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優(yōu)良班集體,無論對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學生整體發(fā)展,還是對學生個體成長,都是重要前提與保障。教師了解學生,智慧地培養(yǎng)班干部富有愛心、苦心、耐心等優(yōu)秀品質,努力做到身正為范,才能有效構建優(yōu)良班集體,真正達到激勵學生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溝通心靈;集體主義;發(fā)現(xiàn)閃光點;多心并用
歲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已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走過了二十三個春秋,但我始終清楚地認識到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它寄托著每個家庭的希望,聯(lián)系著社會的發(fā)展,決定著祖國的未來。為了這份神圣的工作,我融入了所有的熱血與激情,并為之無悔地付出。二十多年來,欣賞著桃李芬芳香滿園,收獲著付出的快樂,更加堅定了前進的步伐。
一、 在溝通中結成朋友
古語“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固然不要與學生為敵,但唯有了解學生才能開啟我的教育之行。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要從各方面育人,那么他應從各方面首先了解人?!比绻磺宄W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身體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工作就會出現(xiàn)盲目性;不研究學生的喜怒哀樂,就不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就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育就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實踐使我體會到: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是貫穿我的整個工作中心,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由表及里的過程。具體來說,我在接一個新班級時,總是花比較多的時間認真仔細地研究每個學生過去有關的資料。如學籍卡、原先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假期作業(yè)等,對于重點對象作詳細的記錄。然后在開學的一周內(nèi),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特點,給他們定計劃、定措施、定目標,按“三定”勤下班、勤督促、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救,這種“量體裁衣”式的交流,對于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而又想好好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好比喝蜂蜜水,特別樂意接受。不到幾周,不僅學生的思想和素質有了提高,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有了較大的進步,我們師生之間也變成無話不談的朋友。
個別談話是我了解學生的主要途徑,每天我堅持利用午間和課間找對象學生談話。談話時,我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從不諷刺挖苦學生,注意談話藝術做到有趣、有據(jù)、有數(shù)、有變,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每一學期,我找班內(nèi)學生談話少的兩次,個別幾十次,對于易犯錯誤的學生,我都有理、有據(jù)地記在記錄本上,然后找適宜的環(huán)境、適當?shù)臅r機既有嚴厲的批評,又有親切和藹的講道理、擺事實,讓學生能心悅誠服。最主要是鼓起學生的自信心。另外,家庭訪問和召開家長座談會也是我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那么,了解研究學生是用鑰匙打開學生心靈的鎖。實踐使我體會到了解、研究、教育三者是相互促進的,只有全面地深入了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二、 在言行中建立集體
眾志成城。班級必須形成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形成良好班集體的首要前提。平時利用晨會、班會,甚至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系統(tǒng)教育,使他們明白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結合起來才有前途。
要使學生在內(nèi)心真正形成清晰的集體主義精神,除了教師言傳的引導,還與教師的身教密不可分。記得在以“集體利益為先”“任何人都不得損害集體利益”為原則處理幾件班級瑣事后,同學們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上都朝著維護集體利益努力。在運動會上,運動員在田徑場上奮力拼搏,后勤隊在場下倒茶拿衣;大掃除,分工合作,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揮汗實干,各盡其責……“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集體主義已然形成。
連續(xù)幾屆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嚴守“身正為范”的準則,在言行中展現(xiàn)美德,引導學生形成集體主義。往往在一兩個月后就能初具格局,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漸行漸美,也使我的班級管理工作日趨輕松。
三、 在學生中培養(yǎng)骨干
每接手新班級,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都會挑選優(yōu)秀學生當班干部輔助班級管理,我也不例外。但我在挑選和培養(yǎng)班干部上有自己的一些獨特做法。
(一) 關注閃光點選拔班干部
許多班主任會選那些在小學時擔任過班干部的學生任新班級的班干部。的確,這些孩子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鍛煉,與同齡人相比,有一定的班級管理經(jīng)驗,易快速在新的班集體中發(fā)揮作用。但是隨著民辦學校的興起,這樣的孩子升入公辦學校的已成鳳毛麟角,況且這樣選拔班干部,會導致只集中培養(yǎng)個別學生,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且不利于班集體的建設。也有老師會采用班干部輪值制,挨個輪著做班干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但這樣易走形式,不利于真正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
關注學生閃光點法,就是在與新學生接觸中,關注新學生的與眾不同的言行舉止,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從而選拔新班集體的班干部。新生來報到時,在新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想給新老師留下好印象。外向型的學生會主動請示,積極表現(xiàn)。例如發(fā)新書,有些孩子會主動要求幫忙,有些孩子則會等著我點名了才走過來。凡是主動幫忙的學生,我會大聲表揚,并當眾宣布這些孩子為班級第一任班干部。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老師非常欣賞每一位為班級做貢獻的人,機會是要自己把握的。產(chǎn)生的效果是被表揚的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感覺新環(huán)境要有新的起點;沒被選上的,明白要好好表現(xiàn)自己才能抓住機會。
(二) 精心培養(yǎng)班干部
抓住閃光點選拔出來的班干部,最大的優(yōu)點是積極性特別高,雖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只要對他們進行細致的指導,他們是非常樂意去努力的。起初,我會耐心地講解,甚至手把手的指導,慢慢地讓他們半獨立工作,定期集中匯報情況,最后讓他們獨立工作,而我只是當一個參謀。每當?shù)玫轿业目隙〞r,他們總是表現(xiàn)得非常開心。
班級有個崗位——清潔衛(wèi)生督查委員特別有意思。當初任命張同學時,就是因為他主動。學生到新學校許多方面做得不好,班級日常工作常被扣分,很讓我頭痛。張同學主動找我建議能否找個同學專門負責班級日常工作的自查。我當場就拍手贊同,并在班級任命他為清潔衛(wèi)生督查委員。對于這個工作任命,他很樂意,并很快投入工作中。午餐后,他留在餐廳督查并指導值日生一絲不茍地完成值日工作。
的確,從那以后,餐廳值日工作質量提高了。很快,勞動委員與他一起研究了班級日常清掃工作的管理,班干部們整體規(guī)劃了《班級日常工作完善方案》,使班級常規(guī)工作日趨精細化。
在指導班干部工作的同時,我還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工作能力。除引導班干部隊伍內(nèi)部團結、互相合作外,我引導每個班干部組建自己的工作團隊。例如,學習委員帶領全班8個小組長或輔導同學學習,或檢查同學學習完成情況;再如,小組間學習競爭、學習經(jīng)驗交流……帶動同學們一起進步。在每個工作團隊里,實行的是組長輪值制,每天有一到兩名學生負責所分管的工作,一周進行優(yōu)秀評選。往往一個學期下來,班級會涌現(xiàn)一批班干部后備軍,班級風氣也是蒸蒸日上。
實踐使我體會到靈活地培養(yǎng)多層次的骨干干部,既能減輕班主任的負擔,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更符合新教育理念“促每一位孩子發(fā)展”。
四、 在工作中做到“多心”
“親其師,信其道?!币胱龊冒嘀魅喂ぷ?,尤其是一個受學生擁護的班主任,務必做到愛心、苦心、耐心,三心合一。
首先,要有愛心?!肮と瞬粣蹤C器怎能做工,農(nóng)民不愛土地怎能種好地?教師不愛學生怎能教育好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心,能起到溝通學生心靈的作用?,F(xiàn)在我更是把愛心傾注在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上,凝聚在每堂課的教學上,凝聚在每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上,轉化為思想教育的涓涓細流,沁入學生的心田,來早日實現(xiàn)“好園丁”這個理想。
其次,要有苦心。雖然人們總愛把學生比作花朵,把教師比作園丁,事實上教育的過程遠比培育花朵更復雜,更艱巨。我們還需要在技術和藝術上煞費一番苦心,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對整個班級工作,我也總花雙倍的苦心來細細思量,出謀劃策,根據(jù)他們的個性特點、心理變化及規(guī)律,設計一些內(nèi)容不同、形式多樣的班會課,鼓起了理想的風帆。教育學生要想取得一定的收獲,班主任就得有苦心,并且要持之以恒。
最后,要有耐心。每個班級,總會有少數(shù)后進生,我?guī)У陌嘁膊焕?,他們不光成績差,學習不用功,而且思想不求上進,愛破壞紀律,這些學生在班中人數(shù)雖少,但能動性卻很大。在這幾年的班級工作的實踐、探索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還是可以教育過來的,他們會在班集體建設中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對所謂的后進生要耐心地做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是能取得收獲的。要發(fā)現(xiàn)他們心靈上的閃光點,并發(fā)揚光大,作為他們前進和轉化良好的開端,然后循循善誘,逐步引導他們進入正常的學習軌道。
“一個人沒有耐心,沒有恒心,怎能成大氣候呢?”在教育學生的不斷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把苦心、耐心含在愛心之中,才能換取學生們思想與學習上的成功。
時間在默默地流逝,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我改變著自己,也改變著學生。我和學生逐漸走向默契,共同成長,實現(xiàn)著各自的超越。我愿“一輩子學做教師,永遠與學生共進”。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趙國忠主編.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陳玉宇,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