來補償自己被尊重的需求。
(3)社會原因。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12歲的兒童的智慧發(fā)展趨于成熟,思維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體內(nèi)容,具有更大的靈活性。”[2]靈活性也意味著不確定的風險。兒童的思維發(fā)散,是非辨別能力差,常會受一些社會流行風尚的負面影響,誤入歧途。11歲的小樂,長年在補習社里,很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誘導。當一個孩子的注意力被不良事物影響時,她怎能不偏離正常的成長軌道而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呢?
二、輔導策略
1.傾注師愛
在班里,小樂受到批評太多而幾乎得不到表揚,對老師有逆反心理,或是上課與老師對著干,或是下課肆意挑釁……做一些有悖常理的反常行為,以此來維護自尊。對此,我嘗試用情感導入策略進行正面轉(zhuǎn)化,因為“在兒童教育中,對偏離正道的兒童做出惡毒的評價無濟于事,只會加重兒童的怯懦。相反,我們應當鼓勵他們?!盵3]
(1)用贊許打開她的心扉。我是五年級開始接手這個班級。開學第一天,全班選舉勞動委員時,她毛遂自薦,表達出做班干的愿望。其他學生都很驚異,我卻很開心地同意了,因為我之前就聽說過小樂的“光輝事跡”,第一次見面,她居然能主動表現(xiàn)自己,我投過去的是贊許的目光。我也看到了她眼睛里的快樂。
(2)用交流來滋潤她的心田。當了衛(wèi)生委員的她經(jīng)常會主動找我聊天,講述她的快樂與煩惱。我認真地聆聽,對的錯的、真的假的、有意的無意的,都毫不在乎。我在老師和母親的角色之間切換,耐心地給予點撥。果然,我的熱情換來她的信任,我的贊許換回了她的尊嚴,我的批評也換來了她的認可。
有一次,我對小樂說:“班里有件事需要你的幫助。”她疑惑地望著我。我繼續(xù)說:“這段時間,班里的門窗總是沒關好。請你每天下午放學時,最后一個離開教室鎖好門,可以嗎?辛苦你了……”不料,小樂爽快地答應了。后來,連續(xù)幾天我都在觀察,她果然做得很好。我在全班學生的面前表揚了她,學生們也真誠地為她鼓掌。下課后,她悄悄告訴我說:“老師,抱歉,是我以前疏忽了,沒有關好班里的門窗。今后,我一定認真做勞動委員。希望我們班也被評為‘學校文明班集體。”我說:“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改了就行了。我相信,你會越來越棒的!”果然,一個學期下來,我班被評為“衛(wèi)生先進班集體”,小樂也被評為“優(yōu)秀勞動委員”。小樂在為班級服務的過程中,與同學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了,重新找到了自尊。同時,她也學會了自我批評。面對矛盾,其逐漸消除了抵觸情緒和攻擊性的行為,進步顯著。
社會情感的任何障礙都會危害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教育者不能片面地看待學生的缺點,而應該視其為學生身心成長的一部分。“愛不是原因而是結(jié)果,就像一顆行星接收來自太陽的光明。這種動人的力量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影響著他的自我實現(xiàn)?!盵4]
2.發(fā)展特長
小樂身材高大,身手靈敏,酷愛打籃球,當她提出想?yún)⒓訉W?;@球隊時,我欣然同意,并答應她可以安排自主時間專門輔導她的功課。于是,每天早晨,她七點到校訓練一小時,下午放學前再訓練一小時,很辛苦??墒?,再苦再累她也能堅持。后來,她被?;@球隊選中,參加大良街道小學生校際籃球比賽,戰(zhàn)果輝煌,為校爭光,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從此,她信心百倍,干勁十足。
第二學期,小樂還被大家選為體育委員。學校舉辦運動會,她積極組織參賽人員,同學們都能主動地聽她指揮參加比賽。
3.家校聯(lián)系
家庭是教育的原動力,它決定著孩子生命的大樹是否能茁壯成長。一開學,我就主動同小樂的母親進行了幾次誠懇的談話,使其明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應多抽一些時間來關心孩子的成長,不要只是一味地把孩子推給補習社,也不要怕孩子犯錯,應多一些溝通和寬容,而不是簡單地斥責。
小樂的母親雖然工作忙碌,但能積極配合我,每天早點回家陪伴她,傾注母愛的溫暖。小樂在家里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表現(xiàn),其母親都會主動來電和我交流。家校雙方攜手并進,從生活細節(jié)處感染孩子,培養(yǎng)她和諧的社會感知能力。
三、案例研究的體會與結(jié)果
因為及時和家長溝通,家庭教育的航向轉(zhuǎn)向正確的軌道;因為受到我的鼓勵,小樂開始慢慢接受學校教育;因為師生真誠相待,她得到了愛,找回了自信,融洽了與同學的關系,學習成績開始上升。小樂開心地渡過了六年級的生活,進入了理想的中學。
高考結(jié)束時,小樂和同學專程從中學來到母校探望我,熱情洋溢地送給我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望著這美麗的鮮花和她真誠的笑靨,我感到無限的幸福和欣慰。
參考文獻:
[1][3](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M].劉 麗,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2](瑞士)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M].王憲鈿,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意大利)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單中惠,譯.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