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要 目的:探討德陽市兒童腹瀉病的流行病學特征,指導本市兒童腹瀉病的防治。方法:收治腹瀉病患兒4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市兒童腹瀉病多發(fā)于嬰幼兒,冬季明顯,感染性腹瀉多見,以病毒感染尤其是輪狀病毒感染為主,且在不同年齡、不同季節(jié)發(fā)病的病因不盡相同。結論:加強對本市兒童腹瀉病的流行病學認識,為指導疾病科學預防及合理診治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兒童;腹瀉?。涣餍胁W
小兒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加和性狀改變?yōu)橹饕憩F(xiàn)的疾病[1]。本病發(fā)病率高,是兒童營養(yǎng)不良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兒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大約有150萬<5歲兒童死于腹瀉病,約占<5歲兒童死亡的18%[2],居兒童死亡原因第2位。為了解德陽地區(qū)兒童腹瀉病的發(fā)病特點,本研究對我市腹瀉兒童40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12月收治腹瀉病患兒400例,男211例,女189例;城市197例,農村203例;早產兒191例,足月兒209例;母乳喂養(yǎng)173例,人工喂養(yǎng)148例,混合喂養(yǎng)79例。對40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并做流行病學分析。
結果
德陽市兒童腹瀉病的發(fā)病年齡以嬰幼兒為主,見表1。
德陽市兒童腹瀉病好發(fā)于冬季,見表2。
德陽市兒童腹瀉病的病因以感染為主,尤其是病毒感染占主導地位,見表3和表4。
病毒感染是德陽市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且非感染性因素是嬰幼兒腹瀉的重要原因,細菌感染也是德陽市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腹瀉的主要原因,見表5。
德陽市兒童腹瀉病中,病毒感染性腹瀉主要發(fā)生在冬季,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發(fā)生在夏季。見表6。
德陽市兒童腹瀉病的病原體包括多種細菌和病毒,輪狀病毒最常見,見表7。
討論
兒童腹瀉病是兒科常見疾病,臨床發(fā)病率高,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其發(fā)病不僅與兒童消化道感染有關,還與全身感染及飲食、藥物、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并且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及年齡分布特點翻。臨床上兒童腹瀉病根據(jù)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病因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非感染性腹瀉病因包括糖原性、藥原性、癥狀性、過敏性等。
本研究通過對德陽市腹瀉患兒40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嬰幼兒仍是本地區(qū)兒童腹瀉病的主要患病群體。首先,嬰幼兒由于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較少,食物攝入相對較多,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4],表現(xiàn)為非感染性腹瀉;其次,嬰幼兒期包括了由母乳喂養(yǎng)改為人工或混合喂養(yǎng)階段,輔食添加不合理或喂養(yǎng)不當,也容易導致嬰幼兒非感染性腹瀉;再者,嬰幼兒免疫功能發(fā)育不夠成熟,尤其在冬季,易受到病毒感染[5],病毒通過破壞小腸絨毛細胞結構并影響其載體及酶活性等導致腸液滲透壓增高、分泌增多,引起感染性腹瀉。夏季因為氣溫高,食物易被腸道致病菌污染,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可以自行攝食并且喜食生冷食物,故細菌感染性腹瀉多發(fā)生在夏季,這也是>3歲兒童夏季腹瀉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兒童腹瀉病雖然種類繁多、病因各異、發(fā)病機制復雜,但早期治愈率高。根據(jù)WHO、UNICEF等研究結果表明,把預防措施的覆蓋率從目前水平提高到99%,可以使腹瀉導致的死亡率下降75%[6]。因此兒童腹瀉病重在預防,加強健康宣傳教育關鍵是提高家長對兒童腹瀉病的認知度,提前做好疾病預防措施,比如飲食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預防接種等,并且提高就醫(yī)意識,一旦發(fā)現(xiàn)兒童腹瀉,及時、規(guī)范地送診。
同時,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因腹瀉死亡的兒童中,死前在門診治療的>50%,但住院治療數(shù)僅20%左右,并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過多使用靜脈補液等問題在臨床中仍普遍存在[7-9]。因此,我們應加大醫(yī)務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對腹瀉患兒病的早期識別能力,尤其是危重癥病例的識別能力,及時并準確判斷患兒腹瀉病的種類,明確病因并合理治療。WHO推薦的兒童腹瀉病治療原則:繼續(xù)飲食、預防脫水、糾正脫水、合理用藥。藥物選擇的標準包括高效、可口服、可與口服補液鹽(ORS)合用、不影響腸道吸收功能、不被腸道吸收、可抵御一系列腸道病原體[10]。同時,WHO提出90%的兒童腹瀉病治療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我國也有學者提出,70%的兒童腹瀉病治療不應該使用抗生素。對于大多數(shù)非感染性腹瀉,只需一些簡單的治療措施,如止瀉、合理飲食、口服補液等就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對于病毒感染性腹瀉,抗生素的使用甚至可能使病情加重;對于細菌感染性腹瀉,一定要在糞便常規(guī)及微生物學檢查的基礎上,結合培養(yǎng)結果及藥物敏感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始終保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11-14]。微生態(tài)制劑主要為益生菌,其功能包括增強腸管上皮細胞屏障功能,促進抗感染免疫反應,抑制炎性免疫反應[15]。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始終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是預防和治療小兒腹瀉病的關鍵。
總之,應進一步加強對兒童腹瀉病的深入研究,提高公眾和醫(yī)務人員對兒童腹瀉病的認識,重視疾病的科學預防,規(guī)范疾病的診治流程,以降低兒童腹瀉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資料
[1]朱朝敏.兒童腹瀉病的定義及分類[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4,32(8):15-16.
[2]
Bryce J,Boschi PC, Shibuya K.WHO esti-mates of the causes of death in children[J].Lancet,2005,3 65 (9465):1147-1152.
[3]李智輝,周燕燕,黃國華.廣州地區(qū)5歲以下兒童腹瀉發(fā)病率季節(jié)性分析[J]中國公共
衛(wèi)生,2000,16(1):54.
[4]行曉紅,劉金權.秋季嬰兒腹瀉20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2):2907-2908.
[5]富振英,何武,陳春明.中國6歲以下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與腹瀉患病情況及經濟損失[J]衛(wèi)生研究,2000,29(5):283-287.
[6]
UNICEF and WHO Joint review of the ma-ternal and child survival strategy in China.UNICEF, 2006.http://www.unicef.org/eapro/MCH_strategy_China.
[7]方鶴松,段恕誠,董宗祈,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衛(wèi)防急發(fā)(93)第37號.
[8]左滿鳳.思密達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19):109.
[9]虞愛華.兒童細菌性腹藹的抗菌治療[J]小兒急救醫(yī)學,1998,5(2):59-61.
[10] Santosham M,Chandran A,F(xiàn)itzwater S,et al_Progress and hamers for the control ofdiarrhoeal disease[J].Lancet,2010,376(9734):63-67.
[1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86-1300.
[12] Keating JP.Chronic diarrhea[J].Pediatr Rev,2005,(26):5-14.
[13] EAS Nelson, WK Ko,EKwan, et al.C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oeain Young Children[Jl.HK J Pediatr,2003(8):203-236.
[14] WHO.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A manualphysicians and other Senior health workers,2005:1-44.
[15]楊錫強.益生菌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9):6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