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茶
“一切偉大都誘人設(shè)想生命突然結(jié)束了也好,登上摩天大廈想往下跳,見了金字塔想往里鉆,進(jìn)了群山萬壑想失蹤,在拿破侖或成吉思汗麾下想赴湯蹈火馬革裹尸?!?/p>
二十多年前看到王鼎鈞先生寫的這一段文字,為之傾倒。因?yàn)樵羞^類似感受。
那時剛參加工作不久,單位組織到武當(dāng)山旅游。平原長大,我對于高山無限向往與憧憬,身臨其境,便激動不已,一路手腳并用地攀爬。終于登上金頂,看到山峰之間云霧繚繞,隱隱綽綽,猶如仙境,似乎藏著誘惑,真有想躍身而下的隱秘沖動。只是零點(diǎn)一秒的念頭,和王鼎鈞先生所寫如出一轍。
這種跳并不是求死,想的是,也許,也許有一朵云可以托住自己,得道成仙。
20歲出頭,對未來有無限憧憬,對世界還有滿滿好奇,活得興致正濃。但是,因雄偉瑰麗而讓人想投身的沖動,卻是真實(shí)不虛。后來,在海邊看潮,在空中看云,這樣的念頭都會閃現(xiàn)。
我覺得,要形容這種感受,更確切精當(dāng)?shù)囊粋€詞,是合一。因?yàn)閭ゴ?,而想與之合一。
而這是建立在認(rèn)識到自己很渺小的基礎(chǔ)之上的,那些自我比較強(qiáng)大的人大概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吧。
今天早上,我所在的一個微信群里,有位堅(jiān)持每天貼一首詩的讀友貼了一首《生查子·獨(dú)游雨巖》,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我是初讀此詩,很喜歡。它描寫的也是一種合一的情景,天空、行云、清溪、人、歌聲、回音、流水聲,完美地融合。而且,像王鼎鈞先生的那段文字一樣,它也勾起了我的一段回憶。
我在河邊長大,河堤是我兒時的樂園。村頭閘口往東有一段長堤,因?yàn)殡x村子尚遠(yuǎn),沒被村民種樹,只有漫坡的野草。我們有時在堤上放牛,夏天在堤下河邊釣魚摸蚌。這里因?yàn)檫h(yuǎn)離了大人的視線,成為孩子們自在撒野的所在。
那天,應(yīng)該是初夏之季,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jié),溫暖,明亮,舒適。我獨(dú)自來到這里,坐在草地上,望著河水發(fā)呆,望著對岸掩藏在綠樹中的村莊發(fā)呆。大概太慵懶太舒服了,然后,我就慢慢躺到草地上,身體與河流幾乎平行。
當(dāng)我睜開眼,便看到一幕神奇景象——頭頂,身邊,全是藍(lán)天白云,我被藍(lán)天白云簇?fù)碇鼑?,甚至覺得就在我身體下,也是藍(lán)天白云。
原因很簡單,河坡窄,左側(cè)的河水清澈如鏡,倒映出整個天空,右側(cè)空蕩蕩的,沒有事物分割視線。此時,在化為地平線的我眼里,水天相連,渾然一體,我似乎漂浮在河里,又似乎飄浮在空中。
那種感覺太奇妙了,我有些眩暈,有些恍惚。過了好久,我的神才回來,找到我,看到我以及我的周遭,河水是河水,天空是天空,我是它們的中界,也是它們的連接,但同時也與它們合一,仿佛我也是天空,是白云,是河水,是河水中的天空、河水中的白云。
其實(shí),那是一個幻覺,美麗的幻覺。
這樣的經(jīng)歷,因其偶然而不可復(fù)制。至少,我再也不曾去那里,嘗試重溫這種美妙。
人到中年,看到這首詩,便想起那一瞬,想起那個在天地間迷失的頑童,不由笑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多少感受,其實(shí)是相同的、相通的,這,大概是另一種合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