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潤,張 良,卞曉波,蔣梅巧,錢秋平
(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金華 321000)
近年來,隨著浙江省旱糧生產的不斷發(fā)展,金華地區(qū)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新品種引進與栽培技術也越發(fā)引起重視[1]。播種時間與密度
是決定馬鈴薯獲得高產豐收的一個重要條件,更是栽培的基礎[2-4]。王耀[5]研究表明,適宜的播期可促早出苗、早成熟,商品薯率及產量明顯提高。莫純碧等[6]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對馬鈴薯晚疫病有一定控制效果,但也要與當?shù)亻L期總結的播種時期相結合,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溫海霞等[7]試驗表明,‘中薯5號’栽培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對產量影響明顯。魯文娟等[8]研究表明,‘中薯5號’播期在3月中旬,密度為60 000~67 500株/hm2,鮮薯產量較高。雖然有關馬鈴薯播期和密度的報道較多,但就金華地區(qū)氣候條件而言,仍需進一步探討[9,10]。因此,引進‘中薯5號’,探究其基礎栽培技術,為當?shù)剞r戶增產增效。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播期與密度對馬鈴薯‘中薯5號’的影響,探索金華地區(qū)獲得高產優(yōu)質馬鈴薯‘中薯5號’的最適播期與密度,并與目前表現(xiàn)優(yōu)良的‘中薯3號’進行比較,為該地區(qū)在優(yōu)質馬鈴薯‘中薯5號’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中薯3號’和‘中薯5號’,均為一級種,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其中‘中薯3號’為對照品種。
試驗設在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科研基地,前作為甘薯,試驗田塊為泥質沙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含量19.8%、堿解氮107.0 mg/kg、有效磷15 mg/kg和速效鉀53 mg/kg,pH 4.92,排灌條件較好。12月底結合翻耕整地,施腐熟雞糞7 500 kg/hm2作基肥,播種前條施復合肥(N∶P∶K=15∶15∶15)750 kg/hm2。
1.3.1 播期試驗
試驗設5個不同播種時間處理,分別于2016年1月5日、1月20日、2月4日、2月19日和3月5日進行播種,3次重復。小區(qū)行距0.8 m,株距20.8 cm,密度60 000株/hm2,3行區(qū),長7.64 m,寬2.4 m,小區(qū)面積18.34 m2,按期記載植株長勢情況,于各處理成熟期次日實施收獲并實收測產,單薯重量75 g(含)以上為商品薯。
1.3.2 密度試驗
試驗于2016年1月15日播種,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6個不同播種密度處理,分別為54 000,60 000,66 000,72 000,78 000和84 000株/hm2,3次重復,小區(qū)畦長5.56 m,畦寬80 cm,小區(qū)面積13.34 m2。對應株距分別為23.1,20.8,18.9,17.4,16.0和14.9 cm。按期記載植株長勢情況,于2016年5月15日實施收獲并實收測產,單薯重量75 g(含)以上為商品薯。
參照《馬鈴薯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11],試驗觀測并記錄作物物候期、出苗率、株高等農藝性狀;薯塊皮色、肉色等塊莖形狀以及各試驗產量情況。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軟件處理,并用SPSS 18.0.2軟件進行方差分析,處理平均值多重比較采用Duncan法。
2.1.1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播期,‘中薯5號’從出苗至成熟在66~75 d,‘中薯3號’從出苗至成熟在65~75 d。‘中薯3號’和‘中薯5號’隨著播期推遲,生育期縮短,‘中薯3號’和‘中薯5號’生育期差異不明顯。出苗率均隨著播期的推遲而增加。
2.1.2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知,‘中薯5號’株高最高在第2播期(1月20日),最矮在第5播期(3月5日),而‘中薯3號’最高在第1播期(1月5日),最矮在第5播期(3月5日);整齊度均隨著播期的推遲而降低,‘中薯3號’表現(xiàn)更加明顯。平均單薯重和結薯數(shù)均隨著播期的推遲而降低,整體來看‘中薯5號’的表現(xiàn)均優(yōu)于‘中薯3號’。
2.1.3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見,參試各品種隨著播種期推遲,鮮薯產量、商品薯產量及商品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特別是1月20日~2月19日播種的處理,鮮薯產量、商品薯產量及商品薯率相對較高。說明1月下旬至2月中旬,特別是1月底2月初播種,可以獲得較高產量。
由表4可知,‘中薯5號’在其播期2月4日產量最高,折合產量46 237 kg/hm2,經方差分析,2月4日播期與‘中薯5號’其余播期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惺?號’在其播期2月4日與2月19日產量差異不顯著,與‘中薯3號’其他播期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惺?號’2月4日播期與其余9個播期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1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potato growth
表2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農藝性狀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potato agronomic traits
表3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potato yield
表4 不同播期處理的產量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yield a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2.2.1 不同播種密度對馬鈴薯物候期和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播種密度處理對生育期影響不大,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略有
縮短,可能與密度增加養(yǎng)分相對欠缺引起葉片提前枯黃有關。植株性狀方面,兩品種的株高、主莖數(shù)隨密度增加整體呈下降趨勢。
表5 不同密度處理對馬鈴薯物候期及植株性狀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on potato phenological phase and plant traits
表6 不同密度處理對馬鈴薯農藝性狀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on potato agronomic traits
表7 不同密度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Table 7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on potato yield
表8 不同密度處理的產量方差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yield at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2.2.2 不同播種密度對馬鈴薯塊莖性狀的影響
從表6可知,參試品種的平均單薯重隨著密度增加呈下降趨勢,單株結薯數(shù)隨密度增加略有提高。在相同密度下,‘中薯5號’的平均單薯重均高于‘中薯3號’,單株結薯數(shù)均低于‘中薯3號’。
2.2.3 不同播種密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7可見,鮮薯產量均隨著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商品薯率則隨密度增加呈逐漸下降趨勢。在相同密度下,‘中薯5號’的表現(xiàn)均優(yōu)于‘中薯3號’。
由表8可知,‘中薯5號’在密度為72 000株/hm2時產量最高,折合產量48 675 kg/hm2,經方差分析,72 000與66 000和78 000株/hm2產量差異不顯著,與54 000,60 000和84 000株/hm2達到極顯著水平?!惺?號’在密度為66 000與60 000株/hm2產量差異不顯著,與‘中薯3號’其他密度產量達顯著差異水平?!惺?號’與‘中薯3號’密度產量比較中,‘中薯5號’72 000株/hm2產量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播期與密度對馬鈴薯生產有著顯著影響。隨著播期的推后,生育期有所縮短,單薯重和結薯數(shù)量有所降低,鮮薯產量、商品薯產量及商品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本研究結果與溫海霞等[7]的研究基本一致。本試驗僅探究單獨密度和播期比較,下一步進行在2月4日播種,密度在72 000株/hm2情況下的比較試驗。
金華地區(qū)大田馬鈴薯一般在1月中旬播種,部分地區(qū)12月下旬就已經開始播種,密度在60 000株/hm2左右,而本試驗表明,1月底2月初播種,可以獲得較高產量,‘中薯5號’播期在2月4日產量最高,折合產量46 237 kg/hm2,商品薯率為85.2%。在1月15日播種的馬鈴薯,隨著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略有所縮短,單薯重有所下降,單株結薯數(shù)量有所提高,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商品薯率呈下降趨勢。密度在66 000~72 000株/hm2,產量較高,‘中薯5號’在72 000株/hm2產量最高,折合產量48 675 kg/hm2,商品薯率為80.5%。通過以上試驗綜合分析,在浙中金華地區(qū)生態(tài)條件下,‘中薯5號’最佳適宜播期為1月下旬至2月上旬,特別是1月底2月初,可獲得較高產量。目前在1月15日播種,相應密度在66 000~72 000株/hm2,產量較高。播期較當?shù)夭テ谕撕?,可有效避免遇到低溫、霜凍等不利因素影響出苗,后期也避免高溫早衰及減少病蟲害。
浙中地區(qū)因不同年份氣候小環(huán)境差異較大,近幾年頻發(fā)倒春寒等惡劣天氣,加之新品種的不斷育成,馬鈴薯品種的引入以及相關的篩選鑒定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要求連續(xù)性的工作。今后可以考慮各區(qū)域綜合引選,各自引進,總體比較,來更好的指導、促進浙江省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