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倩瑜
近幾年,細顆粒物(PM2.5)逐漸被普通百姓認識,空氣污染逐漸成為社會熱點。PM2.5是指環(huán)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1]。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隨著我國的工業(yè)化進程不斷發(fā)展,空氣污染問題逐漸增多,霧霾天數(shù)越來越多,佩戴過濾式口罩能有效過濾吸入肺部的空氣,行人、醫(yī)務人員和工廠工人需要隔離灰塵、病菌和有毒氣體均需選用合適的口罩。針對各行各業(yè)人員的不同需求,國家制定了不同的口罩標準用以規(guī)范口罩市場。隨著人們日常佩戴口罩越來越多,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guī)范》應運而生。另外,國內常見的口罩標準還有強制性標準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和GB 19083—2010《醫(y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其中的過濾效率是極其重要的測試項目,過濾效率,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口罩罩體濾除顆粒物的能力,用百分數(shù)表示。防護效果,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口罩阻隔顆粒物的能力,用百分數(shù)表示。以下就此三個標準過濾效率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做出對比分析。
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guī)范》[2]適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huán)境下濾除顆粒物所佩戴的防護型口罩。此標準不適用于缺氧環(huán)境、水下作業(yè)、逃生、消防、醫(yī)用及工業(yè)防塵等特殊行業(yè)用呼吸防護用品,也不適用于嬰幼兒、兒童呼吸防護用品。
GB/T 32610—2016測試常用儀器是美國TSI 8130自動濾料測試臺。標準中要求的過濾效率分級和要求見表1。
表1 GB/T 32610—2016過濾效率分級和要求
在GB/T 32610—2016中,分別對油性介質和鹽性介質進行試驗,當兩種氣溶膠均滿足要求后進行評級,根據(jù)過濾效率分為:Ⅰ級、Ⅱ級、Ⅲ級。譬如,口罩對鹽性介質和油性介質過濾效率都≥95%,則過濾效率為Ⅱ級。油性介質是DEHS或其他適用油類,如:石蠟油,鹽性介質是NaCl,濃度均不超過30mg/m3。測試開始后,按照采樣頻率≥1次/min記錄試樣的過濾效率數(shù)據(jù),一直持續(xù)到口罩罩體上顆粒物加載至30mg為止,以最小值作為該試樣的過濾效率。GB/T 32610—2016 5.5.2中還規(guī)定: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A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Ⅱ級以上;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B級、C級、D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Ⅲ級及以上。
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3]適用于防護各類顆粒物的自吸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本標準不適用于防護有害氣體和蒸氣的呼吸防護用品,不適用于缺氧環(huán)境、水下作業(yè)、逃生和消防用呼吸防護用品。
GB 2626—2006主要是針對對象為產業(yè)用人群,是用來防護在生產作業(yè)環(huán)境中的非油性粉塵顆粒物以及油性顆粒物。GB 2626—2006測試常用儀器是美國TSI 8130自動濾料測試臺,其中隨棄式面罩過濾元件過濾效率的級別和要求詳見表2。
表2 GB 2626—2006過濾效率要求
GB 2626—2006是根據(jù)過濾元件類型選擇氣溶膠類型,譬如,KN類進行鹽性氣溶膠試驗,KP類進行油性氣溶膠試驗。油性介質是DOP或其他適用油類,如:石蠟油,鹽性介質是NaCl,濃度均不超過200mg/m3。測試開始后,從初始過濾效率開始記錄測試數(shù)據(jù),一直持續(xù)到過濾效率達最低點為止,或持續(xù)到濾料上累積200mg介質為止。對于KP類濾料,當累積介質達200mg,同時效率下降,應持續(xù)測試到效率停止下降為止,連續(xù)記錄過濾效率結果。在檢測過程中,每個樣品的過濾效率應始終符合表2要求。
GB 19083—2010《醫(y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4]適用于醫(yī)療工作環(huán)境下,過濾空氣中大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自吸過濾式醫(yī)用防護口罩。此標準參照了美國和歐洲等國的相關標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口罩的過濾效率和密合性等項目進行了更為具體的技術要求。由于其指定醫(yī)用環(huán)境適用,因此其過濾效率主要是指過濾空氣中飄浮的非油性顆粒物,包括帶病毒性的血液、飛沫、分泌物等。
GB 19083—2010測試常用儀器是美國TSI 8130自動濾料測試臺,在氣流量為85L/min情況下,口罩對非油性介質顆粒過濾效率分級和要求見表3。
GB 19083—2010只適用于醫(yī)用環(huán)境,并沒有油性顆粒物污染,其鹽性介質是NaCl,濃度不超過200mg/m3。將6個口罩樣品進行試驗,3個經過溫度預處理,3個不經過預處理,將氣體流量穩(wěn)定至(85±2L)/min,口罩的吸氣阻力不得超過343.2Pa(35mm HO)。測試開始后,記錄初始過濾效率測試數(shù)據(jù)。在檢測過程中,每個樣品的過濾效率結果均應符合表3要求。
以上三個國內常用口罩標準過濾效率檢測方法的異同總結見表4。
同時,技術要求的異同分別見表1至表3。
從表4可以看出,GB/T 32610—2016 是日常防護用口罩,GB 2626—2006和GB 19083—2010是勞動保護用口罩,使用領域不同,要求也不同。從介質類型看,由于GB 19083—2010指定醫(yī)用環(huán)境適用,因此其過濾效率主要是指過濾空氣中飄浮的非油性介質,而另兩個標準則考核兩種介質:鹽性介質與油性介質;GB/T 32610—2016氣溶膠濃度和顆粒物累積終點要求比另兩個標準低,是30mg/m3。GB 2626—2006和GB 19083—2010氣溶膠濃度要求相同,都是200mg/m3;GB 19083—2010顆粒物無須加載,而另兩個標準顆粒物則需要加載至指定指標要求。這些都是由于不同使用領域對過濾效率方法有針對性的要求所導致。
GB/T 32610—2016適用于日常防護類口罩,GB 2626—2006適用于職業(yè)防護類口罩,GB 19083—2010適用于醫(yī)用防護類口罩,此三個國內常用口罩標準,有效規(guī)范了適用于不同領域工作者的口罩市場,促進國內口罩生產企業(yè)針對不同領域工作者生產符合該領域的口罩,保證了口罩能有效保護佩戴者的身體健康。特別是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口罩標準的發(fā)布和實施,為監(jiān)督部門提供了標準和依據(jù)。
表4 國內常用口罩過濾效率檢測方法的對比
過濾效率是評價過濾性口罩性能的首要參數(shù),通過對比國內常用口罩過濾效率檢測技術要求和方法的異同,能更清晰地了解各標準中過濾效率的具體技術指標要求和檢測方法之間的差異,可以讓口罩生產廠商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的口罩標準,從而更好地保護各工作領域工作者的健康,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