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甲
(長沙師范學院,湖南長沙 410100)
體育舞蹈最早源于上世紀80年代西方舞蹈團演出實踐,在項目發(fā)展歷史上,體育舞蹈與英國社交舞聯(lián)系緊密。作為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體育舞蹈憑借其體育鍛煉性、項目競技性及娛樂健身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喜愛。體育舞蹈準入門檻較其他運動項目更低,但也需嚴格全面的體育舞蹈訓練,以保證運動者的安全健康。
運動訓練原則適用于眾多體育運動項目,是指導運動員安全開展運動項目的最為主要的原則。從運動訓練原則的內涵上看,其主要反映了運動員進行運動項目訓練全過程中形成的運動規(guī)律。從宏觀角度看,體育運動項目的訓練及組織要以運動訓練原則為基礎。從運動訓練原則的微觀角度看,其主要含括以下基本目標:體育運動項目,包括體育舞蹈,在確定運動項目訓練目標的目標時,需要針對該項目訓練實踐情況,制定更為詳盡具體的分目標,并在分目標中明確運動訓練的內容、方式方法及運動訓練的具體達成效果等。另外,運動訓練原則要契合運動項目本身實際情況,做好對人對物的匹配,在運動訓練原則的應用上,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及運用。另外,從體育舞蹈項目的專項特征上分析,由歐美國家民間舞蹈及宮廷舞而延伸出的舞蹈形式,因為融合了運動員的體態(tài)美、音樂美、服飾美及舞蹈美等基本特點,使其具備了舞蹈音樂的激情及優(yōu)雅,同時又有諸多纏綿悱惻之處,有賴于運動員的身體語言詮釋。有規(guī)矩必有方圓,在體育舞蹈音樂內涵的理解及表達上,必然需要一定的藝術張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而此類藝術張力及藝術表現(xiàn)力的產(chǎn)生需要行之有效的運動訓練原則加以輔助。概而言之,運動訓練原則運用得純屬精妙與否,能夠在運動員的體育舞蹈演繹中得到展示發(fā)揮。
體育舞蹈作為近些年常見的運動項目之一,在眾多運動類型中漸受青睞,除了運動的動態(tài)美外,還在于其兼具了運動項目的鍛煉性等特征。但由于體育舞蹈運動項目引入中國的時間不長,項目自身在理論體系建設上尚存在諸多不足,引入運動訓練原則,一方面可以為體育舞蹈訓練的安全高效開展提供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體育舞蹈訓練相關配套理論的形成及完善。經(jīng)由西方傳入我國的運動項目,因起步時間晚及運動發(fā)展氛圍薄弱,在實際運動開展中必然伴隨著相應的運動安全隱患因素,因此,通過西方發(fā)達國家運動訓練理論的成熟化,將之引入到包括體育舞蹈訓練項目中,既能夠推動運動項目實踐的往前發(fā)展,又能夠藉此提高運動項目的技術水平。具體到體育舞蹈訓練中運用運動訓練原則,可以讓從事該項運動的運動員能夠深化認知訓練與成果的內在聯(lián)系性認知,讓運動員能夠從具體的運動項目中出成績。從這層意義上看,體育舞蹈訓練盡管具備了大眾娛樂性和運動普適性,但由于其本身依然具備了競技體育運動的特點,沿襲并采用運動訓練原則,仍然不可或缺并大有裨益。
體育舞蹈訓練有一定的體育成規(guī)及藝術原則,將之與體育舞蹈訓練加以結合,需要圍繞體育舞蹈運動的基本特點及運動員自身的身體機能情況,靈活選用相應的運動訓練原則。體育舞蹈項目能夠調集人體的多項機能要素,涵蓋了運動員個體的肌肉能力、爆發(fā)力、速度、柔韌性、敏捷性、心肺耐力、技巧性及平衡性等,需要人體機能的各個器官進行同時協(xié)作。此外,體育舞蹈還需要全面發(fā)揮人的走、跳、跑、爬、撐、挪等活動形式,各個活動形式需要相當可觀的體能儲備作為支撐,而以上各種活動又需要體育舞蹈訓練的恰當運用。所以說,體育舞蹈訓練與運動訓練原則是彼此共存,互為表里的關系。下面就體育舞蹈訓練中運動訓練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做簡要分析探究:
體育舞蹈從訓練科目及訓練形式上看,不僅限于單一的訓練方式,相應地,也需要多種訓練原則的交叉運用。而在眾多的訓練原則中,含括整體和局部的一般訓練原則及專項訓練原則首當其沖需要被重視和運用。其中,涉及到運動員身體方面的訓練以及舞蹈項目的基本訓練,可歸納到一般訓練范疇中。而牽涉到體育舞蹈的身體機能訓練,如肌肉訓練、旋轉芭蕾訓練等,作為專項訓練內容存在。從體育舞蹈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之間的關聯(lián)上看,兩者屬于彼此制約和共同促進的關系,在兩者的互相配合中最終達成體育舞蹈訓練的目的。從體育舞蹈訓練實踐看,之所以體育舞蹈訓練的一般訓練原則與專項訓練原則在比例上不盡相同,最大的原因在于體育舞蹈運動項目有其自身的獨特特征,參與人員需要在身體機能、肌肉爆發(fā)力及協(xié)調力上滿足項目所需,基于不同參與者的身體特點,然后與體育舞蹈運動項目規(guī)律加以印證,從而得出各運動員及參與學生不同時間段內進行體育舞蹈活動時適用的訓練原則,但需保證體育舞蹈訓練的一般訓練原則及專項訓練原則在訓練的比例上做到合理恰當。如某一時間段內需要圍繞一般訓練項目內容做強化鍛煉,此時需要確保訓練的基本內容、訓練的方式方法以及訓練的基本目的等明確細致,在此基礎上再尋求體育舞蹈的專項訓練原則。但眾所周知,體育舞蹈的藝術性及觀賞性較強,需要對參與者的氣質、肢體動態(tài)、舞蹈根基等提出較高要求,換言之,需要體育舞蹈參與者具備較為多面的舞蹈素養(yǎng)和運動能力,從而使體育舞蹈能夠雙面煥發(fā)項目的體育美及藝術美。有鑒于此,體育舞蹈訓練中在做好一般訓練原則的基礎上,要重點突出體育舞蹈項目的專項性訓練特點,在訓練過程中增加諸如體操、爵士舞、芭蕾舞等專項舞蹈項目的訓練。在一般訓練訓練原則的運用上,重點結合體操項目、健美項目、韻律節(jié)奏項目等進行身體肌肉技能方面的訓練,讓體育舞蹈能夠展現(xiàn)出體育項目的一般性特點。在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時間分配上,一般遵循一般訓練在前、后,專項訓練居中的原則。例如,在體育舞蹈課的前部分和最后部分進行一般性訓練,如果前部分是舞蹈的基本訓練,那課后部分就以身體練習為主。專項技術訓練放在課的主要部分進行,并使一般性訓練占整堂課的1/3。
持續(xù)性原則適用各種類型運動項目,作為體育舞蹈訓練亦不例外。體育舞蹈訓練需要從初期階段延續(xù)到運動全周期結束,中間伴隨有運動成績的產(chǎn)生。體育舞蹈訓練具備了長期性,需要持久訓練,采用運動訓練原則中的持續(xù)性原則,符合體育運動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為此,作為體育舞蹈項目教師來說,應著眼于體育舞蹈訓練的各個階段,分別制定運動量相適的階段訓練計劃,計劃中列明各種細化項,如各階段各年齡組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訓練頻率、考核標準等,在此基礎上,為確保體育舞蹈訓練能夠不間斷地持續(xù),并屢出成績,還要做好體育舞蹈等級及技術標準制定工作,通過技術標準的明確,貫穿連接不同階段不同層次體育舞蹈訓練。
體育舞蹈訓練項目的運動適量性原則主要指運動員的運動負荷合理性籌劃和安排。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由于訓練的對象、訓練的內容、訓練的側重點都有所差異,在運動負荷量的增減上要本著適量性原則,將運動負荷逐漸加大到最高值,但要考慮運動者的身體負荷承載值。無可置疑,體育舞蹈項目要出成績,需要運動員始終保持在較高的身體機能區(qū)間內,而在運動適量性原則下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已成為體育舞蹈創(chuàng)造良好成績的保障。因此,在體育舞蹈訓練中,教師或教練在對運動員及學生進行指導時,要針對其負荷量大小,做好恢復時間計劃安排,當身體的負荷量較大且連續(xù)時間較長時,要給予其恢復及消除肌肉疲勞的時間。在體育舞蹈訓練時間間隔的控制上,根據(jù)課程的時間,測算運動員或學生的負荷量,確保負荷量在其可承受范圍內。在訓練間歇,留出足夠運動員或學生機能和能量恢復的時間段。涉及到負荷量較大的訓練內容,要與負荷較小的內容進行穿插。
體育舞蹈訓練的周期性原則主要圍繞該項目運動訓練的循環(huán)周期而定,是通過采用周期循環(huán)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提高訓練及競賽成績的一種訓練原則。周期性訓練原則是將訓練周期進行分割劃分,通過設置競技狀態(tài)準備期、競技狀態(tài)鞏固期、競技狀態(tài)發(fā)揮期等周期性循環(huán)階段,結合體育舞蹈運動的項目特點,對訓練周期的長短等進行合理安排。以一個自然年為例,在年初階段即為準備期,周期時長約為3個月,鞏固期約有2個月,競賽期一般為1個月,各周期時間的設定要以保障運動員或學生競技水準的發(fā)揮為基本原則。如遇到較為密集的競技賽事,不能同時兼顧,而要有所取舍,原則就是根據(jù)周期性訓練計劃,感受身體機能有無疲累等,如身體機能不佳,此時要選擇4至5個月的過渡期,加以調整恢復。
個性化訓練原則基于運動員及學生的個體性考量,含有一定的區(qū)別對待含義。體育舞蹈訓練不可以一代全,而要根據(jù)個人的身體及心理特點,有針對性采用訓練方式及安排訓練內容。與此同時,不同個體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大小也大有差異,此時應用個性化訓練原則更有必要。
(1)了解熟悉體育舞蹈訓練個體的個性特征。相關因素涉及到年齡、性別、身體條件、運動素質、技術水平、心理、生理品質、文化水平等,根據(jù)不同的個體特征來確定并搭配男女舞蹈選手,基本原則是保證男女選手具備相同水平線的體育舞蹈專業(yè)技能、體形特點及外貌外形。(2)根據(jù)個體的體育舞蹈專業(yè)水準來填充訓練內容、訓練手段及訓練目標。要循序漸進地向更高的目標發(fā)展,同時在參加比賽時要選擇相對應的參賽組別,不可操之過急。
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也是眾多體育項目常新的訣竅所在。作為體育舞蹈項目而言,其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fā)揚創(chuàng)新而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運用創(chuàng)新性原則,基礎是要滿足以上五類原則的交叉使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創(chuàng)新包含了多個方面,最為主要的是依托理論基礎的實踐創(chuàng)新。作為理論基礎創(chuàng)新來說,必須通過整體全面的研究和總結,對體育舞蹈運動的本質性要求做到研究通透,然后結合體育舞蹈,尤其是舞蹈學方面的科研成果再加以豐富。體育舞蹈訓練的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則要容易得多,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和工作者要時刻保持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際運動訓練中,不斷創(chuàng)新訓練原則,從而促進體育舞蹈訓練質量的提高,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體育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
體育舞蹈運動項目具備了體育的運動美和舞蹈的形態(tài)美,成為人們樂于參與的重要運動項目之一。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理念的普及,體育舞蹈項目在大眾運動類型中脫穎而出。在開展體育舞蹈訓練實踐時,要把握一般訓練、專項訓練、持續(xù)性訓練、適量性訓練、周期性訓練、個性化訓練、創(chuàng)新性訓練原則的穿插運用,以此提高體育舞蹈訓練的競技成績和理論研究水平。本文圍繞體育舞蹈訓練原則的運用進行了闡述,希望可以為體育舞蹈訓練人員及參與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