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紅
小時候我家住在單位大院,住我家隔壁的李姨,經(jīng)常被鄰居們掛在嘴邊。
倒不是她有多特別,她看上去非常普通,個頭不高,皮膚微黑,頭發(fā)總是亂亂地扎在腦后,衣服也都是灰色調(diào)的,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來來去去,是最容易被淹沒在人海里的那一類。
正因為她是如此尋常,她的生活方式,不,應(yīng)該說消費方式才讓諸位高鄰覺得礙眼。
比如她有天下班回來,車籃子里躺著一只彎彎的金黃色的水果,別說孩子們好奇,大人見了都問這是什么。李姨解釋說是一種熱帶水果,叫香蕉,又要掰給我們嘗嘗,我們當時雖然年幼無知,也知道不能輕易接受貴重物品,忙不迭地閃開了。
然后就見李姨的女兒小雨,拿著香蕉出現(xiàn)在門口,在一群小孩的圍觀下,她很奢侈地剝下外皮,細微的香甜進入我的嗅覺,之后好多年,我都覺得香蕉的香味很有高級感。
初見桂圓也是在李姨家,我分享了一個,桂圓的味道沒有多特別,但那個烏溜溜的核多好看啊,像個寶物,我無法相信它是應(yīng)該被扔掉的東西。
他們家在飲食方面的投入,引起整個大院的詫異、竊笑與非議。我們大院里的人沒這么過日子的,顯得太好吃不說,最后連個響也聽不到。我們大院的人更愿意把錢攢起來買家用電器,誰家是大院里第一個買電視機的,誰家是第一個買冰箱的,誰家是第一個買洗衣機的,全大院的人心里都有本清賬。把錢花在這上面,多有面子。
李姨家沒有這些電器,連像樣的家具也沒有,也不完全是因為李姨敗家,她丈夫也不是個會過日子的人。
上小學之后,我和小雨成績都一般,但我爸媽明顯比李姨著急多了。尤其是暑假剛開始那幾天,大家坐在巷口那戶人家的竹榻上乘涼時,總有人主動談起自家孩子成績,其他人一邊嘖嘖贊嘆,一邊分出余暇來,含嗔帶怨地瞥上自家孩子一眼。我媽還會額外加碼,伸手推我一下,我從那力道里感覺到我媽內(nèi)心的失衡。
李姨則不同,她只是笑笑,是打心眼里不當一回事,她的這種淡然無疑令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的家長掃興。李姨走后,我聽到她們對她深切的同情:“找個男人是那樣,小孩又是這樣,她這命真不好。”
之后我們陸續(xù)搬離了那個大院,我不再聽到和李姨有關(guān)的消息。十幾年過去了,有天,我爸說:“你知道嗎?小雨現(xiàn)在跟她對象一塊兒賣牛肉湯呢?!?/p>
我聽了很是吃驚,我爸解釋說,小雨后來上了技校,認識了一個男同學,兩人畢業(yè)后都找不到工作,正好男方家里是賣牛肉湯的,兩人干脆幫家里做生意去了。又過了幾年,我爸對我說,小雨家的牛肉湯已經(jīng)風靡全城了,還開了好幾家連鎖店。
我曾見年入數(shù)百萬的人,被貧窮感一路追擊,張皇失措,不知所往,也有李姨這樣的人,心安理得,怡然自足,談不上富有,但絕對不貧窮。她是結(jié)結(jié)實實地“把錢都花在了自己身上”,別人買東買西,她只買一個“我高興”,這才是真正奢侈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