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兒園在“父親節(jié)”的時候組織了一個主題活動——“我想對爸爸說”,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表達著自己想對爸爸說的話:
“爸爸能到幼兒園來接我嗎?”“爸爸能給我講故事嗎?”“爸爸每天能早點回家嗎?”“爸爸能少玩手機,好好陪我玩嗎?”“爸爸能星期天帶我去公園玩嗎?”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爸爸都很忙,平時少有時間可以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玩在一起。但在孩子們的心里,爸爸和媽媽一樣,都是不可缺失的。
調(diào)查顯示:有六成的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爸爸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四分之一,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一成。爸爸,似乎正在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環(huán)顧身邊不難發(fā)現(xiàn),一部分爸爸確實很忙,在外忙工作、忙應酬、忙加班,給孩子的背影遠遠多于給孩子的笑臉;在家忙著聊微信、看朋友圈、玩游戲或玩電腦。記得有一次去某幼兒園參加一次戶外親子活動,幼兒園邀請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希望孩子們的爸爸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參與親子游戲,進一步增進親子關系。但是去了后發(fā)現(xiàn)全班只來了四個爸爸,大多數(shù)都是媽媽,還有一部分是奶奶或者姥姥。在參與親子游戲時,也能看出孩子們對爸爸沒有來的些許失望。
還有一部分爸爸付出了不少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卻沒有形成很好的親子關系,因為他們對孩子的陪伴是假性陪伴!即經(jīng)常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在做什么爸爸不清楚,孩子在想什么爸爸也不知道,爸爸也沒有深入地與孩子一起交流互動,雖然表面上是在陪伴孩子,但是并沒有與孩子展開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使得陪伴“有其名無其實”。
爸爸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這是一個呼喚爸爸歸位的時代,爸爸理應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更不能缺位。父親教育和母親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爸爸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鄰居家有個小女孩叫小芒果,非常聰明伶俐,但是每次爸爸在家的時候,常有“人來瘋”的毛病,爸爸不在家的時候,都比較正常,這讓父母十分頭痛。后來經(jīng)過觀察以及與孩子溝通,發(fā)現(xiàn)小芒果這種反常態(tài)的表現(xiàn),其實是在向爸爸暗示一種最基本的心理交際需求:爸爸,給我一點關注吧!因為小芒果的爸爸經(jīng)常加班,每次回家的時候,小芒果都已經(jīng)睡著了。
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即使是尚處于朦朧狀態(tài)的嬰兒,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xiàn)諸如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減退、抑郁易怒等所謂“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典型癥狀。與爸爸接觸少的孩子,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fā)育速度都要落后,容易出現(xiàn)焦慮、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xiàn)為抑郁、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感。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xiàn)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睋?jù)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爸爸經(jīng)常參與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diào)查是他們持續(xù)15年進行跟蹤調(diào)查所得出的結果,研究還發(fā)現(xiàn):孩子智能發(fā)展的高低與爸爸和他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男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內(nèi)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父親對女孩子的影響力要大于對男孩子,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女兒數(shù)學成績更佳。不難看出,爸爸在孩子的情感、性格及性別角色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爸爸有助于孩子良了品質(zhì)的形成 爸爸通常具有剛毅、博大、勇敢、自信、頑強、良好人際關系等個性特征。孩子在與爸爸的長期陪伴或游戲中,會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爸爸良好個性特征的積極影響。同樣帶孩子玩游戲,媽媽往往更擔心孩子的安全,總會不自覺地將孩子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而爸爸帶孩子玩游戲,往往更帶有一定的冒險性,更刺激些,比如追逐跑、踢球、攀爬等,這是媽媽難以替代的。這對孩子人格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許多做爸爸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塑造孩子人格和陽剛之氣的人生歷程中的作用。
爸爸有利于性別角色的認識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種種與性別角色相符合的行為,是他們在嬰幼兒時期與爸爸的教養(yǎng)分不開的。幼兒期是孩子形成正確性別角色的關鍵時期,男孩從爸爸那里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步樹立起“男子漢”的氣概;而爸爸和女兒的交流中,也可以讓女兒從小接觸到良好的、明確的男性榜樣,并分清男女之間的差異,更有利于培養(yǎng)女孩子的女性氣質(zhì)。
幼兒園的一位媽媽問道:“我的愛人也意識到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是不知道如何參與進來?”其實做好孩子心中的好爸爸一點也不難。我們可以嘗試下面的建議。
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不做“隱形”的爸爸,需要從媽媽、姥姥或者奶奶的背后走出來,與媽媽一同擔負起照顧、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作為爸爸首先要做的是盡力在孩子面前夸獎、贊揚自己的妻子、對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讓孩子更多感受到家庭處處洋溢著愛,營造和諧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健康快樂成長。
多多參與親子活動 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互動,陪伴孩子成長。親子活動是爸爸與孩子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這種持續(xù)有效的家庭親子互動,讓孩子能夠從父親那里感受到關愛。
爸爸是孩子生命中的一個紐帶,一端穿起責任、奉獻、守望;一端連著愛、幸福、平安!童年很短,不做“隱形”的爸爸,讓我們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張首文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日?;顒樱好吭掠幸欢ù螖?shù)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參與幾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或者其他活動。
家庭活動:每月有幾次和媽媽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商場、博物館或者郊區(qū)游玩,進一步增進親子關系。
戶外活動:爸爸不妨在下班后、周末在小區(qū)、公園里帶著孩子,進行追逐跑、各種跳、攀爬、踢球、跳繩、游泳、爬山等活動性游戲。
競爭性活動:例如投準、拋接球、賽跑、捉迷藏等,孩子可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這時爸爸不妨故意多輸幾次,以增添孩子的自信心。
智力性游戲:爸爸可以多參與孩子搭積木、猜謎語、走迷宮等啟智性活動
講故事活動:每周有一定次數(shù)在睡前抽出一點時間和媽媽一起陪孩子讀一讀孩子最喜歡的繪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