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姣
摘 要:在當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志就是學生的習作水平。如何讓小學生的習作能夠表達出真情實感,是很多語文老師首先要面對的課題,學生習作水平是與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直接掛鉤的。當下,小學習作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習作內容空洞,不能表達出真情實感。因此,針對小學習作的現狀進行概述,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能給同行以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真情實感
如果把習作比作物的話,那么真情實感就相當于魂,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在習作中融入了真情實感,才能夠讓寫作更加飽滿,更加有活力,也能夠更加情真意切。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小學生的習作應該更貼近實際,讓學生能夠主動下筆,敢于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走進生活,其習作應該能夠表現出真情實感。只有讓學生徹底扔掉空話、套話,才能寫出更優(yōu)秀的文章。
一、小學生的習作現狀
就現狀而言,現在從三年級開始就加入了作文的教學。從最初的寫長句子到最后獨立完成整篇文章,無論是高低年級,都存在著以下問題,只是程度輕重有所差異而已。
首先,學生對習作興趣性不高,多是應付和敷衍的態(tài)度。具體來說,就是其習作內容空泛,沒有實際的內容,沒有貼近生活的橋段,更沒有感人的地方。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學生對于習作的熱情不夠,積極性不高。
其次,是習作不能夠緊貼主題,沒有明確的中心。在小學生收到習作要求和題目以后,不能夠正確審題,做不到以題目為中心,進行文章的展開和收尾;在敘事、舉例方面沒有緊扣主題,主要靠天馬行空的想象,沒有紀實。
最后,是內容真實性低,沒有情感的表達和注入。在小學生的作文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文章和題目的偏差很大,還有就是在一些敘事、表達情感的文章中,不能夠去貼近生活,表達情感,而是采用胡編亂造和抄襲的方式。
二、何為真情實感
真情實感,本身的概念是很寬泛的,但是在小學習作這個范圍來講的話,其包含的內容并不復雜,主要包括有:真實的內容,對于文章中的內容大部分應該來源于生活,能夠給人以真實的感覺;真實的感受,即在文章中所有的情感表達方面應該是源自于對生活的觀察和認識,而不是套用他人的或者胡編亂造的;真實的情感,文章的情感應該是自己的真實情感,是真正發(fā)自于內心的。
三、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習作表達真情實感的具體建議
1.習作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小學生的課程標準要求中,對于不同學段學生的習作有明確的目標要求,老師只需要根據具體要求進行習作布置即可,無需刻意拔高。尤其是對于剛接觸習作的學生,對其習作要求的度一定要把握好,要求太低了無法完成課程要求,也影響學生的成績;要求太高了又會束縛學生對情感的表達和敘述。習作的整個過程其實和孩子學走路差不多,剛開始鼓勵學生放開寫,然后老師慢慢加以引導,最后學生習作水平才會越來越高。嬰兒走路不也是一樣么,剛開始鼓勵其大膽走,只有有了這個勇氣,才能真正地學會走路。學生的寫作也是一樣,剛開始應該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減少各種要求的束縛,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習作的個性化以及真情實感的表達。
2.引導學生走出審美誤區(qū)
有些學生會在作文中進行紀實,比如有些人撿了錢包揣進自己口袋了,有些老人跌倒了沒人扶,這時候有些老師會認為學生寫的作文毫無意義,只是在單純揭露社會的黑暗面。這樣的話其實是老師將自己的審美強加給了學生。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為了滿足老師的審美,而去寫一些撿到錢交給警察、扶老人過馬路等等這些事,文章各種空話、套話,這對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師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審的時候,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善于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盲目地給學生的言語、表達貼上不健康、無意義的標簽。只有老師擺正了自己的審美,才能引導學生走出審美誤區(qū),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束縛,使其情感達到釋放,自然就可以在文章中說出真話,表達出真情實感。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習作的內容很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生活,只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處留意才能寫出表達真實情感的文章。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在“我的媽媽”的文章中,很多人喜歡說我媽媽有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蛋,好看的嘴巴,這些其實就是空話、套話,完全沒有進行觀察而寫出的,這樣的描述也是沒有真實性的。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放學回去后好好觀察媽媽,也可以讓媽媽自己說自己長什么樣。經過這樣的引導后,學生的習作才能更加真實,而且也不會出現媽媽樣子重復的情況。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有其獨特性的存在,小到樹葉,大到人,沒有完全相同的事物,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細致觀察,然后才能寫出真實的文章,表達出真實的情感。
4.引導學生積累的習慣
習作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其中很多的東西離不開閱讀和積累。只有經過大量的閱讀和積累,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在小學語文的課標中也有明確要求,學生在小學的整個課外階段需要完成145萬字的閱讀。只有通過這樣大量的閱讀,進行不斷的積累,學生的知識、文化以及語言方面才能有長足的提高,才能具有更高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老師除了日常教學的教導以外,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也要重視,應該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等。
總而言之,想讓學生的習作表達出真情實感,主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是在習作要求方面,一定要切合實際,剛開始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情感不受束縛,只有使得學生的童心充分釋放,才能講真話,表真情。另一方面就是老師對于學生的習作習慣應該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閱讀積累的高語文素養(yǎng)人才,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能更好地實現小學習作中求真、求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白鳳龍.如何讓小學生習作表達真情實感[J].教育教學論壇,2010(8):69-70.
[2]李仕兵.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J].新課程(下),2011(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