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 陸梅
(江西理工大學外語外貿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方言地區(qū)山歌的總稱,是客家人在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作的抒發(fā)內心感情的一種抒情小曲。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和鄉(xiāng)土氣息,是我國古代民歌的“活化石”,是客家文化遺產瑰寶,并于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英國民謠是英國民間口頭流傳的文學作品,是英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創(chuàng)于中世紀,在14、15世紀達到鼎盛,主要包括英格蘭民謠和蘇格蘭民謠,英國民謠清新自然,朗朗上口,以敘事見長,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它對英國詩歌乃至其他英語國家詩歌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客家山歌與英國民謠雖然是在不同時代不同時空的文化產物,但在流傳方式和藝術手法及音樂性方面有著民謠的共性。而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也使得二者在主題和風格上相差甚遠。本文通過分析比較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異同,探究其背后深藏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從而促進兩種歌謠形式的互相借鑒和交流。
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都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產物,都產生于民間文學,口耳相傳,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都是起源于民間大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經過世代民間歌手和吟游詩人的口耳相傳,歷經不斷的完善和修訂,最后才被記錄下來形成相對固定的藝術形式。
客家山歌以客家方言吟唱為主。其產生原因與客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密不可分,客家多分布于華東南各省山區(qū)地帶,環(huán)境相對閉塞,勞動人民終日在田間山野之間作業(yè),走到山頭的時候不由心生感慨,高歌一曲。而且男女俱出,在長期的山間共同工作中,男女常常通過山歌互相傾訴。所以“稍有性靈不甘獨宿的人,就桑間蹼上,你唱我和”當時的封建禮教比較嚴格束縛著人民,平時的喜怒哀樂沒有發(fā)泄的出口,山歌可以讓人們把積壓的情感釋放出來。
英國民謠是長期活躍在主流文學之外的民間口頭文學,它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末期,多為情節(jié)簡單,富有戲劇性的場景或故事。發(fā)展到了14,15世紀,英國民謠在蘇格蘭南部“低地”(low-land)及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border)地區(qū)盛行開來,這些地區(qū)在當時還是叢林密布的自熱之地,社會生活還處在較為原始的狀態(tài),人們心聲的表達主要通過口頭歌謠的形式,隨著這種口頭歌唱形式的四處流傳和逐漸修改完善,就演變成了英國人民常在節(jié)日或其他集體活動的場合用來唱和,應答和表演故事的英國民謠。
由于創(chuàng)作和傳播方式的相似性,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的口語化和方言化十分明顯。二者都表達出了人民生活和勞作的的真情實感,都有通俗易懂,平白質樸,朗朗上口的藝術特點。
就方言的運用來看,客家方言是客家人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方式。具有獨特韻味和強大的生命力。如:山歌又好聲又清,字字句句聽得真,你唱一句捱一首,三日唔睡也精神。“捱”和“唔”都是客家話,分別表達的是“我”和“不”的含義。相似地,英國民謠中的方言運用也是不勝枚舉。如蘇格蘭民謠《A Red Red Rose》 中,蘇格蘭方言就大放異彩。“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the seas gang dry”:其中,luve 和bonnie lass就是典型的蘇格蘭方言,分別表達“l(fā)ove”和“beautiful girl”含義。這首抒情民謠中運用的蘇格蘭方言,成功地表現了獨特民族風格。
除了方言的運用,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結構上的共同點是重疊。重疊不但能產生強烈的音樂效果,而且能將敘事聚焦,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和回味。重疊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詞的重疊,也有詩行的重疊,有時甚至有詩節(jié)的重疊。例如在客家山歌《條條山歌有妹名》“客家山歌特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無妹唱唔成,客家山歌遠傳揚,條條唱出情誼長,句句唱出郎心事,聲聲唱出妹心腸”中,使用了反復和重疊的修辭手法,句子及語義上的反復,極大地增強了表達效果,疊句、疊詞、疊字的運用,使山歌唱起來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產生了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效果。同樣,英國民謠的特點之一是重唱句(refrain)和合唱句(chorus)的廣泛應用,例如“Lord Randal”中就運用了重疊的形式,O where hae yebeen, Lord Randal, my son? O where hae yebeen, Lord Randal, my handsome young man?這兩行詩句就反復出現在五個詩節(jié)的開頭。這一疊句的使用將民謠中母親對兒子的關切和愛憐一覽無余地展現出來,同時也獲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客家山歌和英國民謠都是在日常勞作中產生,作為歌來唱和的,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音韻和諧,可唱可念,朗朗上口,是音樂化的語言,都具有音韻美。
客家山歌結構工整,一般每首由四句構成,每句有七詞,其中一、二、四句常押平聲韻。如“鴨哩細細敢落塘,鯉魚細細敢漂江;蜜蜂細細戀花樹,妹哩細細敢戀郎。”它的韻腳分別在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個字,分別是“塘”、“江”、“郎”。 整首歌謠唱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而且客家方言是單音節(jié)語系的方言,基本上是一個音節(jié)代表一個字。因此客家山歌中常見疊詞的使用,如本首山歌中反復出現的的“細細”一詞,令山歌唱來娓娓動聽,朗朗上口。其中疊詞和韻腳的使用使得山歌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達到一吟三嘆的效果,讓客家山歌更具整體的音樂美。
英國民謠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每個詩節(jié)(stanza)包括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有四個音步,第二句和第四句有三個音步,每句詩行都采用抑揚格(iambic),即每個音步由一輕一重兩個音節(jié)構成,適合音樂伴唱。歌謠中一般二四押韻,以疊句和重復來增強音樂效果。如英國民謠中流傳最廣最為古老的情歌之一《Greensleeves》,歌謠開篇“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For 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其中“wrong”和“l(fā)ong”, “discourteously”和“company”分別押韻,整首歌謠詩句極具音律美和節(jié)奏美,表現了歌者憂傷的愛情往事。唱來音韻和諧,情深意濃,富有很強的音樂性和可歌唱性。
從表達的內容上看,客家山歌與英國民謠的差異性非常明顯??图疑礁桀}材大多反映勞動人民日常生活,比如有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困窘,“哇起茶農好可憐,半碗青菜一撮鹽。食杯苦茶算是酒,一碗豆腐算過年”。這首山歌十分生動和形象地描繪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貧窮和辛酸。有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如:“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樹死藤生縫到死,樹生藤死死也纏”這些山歌充分表達了青年男女誠摯和忠貞不諭的愛情。除了表現生活苦難和男女愛情的傳統(tǒng)山歌,客家山歌還包含了革命山歌。比如將革命先驅決意推翻壓迫,翻身做主的的信念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山歌,“犁旗飄飄紅又紅,手擎紅旗敢沖鋒,消滅天下反動派,一心一意為工農?!边@一主題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鮮明的歷史特色,反映了客家人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新時期的思想和生活。
歷史題材在英國民謠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比如世界人民所熟悉的英雄好漢Robin Hood(羅賓漢)的英勇事跡,最早在1500年,由沃特(Worde)出版的《羅賓漢英雄事跡小唱》中收入了很多有關于羅賓漢的故事,到了18世紀,有關于羅賓漢傳奇經歷的歌謠又出現在了英國民謠重要典籍《古英詩拾遺》里,隨著這些出版物的發(fā)行和吟游詩人的歌唱表演,羅賓漢的形象變得家喻戶曉。羅賓漢是一個廣為流傳的傳奇式英雄人物,在民謠中被描述為一個英勇的強盜,以劍術聞名,和他的伙伴快樂地生活在綠林里,劫富濟貧。
民謠充分展現了以羅賓漢為首的英國農民反抗封建壓迫者、扶助窮人的英勇與智慧。在諸多描寫綠林好漢羅賓漢的民謠中流傳最廣篇幅最長的一首民謠是《A True Tale of Robin Hood》,這首歌謠講述了勇敢機智的羅賓漢如何和貪婪惡毒的伯爵男爵大教主,主教,修道士斗爭,如何幫助受壓迫的窮人寡婦孤兒。在民謠中,羅賓漢對社會上層階級的敵意相對的是他對勞動人民的深情。
主題相比之下,客家山歌主題更突出了歷史和時代特色,表達了普通民眾內心情感的抒發(fā)。而英國民謠更側重刻畫騎士英雄形象,其浪漫主義的風格更為突出,更加富有傳奇和浪漫色彩。
就整體風格而言,客家山歌較為婉約含蓄,大多數的歌謠多采用借代,隱喻等隱晦的手段委婉曲折地表達內心情感。而英國民謠浪漫主義色彩更為濃厚,美學風格更為熱烈奔放。常直接點明主題,對象。如同樣表現愛情真摯主題,客家山歌有“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通篇不著一個“愛”字,沒有對心愛之人直白熱烈的表白,卻用山區(qū)特有的樹藤相纏來比喻至死不渝的愛情,將愛情的堅貞不變渲染得淋漓盡致。而相比之下英國民謠浪漫主義色彩更為突出,表達方式更加直白和熱烈。如蘇格蘭民謠《A Red Red Rose》對于愛情的堅貞就有著更直白的表達“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And the rocks melt wi'the sun;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詩篇用質樸無華的詞語和熱烈真摯的情感表達了愛情永恒直到“??菔癄€”信念。
同樣的主題,客家山歌的婉約含蓄,英國民謠的熱烈奔放,究其根本,乃是中英兩種文化的差異使然??图疑礁柝S富的內涵與客家人的歷史淵源、生活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图颐裣荡蠖嗑佑谳^為閉塞的山區(qū),因此較好地繼承和保留了古漢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如講倫理、重道義、講禮節(jié)等, 且受“發(fā)乎情、止乎禮”的教條約束,使得客家人歌詠愛情時也大多含蓄、委婉。而英國其文化受到人文主義及盛行于中古西歐的騎士文學的巨大影響,有著較為悠久的對外開放歷史,民風更為爽朗明快,認為男女之間相愛結合乃天然之事,因此民謠中常見對戀人熾熱的贊美和對愛情熱烈的歌頌。西方民謠中的情感表達往往大膽率真,無羞澀忸怩之態(tài);對女性的描寫也是滿腔熱情,濃墨重彩,羨慕癡迷見諸于筆端,歌謠中更多的是直抒胸臆和自我表達。
民謠歷經千百年的洗練和傳承,集中反映了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精髓??图疑礁韬陀裰{都是根植于本土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一種娛樂方式和藝術形式,它們各自在不同的時空產生發(fā)展流傳,歷經百年的洗禮和進化,在各自的土壤都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優(yōu)秀的藝術形式如果要繼續(xù)流傳和傳承下去,必定是需要創(chuàng)新的力量??图疑礁柙催h流長,承載著客家人的勤勞和智慧,從遠古走到現在,其藝術形式已經日趨成熟和完善。但是通過對比英國民謠,依然可以看到客家山歌仍有許多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我們應加強與海外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交流,加快發(fā)展的腳步,在保留自身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的同時,借鑒吸收別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色,不斷改進更新,在穩(wěn)固發(fā)展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意蘊豐富的民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