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云港市圖書館
弱勢群體又稱作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這是從西方社會學領域中引進的概念,它一般是指在社會中處于弱勢的群體,如兒童、婦女、老人、殘疾人、農(nóng)民工等。弱勢群體是社會客觀存在的,無論在何種社會都會有弱勢群體的存在,而從社會對待弱勢群體的態(tài)度中我們可以看出該社會的文明程度。對于具有提供平等的信息服務職能的圖書館來說,如何在平等服務的基礎上,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服務方式,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文章中筆者就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為例,深入研究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現(xiàn)狀,以不斷完善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弱勢群體根據(jù)人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況、生理特征和體能狀態(tài)來界定,指在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由于群體的力量、權力相對較弱,因而在分配、獲取社會財富時較少、較難的一種社會群體。目前,許多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沒有進行明確的劃分,只是按照慣性思維對服務對象進行簡單的界定,將弱勢群體限于老人、兒童、農(nóng)民工、殘疾人等,但是對于他們并沒有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在圖書館還有很多服務人員沒有認識到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往往只重視普通讀者的需求,對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還存在不足,沒有從弱勢群體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而周到的服務。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在閱讀環(huán)境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然而,這些基礎設施和閱讀環(huán)境基本上為了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讀者,而對于殘疾人缺乏實用性,難以滿足其閱讀需求。[1]無障礙設施設置不足,已完工的無障礙設施在建筑設計方面又沒有很好地實施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規(guī)范標準,設施建設不夠規(guī)范,使得殘疾人讀者們難以進入其中并享受應有的服務。如,圖書館中的書架設計較高,書架間距較窄,使坐輪椅的人無法看到自己想看的書,影響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此外,我國還有許多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圖書館建設時間較早,多為上世紀80、90年代興建,由于當時社會環(huán)境和對服務殘疾群體認知不足等原因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一直以服務普通讀者為主,普遍沒有認識到公共圖書館為殘疾人群體開展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由此造成對殘疾人群體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存在缺失。圖書館員工往往只重視普通讀者的需求,對殘疾群體服務的意識還比較低下。同時公共圖書館也缺少專業(yè)的工作人員為殘疾人群體開展服務,這主要是一般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是按一般普通圖書館服務而配置、培訓的,這使他們在服務殘疾人的過程中存在交流障礙,尤其是在如何服聾啞人方面,往往是手足無措,這對高質量、有效的為殘疾群體服務帶來許多不便。
關于弱勢群體的閱讀資源匱乏是大部分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圖書館進行圖書選購時很少會考慮到殘障人士,而且圖書館的購書經(jīng)費有限,只能滿足廣大普通讀者的需求。其次,社會上為弱勢群體編纂的圖書較少,尤其是為殘疾人編寫的圖書非常少。大多數(shù)圖書館雖然設有盲人閱覽室,但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盲人閱覽室經(jīng)常無人問津,使用率很低,且盲文書籍大多陳舊長時間沒有更新。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公共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沒有結合實際,從殘疾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所需,故無法為殘疾讀者提供精準服務。
了解弱勢群體的需求,公共圖書館應該針對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建立專門的信息庫,根據(jù)他們的閱讀信息,充分了解其身份以及閱讀需求,這樣才能為其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要加強與當?shù)孛裾块T、殘疾人協(xié)會等部門和機構的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弱勢群體的個人信息、閱讀時間、所需服務以及在使用圖書館時遇到的問題,并將這些信息到登記到信息庫中,從而對弱勢群體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2]。
例如,工作人員通過信息庫了解到,殘疾人多喜歡讀一些勵志類的書籍,于是,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圖書館在選購圖書的時候,可以結合弱勢群體的喜好,多選購一些此類書籍,并針對殘疾人的需求,將勵志類書籍的書架進行調整,可以適當?shù)脑黾訒艿臄?shù)量,降低高度,方便廣大殘疾讀者選取書籍。
服務于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圖書館應從設施建設方面充分考慮殘疾人特點。將圖書館的基礎設施進行進一步完善,針對特殊群體進行適當?shù)母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在圖書館閱讀的障礙,讓弱勢群體心無旁騖的進行閱讀,不僅滿足了他們的閱讀需求,更體現(xiàn)出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為殘疾讀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比如在圖書館的入口處安裝自動扶梯,在館內主要場所設立殘疾人專用通道,在衛(wèi)生間放置殘疾人專用設施,減少各種物理障礙;此外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弱勢群體的實際情況,增添一些輔助弱勢群體的專項設施,為其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3]。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建立網(wǎng)上移動圖書館,上傳有聲讀物,這樣殘疾人群體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此外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在殘疾人較為集中的場所設立分館,縮短殘疾人群體與圖書館的距離。
圖書館的管理以及服務人員是進行圖書館服務的直接參與者,所以公共圖書館應定期聘請專家為圖書館員工開展業(yè)務培訓,全面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特別是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手語、盲文、殘疾人電腦軟件使用等各項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加強圖書館工作人員與殘疾人讀者的良性互動,讓他們具備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這樣圖書館才能為殘疾人群體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圖書館作為社會知識傳播中心,承擔著知識服務的重要職責,有責任利用多種服務方式為殘疾人群體提供無差別的文化服務。為了讓那些受著肢體殘疾、視力障礙折磨而出門不便的讀者更便捷地借閱圖書,公共圖書館可以開展了送書上門的服務,殘疾人讀者只要給圖書館打一個電話,想借的圖書就能免費送到家里。此外公共圖書館應該開辟殘疾人專區(qū),開展無障礙信息獲取服務,方便各類殘疾人借閱圖書;加大盲文書籍館藏,加強圖書電子化建設,利用計算機、手機等高端設備和多種技術手段,方便盲人閱讀;完善殘疾人服務功能,營造圖書館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積極為殘疾人無障礙獲取信息創(chuàng)造條件。
公共圖書館應加強信息資源建設,做到資源合理分配,在滿足普通讀者需求的同時,也要根據(jù)殘障讀者的特殊需求,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特殊館藏資源。此外公共圖書館還需量化和優(yōu)化館藏文獻,吸引殘障讀者到館內閱讀,提高文獻的使用率,減少資金的浪費。公共圖書館在購買信息資源之前一定要以用戶為中心,要充分了解弱勢群體的用戶信息需求,利用問卷調查、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傾聽弱勢群體意見,實施人性化的服務。
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開展服務時,一定要加強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了解讀者的想法和需求,可以通過建立QQ群、微博、微信群等方式搭建交流平臺,加強與讀者之間的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種服務機構,對于滿足人們閱讀需求,提高人們文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弱勢群體由于自身原因,公共圖書館對其難以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當創(chuàng)新服務路徑,并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從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特殊館藏資源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拓寬服務方式等方面入手,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