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英美文學雖然隸屬于不同的國家,但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用英語寫成。英美文學包括英國歷代文學作品,也包含英國和美國現當代作品,從文學角度來看,它包括了英國和美國的歷史。
高校開設英美文學教學,初衷是借助文學作品來加深英語學習,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通過英美文學教學,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包括歷史、文學、政治、法律、藝術、哲學、道德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來學會如何做人,如何面對人生挫折。
但在當前的高校教學中,英美文學教學功利化現象嚴重,只重視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重視實用性,忽視了英美文學中人文思想包含的審美和道德滲透作用。
功利化現象是應試教育的后遺癥,在教學中只重視考試科目,像語文數學英語之類,對于可以提高人文素質的美術、音樂等課程都忽略不計。
在高校教學中,這種重實用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重視對專業(yè)課的教學,忽視人文素養(yǎng)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英語實用,像英語考級,會話程度的掌握,這樣有助于學生就業(yè)。
在人文素質方面,對母語文化的重視程度遠不及英語,很多非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對中國歷史、中國古典文化的了解都比較膚淺。
英美文學教學也存在這種問題,在教學中,常常將英語語言技巧作為重點,忽視了英美文學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歷史背景。
當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目標不明確,忽視人文思想;另一個是課時安排不合理,英美文學都被安排在大三大四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都忙著實習、準備畢業(yè),學習興趣已經遠遠低于大一大二時期。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因為一貫忽視人文思想教育,學生對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知識掌握不夠,因此也無法掌握英美文學中的人文思想。
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所選用的英美文學作品,既有英國經典文學作品,如莎士比亞戲?。煌瑫r還包含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文學經典,像《格列佛游記》、《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雙城記》、《名利場》、《簡愛》、《呼嘯山莊》、《德伯家的苔絲》等。
美國文學以近代和現代為主,包括《紅字》、《哈克貝利歷險記》、《馬丁伊登》、《了不起的蓋茨比》、《老人與?!返茸髌?。
這些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思想主要包括英美傳統道德、歷史和上世紀美國的社會現實,了解這些作品的思想內涵,就能了解以英語為主的西方文化背景。
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通過幾組人物的情感沖突,營造出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jié),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通過他們的語言、內心獨白來完成的,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身性格的語言特色。使這部戲劇帶有濃烈的詩意。其中的陰謀、權力爭奪、愛情沖突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無論是文學性還是藝術性都堪稱經典。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17世紀現實生活的反映,魯濱遜身上既有英國人敢于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體現,也有英國殖民主義的精神特質,從魯濱遜身上可以折射出當時英國的社會寫照。
《名利場》反映的是英國19世紀的社會現象,女主人公出身貧寒,但不甘于現實,但又不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是利用自己的姿色,用婚姻作為跳板,為了擠進上流社會,不惜一切手段。
相比較而言,《簡愛》中的主人公就值得尊敬,她的出身和《名利場》主人公相似,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用人格征服他人。她的自尊、自立、自信是新女性的象征。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主人公苔絲,被富家少爺亞雷誘奸懷孕,生下了孩子。她寧愿自己吃苦,也不屈服亞雷。但她卻被傳統觀念樹立成不貞潔的女人,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之后,丈夫因為她的過去而離開了她。家里生活困頓不堪,迫使苔絲不得不和亞雷同居,但這時候丈夫又找來了。最后苔絲殺死了亞雷,自己也走上了絞刑架。這部小說反映的正是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社會現狀,那時的英國社會重視家世,生活在下層的人,無論品格多么高尚,多么勤勞,也受不到尊重。亞雷誘奸了苔絲,通過懺悔可以重新做人,但受害者苔絲反而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
美國文學表現的都是對美國夢的追求。這些小說的主人公都來自社會底層,為了自己的目標不解努力,《馬丁伊登》中的馬丁,面對挫折也不氣餒,不愿仰仗他人,最后終于成功;《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也同樣是從社會底層走來;還有《嘉莉妹妹》中的嘉莉,開始憑姿色過上向往的生活,后來生活突變,丈夫破產,她從跑龍?zhí)组_始,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大明星?!独先伺c?!分械纳5蟻喐?,快三個月都沒捕到魚,但他不認為自己晦氣,相信明天會更好。在出海捕魚時,他追蹤一條馬林魚跑了兩天兩夜,捕獲后為保護這條魚又和鯊魚搏斗,最后他戰(zhàn)勝鯊魚,帶著馬林魚的殘骸回家。雖然物質上沒有得到什么,但精神上卻是勝利者。
這些英美文學作品,從歷史、文學、道德、品格多方面,展示了英國和美國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英美文學所反映的人文思想主要體現在尊重科學、反對神權;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肯定個人奮斗等方面,這些人文思想不僅是西方發(fā)達的主要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思想動力,對我國現階段的青年具有指導意義。
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思想,需要從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
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將英美文學教學安排在大一大二進行,這個時候的學生由于剛入大學,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能迅速接受新知識。
在教學目標上,要擯棄傳統的功利性,將英美文學教學與英語語言、人文思想滲透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掌握小說的主要思想,獲取正確的價值觀,然后再學習語言表達技巧。
在教學方式上,人文思想教育不僅需要英美文學,還要和現代漢語、古代文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相結合,因為文學作品都有時代背景,只有了解時代背景,才能充分理解作品內容。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將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放映給學生欣賞,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小說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每一個世紀都有鮮明的歷史痕跡,這些痕跡從主人公生活的背景中可以體現出來,在教學中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世界歷史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加明朗。
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對比的手法,將中國文學和英美文學進行對比。像《簡愛》主人公和《紅樓夢》中的黛玉,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女,都曾經在舅舅家生活。但簡愛一直被表哥欺負,被舅媽虐待,最后只有出走。但林黛玉的遭遇卻比她好多了,形成這樣的結局,主要還是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決定的,中國人重視家族利益和血緣關系。
美國的現代小說,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社會現狀極其相似,都是工業(yè)化發(fā)展初期,農民走向城市謀生,在城市尋夢。
在藝術手法上,中國文學和英美文學也有很多相似的表現手法,像《哈姆雷特》中的鬼魂現身,和《竇娥冤》中的鬼魂現身相似。但悲劇結局不相同,英國悲劇是“一悲到底”,結果是全部毀滅。中國悲劇結尾,常常是壞人得到懲罰,給人希望。
人文思想滲透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去閱讀不同的英美文學,從中吸取更多的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的滲透是一項漫長的工程,短期內很難見效,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培養(yǎng)學生愛鉆研、愛思考、愛讀書的好習慣,才能通過閱讀習慣來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