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效華 曾 華
云南省保山學院體育學院
大學生身體素質隨著現(xiàn)代學生的運動減少,已經成為了大學教育中的一個問題所在。大學生身體素質差的原因是缺乏運用鍛煉,學生缺少內在和外在因素推動他們進行運動。學生缺少體育運動精神,運動興致不高,日常中他們除了在體育課上進行運動之外,就再沒有其他渠道進行鍛煉。學生缺少運動,身體素質下降,對教學產生了不好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教師要進行教學改革,著重學生體育精神培養(yǎng),用體育精神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保證學生在大學中可以健康學習。
隨著大學教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日益重視,為了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建設,教師要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建設工作,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加強學生體育運動體驗。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每節(jié)課上將自己給學生安排的體育任務完成后,就任由學生自由活動。在這樣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下,雖然體育教學做到了大學教學中強調的“學生自由、自主學習”,但是正因為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生與體育老師本就很少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少。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的交流,使得師生之間變成任務型教與學。教師教學就像完成任務,學生學習也像在完成任務,體育教學最初的教學目的被扭曲,教學中的兩方都并未對體育放在心上。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只求將自己的任務做好,當任務完成、講解完之后,教師就不再對學生進行體育擴展,學生接受的體育教學受限,導致學生體育精神的發(fā)展有所欠缺。
因此,體育模式改革首先要從教師和學生相處模式開始。教師將體育教學的工作延展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在關注學生上課時的體育運動情況的同時,還關注學生日常體育運動的情況。尤其是一些需要學生花費時間去學習、去熟練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師必須要調動起學生日常運動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學生熟練掌握那項體育運動的技巧。比如游泳,因教學時間的限制,體育課上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基本的游泳技巧。對于不會游泳的學生來說,教師在上課時講授的內容只能作為理論學習一下,要想真正學會游泳,還是需要學生在日常中不斷實踐鍛煉。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性地去進行游泳鍛煉,上課時結合學生日常練習成果,發(fā)展學生對游泳的興趣,不斷利用課堂對學生游泳的興趣催發(fā)。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有效增強學生體質。
學生身體素質由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培養(yǎng)出來,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從課堂而來,教師糾正學生在體育上的一些錯誤常識和錯誤鍛煉方法。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鍛煉效果。只有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運動,學生的身體素質才能得以提升,學生的習慣要教學、生活兩手抓。大學體育教學要重視體育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將日常鍛煉結合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許多學生都有想要進行體育運動的想法,想要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但是他們的想法總是被許多條件限制,無法得以實現(xiàn)。習慣的培養(yǎng)除了學生要配合教師的教學之外,還需要教師教學干預。在體育教學中,引導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如教師在排球教學中做好體育引導工作,那么學生在學習排球時就會對其產生興趣,因為積極性的提升,學生對其他體育運動也會產生學習的欲望。
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改革,要從打開學生認知開始。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不同,不同的學生適合不同的體育鍛煉方式。教師要帶領學生認識各種體育運動類型,擴展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認識各種不同的體育鍛煉,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鍛煉體魄。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從興趣發(fā)展,學生感受到了這一項運動的魅力,那么在課堂上,肯定會認真學習。像是在排球課上,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排球,但是學生對待排球學習的態(tài)度非常積極,并且還滿懷著期待。教師在第一堂的排球教學上,要掌握好學生的這種心理,將學生對排球學習的好奇心轉變成興趣,并且將學生的這種興趣延續(xù)下去,堅持運動鍛煉。教師一定要看到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經過大學階段學習后,具備一個良好的體魄。
改進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渠道,是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方法。許多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非常消極,不僅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不存在體育運動,對課堂上的體育運動都非常地消極。學生完成任務時態(tài)度敷衍,一些動作不做到位,教學如何能有提高身體素質的效果?根據(jù)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渠道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進行得最多的就是跑步運動。雖然跑步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簡單、方便且有效提高身體素質的方式,但是因為學生無法增加自身進行運動的渠道,使得學生對于跑步的感覺“十年如一日”。學生一直通過一種方式進行鍛煉,那么除了心理非常堅定的學生,可以一直堅持自己的運動方式,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這種毅力。對體育鍛煉有興趣的學生才能自發(fā)進行或者堅持住跑步運動,但是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堅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方便學生的體育日常有多種選擇,增加學生體育鍛煉多樣性。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介紹幾個能夠日常進行鍛煉的渠道,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學生在教師的建議之下,可以減少自己在體育運動中的摸索,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有效提高自身體育運動效果。
身體素質是大學生素質發(fā)展的基石,不管學生將來要走向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保證自身身體機能可以進行高效運作。將學生的身體比作機器,要想機器良好運作,教師必須要長期對機器進行保養(yǎng)。對于學生身體素質來說,運動就是保養(yǎng)。教師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為學生開辟多種運動途徑,根據(jù)學生不同層次的身體素質,設計匹配運動鍛煉方式,有效利用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