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增鳳
家在福州的4歲男童小城城獨自玩耍時,將一個硬幣放在口中吞了下去,被父母發(fā)現(xiàn)后,趕緊送到醫(yī)院急救。門診拍X片提示硬幣卡在胸椎1~2錐體層面的食管中。醫(yī)生及時把孩子送進胃鏡室,在全身麻醉下用胃鏡為“熊孩子”順利取出硬幣。雖然這次孩子的食管沒有出現(xiàn)明顯損傷,但是全家人嚇得不輕,小城城全身麻醉清醒后還須禁食4~6小時。
醫(yī)生說,今年他已經(jīng)遇到5個吞硬幣的“熊孩子”。年齡最小1歲3個月,最大14歲。吞硬幣的情況基本與小城城差不多,把硬幣放嘴里玩,不小心滑進食管中。取出硬幣主要通過消化內(nèi)鏡操作,雖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出現(xiàn)黏膜損傷、出血、感染、穿孔、誤吸等并發(fā)癥。
吞幣后三種情況
生活中,寶寶活潑好動,自我保護能力差,誤吞硬幣后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硬幣卡在氣道中可能有明顯的憋氣,呼吸不暢,臉部漲紅甚至發(fā)紺,嘴唇發(fā)紫。這是最麻煩、最緊急的一種情況,需要盡早取出異物,甚至需要行纖維支氣管鏡、氣道切開等方式取出,解除氣道阻塞,否則孩子會很危險,可能隨時窒息。
第二種情況,小硬幣進入食管,這種情況相對好處理,大部分小硬幣可以通過食管狹窄區(qū)進入胃內(nèi),寶寶一般無明顯不適,但需要拍片查看硬幣是否可以通過胃幽門。若可通過,大多3~4天左右即可從糞便中排出體外;這段時間,家長要每天仔細觀察孩子的大便,確定硬幣是否被排出。
若硬幣進入腸道無法排出導致腸梗阻,則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可能需要做腸鏡治療,甚至開腹手術(shù)。若硬幣不能順利通過幽門進入腸道,則還是需要用胃鏡取出。
第三種情況,大硬幣進入食管,大硬幣一般較難通過食管狹窄區(qū),多滯留或嵌頓在食管中,容易壓迫食管黏膜,導致?lián)p傷甚至黏膜缺血壞死。孩子食管壁較薄,此時如果進食,可能增加對食管壁的壓迫,引起食管周圍炎癥、膿腫、食管瘺,甚至導致食管破裂、大出血等。所以,孩子誤吞大硬幣后,最好先禁食,并及時去醫(yī)院盡早取出硬幣。
預防吞幣
家長不能對金屬硬幣等小物品疏于管理,放任兒童把玩硬幣。平時,要教育寶寶不要養(yǎng)成口中含物的習慣,告知孩子相關風險。
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含硬幣入口中,不要強行掏出,避免引起寶寶哭鬧反而將硬幣吸入氣道中。應通過勸說、誘導的方式讓寶寶自行吐出。
如果不慎吞入硬幣,也不要慌亂,冷靜觀察寶寶,判斷分析可能是哪一種情況,立即送醫(yī)院行胸片或腹片檢查,明確硬幣的位置、大小,盡早取出。切忌盲目讓孩子吞服飯團、韭菜等食物,以免加重損傷,甚至加大手術(shù)治療的難度。
(吳 志、黃 雋 整理)
(編輯 林 妙)
(投稿郵箱:3231794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