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改正
第一次買鍋,是在租房子時。房東阿姨告訴我,買鍋要買厚底的看起來粗糙一些的,不要買薄底看上去精光滑溜的。我對此并無概念,到鍋具店一看,她所說的厚底鍋就是鐵的原色,里面居然還有細(xì)碎的稻草,甚無可觀之處。房東的囑咐忘到耳后,我買了一口薄的。心里想象的畫面是,大火灼底,鍋底紅透,烈火烹油,翻炒出來的蔬菜是翠碧紅紫,一如本色;燉煮出來的湯或肉食,則是濃烈鮮美,引人垂涎。但事實(shí)上出乎意料。
鍋的確是很快就燒紅了,倒油進(jìn)入,霎時烈焰騰起,不似炒菜,倒像炒火。房東看后搖頭,親身示范,關(guān)氣,滅火。開小火,油先倒進(jìn)去,待油稍稍冒煙,放入食材,但炒出來的茼蒿出水甚多,品相極差,我要的那些效果一樣沒有實(shí)現(xiàn)。房東說,有的快,是因?yàn)槁趴斓?!我和女友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后來公司倒閉,女友選擇去了遠(yuǎn)方;我一時沒有去處,就留了下來。我去一家礦場負(fù)責(zé)卸貨,每天要爬到倒懸的車廂頂部,將沒有倒盡的銅精沙鏟下來。一日下班,我路過小區(qū)雜貨店,忽然起了買口厚底鍋的念頭。老板告訴我,像你這樣的民工,用這種鍋?zhàn)詈线m了,又便宜又實(shí)用。后來我才知道,他說錯了,應(yīng)該是適合所有人。
這樣的鐵鍋在炒菜前,需要經(jīng)歷與油的契合——我稱之為“淬油”,之后才不會生銹。具體的做法是,將鍋燒到熱,用鍋鏟壓著肉皮,油在高溫中隨出隨騰,在濃煙嗆淚中,將鍋面全部涂過來,并且是一遍又一遍。放置一夜后,第二天再用,自此不會生銹。我做這些時,房東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她在油煙中說,厚底鍋看起來沒有薄底鍋快,但燒的那些火,都吸收在鍋底里,看起來不如薄底鍋熱,其實(shí)溫度高得多。由于鍋底的儲備,它的熱吐出來慢卻是持續(xù)的,不像薄底鍋那樣燙的時候冒煙,后繼無力時出水。“還有,”她咳嗽一聲,接著說,“厚底鍋不用油也可以煎雞翅,并且酥嫩;而薄底鍋只能在油浸過來時才可以,煎出來卻是老的?!?/p>
我試了,果然如此。將雞翅腌制后排在鍋里,蓋上蓋子——最好是玻璃蓋子,小火,漸漸雞翅自身的油就出來了,香氣也隨之而來。那一面,漸漸脆黃了。再翻面,同樣煎,一會兒就好了,雞翅飽滿油潤,兩面焦黃脆軟。而薄底鍋?zhàn)龀鰜淼?,手藝再好,也很難在熟和嫩之間找到平衡點(diǎn),而且需用油,又引出油膩和老火的結(jié)果。問題只在于厚底鍋的熱量儲備,它的熱是溫潤而非狂躁的。
那個煙熏火燎的淬油,極具儀式感地打通了厚底鍋與生活的關(guān)聯(lián),就像一個人的閱歷對融入生活和擁抱仇敵的勸和??祚R輕裘的恣肆,終究會讓位于清茶古樂的平緩,讓我成了一個生活的改良派。我崇尚徐緩的方式方法,欣賞以一朵花開放的方式去做一件事,不疾不徐,自然美好,自然凋謝,要耐得住性子,經(jīng)得起等待。
催熟的食物不香,就猶如速成的快餐不能奢求它的豐富和妥帖。很多快是靠慢來成就的,比如說厚底鍋炒菜;很多好是通過磨礪得到的,比如花梨木,它的生長極慢,也因此極堅硬;再如《紅樓夢》,十年增刪猶有遺憾。許多圣賢,用一生去讀一本書,有人說自己一年看三百多本書,我驚佩之余,不敢效仿,仿佛看到我的薄底鍋里騰起的烈焰。
西方人說,培養(yǎng)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這話是對的。溫潤、不急不躁、舉重若輕等氣質(zhì)和風(fēng)度,是要靠“儲備”來提供的。靜水流深,而淺水流速。人貴語遲,這類人的表情,必然是微笑的;而愈是淺薄,表達(dá)欲望愈是強(qiáng)烈,為的是掩蓋或不自知,牢騷太盛者往往語速極快、表情急切,因此可以斷定此人往往是一口薄底鍋。
有一句流行的話:“你現(xiàn)在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边@說的也是儲備,而儲備是慢慢來的。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以及他所能擁有的未來,都藏在他的過去里。
厚是“家有余糧心不慌”,厚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厚是“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厚則“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一個人能享什么樣的福,恰恰在于他能受什么樣的苦。人生猶如行走于冰面,他內(nèi)心的安寧程度,來自于冰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