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頌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但他倆各為其主。諸葛亮受聘于劉備,身居宰相要位,為蜀國出謀劃策,南征北戰(zhàn);諸葛瑾投奔孫權(quán),為其效力,是東吳重臣,官至太傅,也就是太子的師傅。
諸葛瑾有個兒子叫諸葛恪,打小聰明過人,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被譽為“神童”。諸葛瑾拿他當寶貝,放任自流,疏于管教,使得諸葛恪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隨心所欲的性格。
諸葛恪既會奉承人,又會諷刺人。見了比自己權(quán)勢大的,就來一番甜言蜜語;而覺得地位比自己低下的,又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
有一次,孫權(quán)問諸葛?。骸澳愕母赣H和你的叔父(諸葛亮)誰更優(yōu)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yōu)秀。”孫權(quán)不解。諸葛恪又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yōu)秀?!睂O權(quán)聽罷大笑。這種小兒科式的拍馬屁招數(shù),孫權(quán)豈能識不破?
諸葛瑾擔任豫州牧時,有一次派別駕(也就是他的副手)進京。臨走時,諸葛瑾告訴別駕:“我的兒子很會說話,你可以與他交談交談。”諸葛瑾說這話的意思,自然十分得意,對兒子嘴巴不饒人的行為,不為惶悚,反而竊喜。
這位別駕到了之后,接連去拜訪諸葛恪,但卻吃了閉門羹——諸葛恪故意與人家躲貓貓。后來,在某將軍家里做客,兩人偶然碰到了一起。別駕主動上前打招呼:“咄咄郎君!”(哎呀呀,公子?。┍緛?,這諸葛恪應當先向別駕問好才是正理,因為他是父親的同事,盡管你老爸是一把手,人家是個副手。豈料諸葛恪卻劈頭來了一句:“豫州亂矣,何咄咄之有?”(豫州出亂子了,有什么好驚嘆的?)別駕感到奇怪:“君明臣賢,未聞其亂?!敝T葛恪說:“昔唐堯在上,四兇在下。”(古時上面雖有唐堯,但下面還有壞人呀。話外音的意思,你這個別駕就是。)別駕一聽,你這小子果然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立刻反唇相譏,回擊道:“非唯四兇,亦有丹朱?!保ǖぶ焓菆虻膬鹤?,因為為人傲慢無禮,難成大器,堯才痛下決心,禪位于舜。)這一下,滿座的人都大笑起來,弄得諸葛恪好尷尬。都說人如其名,其實不然。諸葛恪雖然取名“恪”(謹慎而恭敬的意思),但卻十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諸葛恪天資聰明,加上有老子的威望,在東吳官場上長袖善舞,深得器重,“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先拜騎都尉,又任左輔都尉。之后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并代領其兵。神鳳元年,孫權(quán)病危,在孫峻的力薦下,孫權(quán)將諸葛恪任命為托孤大臣之首。
孫權(quán)死后,孫亮接班。諸葛恪受封太傅,掌管吳國軍政大權(quán)。他先后創(chuàng)造了兩次奇跡。第一次,帶領吳軍3000人,在東興(安徽巢縣東南)大敗魏軍7萬人,史稱“東興大捷”。本來,這一仗的偶然性極大,有點瞎貓撞著死老鼠的味道,而且頭號功臣是老將丁奉(至今安徽宣城還立有丁奉的塑像),然而卻讓諸葛恪產(chǎn)生了驕傲輕敵的心理,以為魏軍不過是只紙老虎,不堪一擊。于是又親率20萬大軍,出兵伐魏,結(jié)果歷史也會開玩笑,在安徽新城,東吳同樣敗在只有3000人的魏軍面前。諸葛恪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然而,他在奉命撤兵之后,為掩蓋新城之敗的罪責,在國內(nèi)大搞恐怖統(tǒng)治,民心漸失。同為輔佐大臣的孫峻便與吳主孫亮密謀,將諸葛恪誘殺,江東諸葛家族幾乎被殺光。
蘇東坡有詩:“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庇弥谥T葛瑾與諸葛恪父子,再恰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