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那那
聊城大學音樂學院
歌劇《再別康橋》是以詩歌《再別康橋》為主要發(fā)展線路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故事串連起來的,整部歌劇主要是圍繞著林徽因與徐志摩、梁思成還有陸小曼還有徐志摩之間而展開的,在劇中很少提到金岳霖,但他卻是推動劇情的開始與結(jié)束的關鍵人物。整部歌劇的格局主要是將唱段《再別康橋》作為主題音樂貫穿整部歌劇。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五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歌劇的第二幕“天壇同臺”中徐志摩唱段《理想之愛》的鋼琴伴奏中;第三次出現(xiàn)是在第三幕“再別康橋”中,當徐志摩得知了徽因要離他而去,追隨了另一個男人去美國學習建筑,徐志摩被現(xiàn)實打敗了,他對林徽因表現(xiàn)出那種依依不舍又無可奈何的離別之情,此時兩人演唱起這部歌劇的主題“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边@是主題“再別康橋”第一次以原形出現(xiàn);第四次是第五幕“雙清重逢”中徐志摩去看望生病的林徽因,小提琴獨奏——主題“再別康橋”的響起;第五次出現(xiàn)在第八幕“人鬼情未了”,在這一幕中,呈現(xiàn)了四人合唱《再別康橋》,伴奏音樂為《再別康橋》的主旋律。
歌劇《再別康橋》唱段主要是以“再別康橋”主題與徐志摩主題共同構(gòu)成的,兩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歌劇的第二幕“天壇同臺”中,徐志摩的獨唱部分《理想之愛》中,“再別康橋”主題以一種氣勢磅礴的形式出現(xiàn)在鋼琴伴奏上,旋律幅度很大,起起落落,用跳躍式的音級、十六分波浪形的織體,呈現(xiàn)出宏大、結(jié)構(gòu)鮮明、起伏不斷,是整個唱段都具有極大的張力呈現(xiàn)出來。
而徐志摩在演唱“再別康橋”主題的時候,用非常洪亮的男高音唱出并用鋼琴伴奏,在這里,作曲家是用非常平穩(wěn)的音階,用非常柔和的旋律緩緩的就像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就好像一位少女在輕聲訴說,婉轉(zhuǎn)不斷的流長,用非常簡單、自然的音樂來表達出徐志摩透漏出來的濃濃的不舍之意。
縱覽整部歌劇,林徽因與徐志摩的二重唱《再別康橋》不單單在歌劇中具有典型意義,更能表達了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再別康橋”主題音樂的初心。所以此處選擇了徐志摩與林徽因的二重唱《再別康橋》進行分析,更具體化的表達了志摩與徽因之間純真的愛情與不舍的離別之情,以及對再別康橋的贊頌之情。
兩人的二重唱是出現(xiàn)在歌劇的第三幕,當徐志摩在得知徽因要走后,他回想起跟徽因以往的點點滴滴,他感到非常的絕望,他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他深深的陷入了幻想當中,場景好像又拉到了當時在英國分別的那個場面。從這個唱段的譜子來看,唱段總共分為三個部分A、A1、A2,A是男高音徐志摩的部分,A1是女高音林徽因的演唱部分,A2是徐志摩與林徽因合唱的部分。
A段是男高音徐志摩的演唱部分,一共是兩句歌詞,第二遍是重復第一遍的歌詞,以一個“輕輕地”弱起在輕聲的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意,不敢大聲的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生怕觸動了他們之間美好的幻想。歌詞“輕輕地”修飾著動詞“揮手”、“走”,無一不是在表明志摩心中濃濃的不舍之意。在這三個 “輕輕地”中,旋律都是自然地下行狀態(tài),中間的“輕”字都是切分音節(jié)奏,用著強化的節(jié)奏型進一步來表明徐志摩心中的不舍之情,使演唱中多了幾分纏綿與深情。在第二句開始的“輕輕地”與第一句的“輕輕地”做了一個對比,第二句開始,在力度上用了加強的語氣,加強了演唱者在情緒上的需求。與第一句不同,第二句呈現(xiàn)出來的節(jié)奏型時值更短,更加緊湊,演唱的情緒需要更加激動一些,似乎也是徐志摩在慢慢的接受了離別的現(xiàn)實“作別西天的云彩”。
A1是林徽因的演唱部分,只有一句歌詞,也是反復A段第一句歌詞,在演唱上,林徽因用緩慢的情緒在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似乎也有不舍,就像是在回答志摩的問題一樣,其實也是自己在跟他告別,她輕聲的安撫著志摩,希望他能夠不要傷心,不要難過。在演唱的時候應該帶著把過去的美好好好珍藏來處理情感,在這里表達了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純真而又美好的感情。
A2部分是兩個人的合唱部分,一共分為兩句,在演唱中兩人的旋律融合在了一起,唱出了兩人之間的不舍之情。這一段實際上是A段的再現(xiàn),從旋律上來看,第一句與A段第一句在旋律是相同的,第二句歌詞是在第一句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從歌詞上來分析,第一次出現(xiàn)的“悄悄地”在“悄”字上用了加強的語氣,緊接著第二個“悄”字用了力度逐漸變?nèi)酰谌齻€“我走了”用了力度變成了弱,從這些情感力度對比上來看,可以看出演唱者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復雜的心理活動。在最后一句歌詞中,“不帶走一片云彩”,不管是從節(jié)奏還是力度上來都呈現(xiàn)出漸弱的走向,也是對兩人情感的一個的一個總結(jié),預示著兩人的結(jié)束。
在歌劇的在第八幕“人鬼情未了”中,主題“再別康橋”再一次的呈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但是此時已是物是人非,看著已經(jīng)去世的徐志摩出現(xiàn)在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面前,四人這個時候有唱起了主題曲“再別康橋”,在這里全劇的感情推向歌劇的最終結(jié)局。在此處的“再別康橋”主題和前面第三幕出現(xiàn)的主題正相呼應,把整個劇情的基本發(fā)展線路都交代清楚了。在這一部分中的鋼琴伴奏尤其突出,音級大開大合,使整個音樂顯得特別莊嚴大氣,在這個合唱中用這個主題構(gòu)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