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萍/昆山市實驗幼兒園
以親子活動來推動家園共育,首先需要我們多渠道地培養(yǎng)家長的親子活動意識,促進家長對親子活動的接受與認可。加大宣傳力度,使親子活動深入人心,從而形成家園互動的長效機制。為改善和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建立其參與意識,我們可采取以下方法:
具體而言,一個最為理想和健康的親子活動開展模式是幼兒主體,家長配合、幼兒教師引導,三方相互配合共同推動孩子全面健康成長的活動模式。
首先,這種模式是建立在教師與家長的充分溝通與理解基礎上的。教師要理解家長于生活、工作中的重擔和壓力;家長要體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負重涉遠。二者相互體諒才能達成共識;同時,家長要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節(jié)是必要而不可取代的。家長的教養(yǎng)對子女家庭親情觀念和社會認知的形成和成長具有核心和決定性的影響。不推脫、不懈怠、敢于承擔、樂于承擔才是新時期父母教養(yǎng)子女的正確態(tài)度。例如從家長需求出發(fā),結合親子活動理念,制作和發(fā)放家園合作指導手冊。其目的是讓家長了解什么是親子活動,幼兒園做了什么,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并明確我們提倡的“親子活動”這一理念的教育價值。
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溝通,理性客觀的劃定各自的責任。老師和家長針對各自在兒童教養(yǎng)中的優(yōu)勢和短板,來具體分配各自的角色和職責。在孩子的日常教育方面,教師和家長應將各自的豐富經(jīng)驗和現(xiàn)今理念結合起來,彼此相互協(xié)作和支持,使孩子在寬嚴相濟、民主和諧的家園氛圍中得以健康而全面的發(fā)展。例如幼兒園會開展各類培訓,提高家長對開展親子教育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完善園內親子教具、活動場地等設施建設,改善本園活動設施陳舊、教具單一的現(xiàn)狀,并在園內建設專門場地,為親子探索活動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園互動的親子活動,例如親子外出參觀旅游、親子科學探索、親子手工制作等等。要讓幼兒感到親子活動的樂趣,家長體驗到親子活動帶給孩子和自己的影響,讓家長真切的認識到家園互動的價值和意義。
其次,我們要不失時機的分層導入,推動親子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將幼兒的探索活動拓展到家長和家庭中,并建立家庭互動小組。讓家長成為幼兒探索的“同伴”,離不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分層導入。只有教師與家長間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才能更好的推動“幼兒與家長”親子探索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伴隨家長在與幼兒親子探索活動的建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隱性指導作用,并建立多種途徑,創(chuàng)造適宜的合作的氛圍。
幼兒園對于幼兒教育的引導和歸正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幼兒園教育又對孩子在親子活動中的錯誤歸正與正向引導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
首先,幼兒園對于親子活動中的孩子及家長要有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對于孩子們在親子活動中的表現(xiàn),要進行細致的觀察記錄和深層次的考量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源于家庭教養(yǎng)而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個性特長等要及時予以肯定和推廣;發(fā)現(xiàn)孩子由于家庭教養(yǎng)而造成的認識偏差、負面情緒、不良品行等,要在親子活動中對兒童及其家長進行因勢利導的個性化矯正和引導。例如我們推行的家園網(wǎng)絡平臺和家園走訪計劃等等,讓教師定期深入家庭或通過視頻指導家長與孩子開展親子活動。
其次,幼兒園與家庭要有持續(xù)的互動和協(xié)作。幼兒園與家庭的聯(lián)合是從根本上保障隔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必要措施。幼兒園不僅是孩子的幼兒園,也應該是家長的幼兒園。一方面要利用家長會、親子活動等各種與孩子家長見面交流的機會,普及相應的親子活動理論和方法指導,厘清幼兒教育中家長所負有的不可推脫和替代的責任和義務,向家長闡明各自在幼兒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作用,以及孩子缺失相應的教養(yǎng)而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隱患,讓孩子的家長通過家園的聯(lián)合能夠正確對待和勇于承擔自己在子女教養(yǎng)中的義務和責任。例如我們設立的家長小講臺。教師邀請家長代表作為主講人,以情景展現(xiàn)、互動參與等形式定形啟動小講臺,內容是幼兒當前生活的興趣點組織的知識或故事,也可是親子合作形式的小活動、小制作;另一方面,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家長開放科學觀摩活動,讓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的科學探索的方式及途徑有一定的認識。對孩子在親子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缺陷進行正確的歸因,幫助孩子家長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輔助和引導,利用家校合力,及時而徹底的根除孩子在產(chǎn)生的問題和隱患。讓幼兒園在親自探索活動中起到查漏補缺、防微杜漸的功用。
幼兒園在親子活動的設計中,始終堅持“從幼兒中來,到幼兒中去”的原則,即素材、創(chuàng)意、主題都是根據(jù)幼兒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需求來設計和實施的,而親子活動的形式、內容、也要盡量放到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當中去,并在最后讓幼兒從親子探索活動中收獲新知、受到陶冶。讓幼兒在以后的生活、學習過程中能夠因為我們通過親子活動而建構的家園共育模式而有所裨益是我們最根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