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華
(東北電力大學 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顧名思義,真人動畫電影是指在傳統(tǒng)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加入“真人”元素,使用CG 技術將二維卡通影像轉化為虛擬真實場景,在動畫與真人的交互配合中呈現(xiàn)出全新的視覺體驗。中國的真人動畫電影最初產生發(fā)展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這一階段CG技術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研究所的研究上,以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大學的計算機科研項目已逐步向CG技術的研發(fā)上傾斜。20世紀末期,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拓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普及,計算機游戲更是在青年一代中迅速普及,這也引發(fā)了中國計算機從業(yè)人員投身CG動畫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之中,可以說中國CG動畫技術最初是在計算機游戲領域得到真正應用與發(fā)展的。近年來,受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真人動畫電影發(fā)展的影響,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公司也越來越關注動畫電影制作過程中的CG技術應用,并借助這一技術推出了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真人動畫電影,而本文所論及的《捉妖記》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
真人動畫電影《捉妖記》由藍色星空影業(yè)有限公司、北京數(shù)字印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品,許誠毅擔任導演,白百何、井柏然擔任主演,同時影片還集結了吳君如、曾志偉、姜武等影壇實力派演員聯(lián)袂出演?!蹲窖洝芬訧MAX 和3D的格式于2015年在全國上映,一經上映便引發(fā)了觀影熱潮,創(chuàng)造并刷新了二百余項票房紀錄,在上映半個月的時間中,已取得將近25億元的票房收入,打破了同期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30天的內地票房紀錄,成為近年來國產真人動畫電影乃至國產電影中的佼佼者?!蹲窖洝凡粌H在票房收入方面屢破紀錄,還在業(yè)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眾多獎項的認可,先后榮獲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最高票房獎、第18屆華鼎獎和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影片獎等。影片《捉妖記》講述了人與妖之間的傳奇故事,以男女主人公捉妖、護妖、降妖的活動為主線展現(xiàn)了一段關于成長、關于愛的冒險之旅,同時融入了深刻的對于人性和人類社會的反思。一方面,對于中國真人動畫的發(fā)展而言,《捉妖記》無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作品,相比于美國、日本而言,中國的CG動畫技術以及現(xiàn)代化的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均相對滯后,研究《捉妖記》對推動中國真人動畫電影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捉妖記》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歐美動畫的現(xiàn)代化表現(xiàn)風格以凸顯豐富的主旨內涵,就影片本身的敘事主題及表現(xiàn)方式而言也很具有研究價值。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長河中,關于妖的故事不勝枚舉,人與妖的關系也在不同階段、不同題材的文藝作品中被反復呈現(xiàn),從人與妖的關系角度出發(fā),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妖可分為為害人間的惡妖和情真意切的善妖,前者以《西游記》中取經之路上的各色妖怪為代表,這些妖怪是唐僧師徒取經過程中的阻礙,也正是斬妖除魔的過程中,師徒四人的超凡能力與堅韌意志才得以凸顯;而后者主要以《聊齋志異》中的女妖為代表,換言之,代表著善的妖主要集中在美艷的女妖身上,這些美艷的女妖因愛上了人類男性而融入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不僅擁有超出尋常女子的能力和賢良淑德的個性,還表現(xiàn)出對所愛之人忠貞不渝的美好品質??偟膩碚f,中國傳統(tǒng)文藝作品中的惡妖與善妖都具有濃重的人類中心主義色彩,他們或是以反面形象出現(xiàn),以反襯的方式凸顯人類的高尚與美好;或是以依附者的形象出現(xiàn),對文藝作品中的人類形象塑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影片《捉妖記》中,導演許誠毅不僅將真人扮演的人類形象和利用CG技術制造出的動畫妖怪形象共同呈現(xiàn)在銀幕之上,更具前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是這部影片通過奇幻的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了一段打破傳統(tǒng)、另辟蹊徑的人妖關系。導演許誠毅曾在接受訪談時談到,早在2009年就開始謀劃《捉妖記》的故事框架和主要人設,直到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中看到了一則名為“宅妖”的短篇故事后才最終確定了《捉妖記》的基本內容。事實上,《捉妖記》自“宅妖”故事中汲取的并不是故事內容,而是一種“萬物有靈”“人妖共存”的思想,而這一反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tài)思想內核不僅具有鮮明的普適性和時代性,還淡化了影片妖怪題材的驚悚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捉妖記》的受眾面。
《捉妖記》的故事開始于新妖王的崛起,自老妖王與新妖王斗法失敗后,身懷“龍?zhí)ァ钡睦涎蟊黄忍尤肴碎g,忠心的妖臣雖然竭力保護著未出生的小妖王,卻在新妖王的強烈攻勢下潰不成軍。在老妖后逃亡的過程中,影片通過畫外音的方式交代了“捉妖記”的故事背景,事實上,在很久以前人與妖及自然界中的萬物生靈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后來隨著人類族群逐漸發(fā)展壯大,妖族被驅逐到了偏遠邊鄙之地,在驅逐妖的過程中,捉妖天師這一行當逐漸興起,皇宮中還成立了專門的天師堂,而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正是前任天師堂一品帶刀侍衛(wèi)之子,女主人公則是一名入行不久的“二錢天師”。由于天師的存在,躲入人間的老妖后不僅要躲避新妖王的追殺,還面臨著天師們的威脅,處境十分艱難,無奈之下老妖后決定借腹生子,將小妖王托付給善良的男主人公宋天蔭,從而開始了這段人妖奇幻之旅。經過一段時間的孕育,小妖王從宋天蔭的口中“出生”,一個外形像蘿卜的可愛小妖形象呈現(xiàn)在銀幕之上,小妖王通體白色,頭上長著綠色的絨毛,肢體纖弱靈活,表情豐富,經常發(fā)出“胡巴胡巴”的聲音,正如女主人公所言,“像個蘿卜”??梢哉f從外在形象上看,胡巴的形象極具突破性,打破了以往或猙獰可怖或美艷妖嬈的妖怪形象塑造的局限,胡巴雖然具有吸血的本性和調皮的天性,但并無害人之心,將天蔭與小嵐視為親人,可以說《捉妖記》為觀眾刻畫出了一個可親可愛的小妖形象。
在胡巴之外,《捉妖記》中的大部分妖怪的造型都憨態(tài)可掬,這些妖怪雖然行為不拘小節(jié),但卻忠誠善良,如拼命保護老妖后和小妖王的竹高、胖瑩;為了報答宋戴天的救命之恩而堅持吃素的永寧村“村民”等。相比之下,影片中受新妖王控制的人類則頻頻露出兇殘、貪婪的丑惡嘴臉,在永寧村,為了使“村民”說出老妖后和小妖王的下落,天師用火甲蟲殺死“村民”并將剩余“村民”全部關入地獄般的登仙樓;在登仙樓,妖怪成為渴望永生健體的貪婪者的盤中餐,這些故事情節(jié)所呈現(xiàn)的人妖性情行為的鮮明對比都指向了對人類“唯我獨尊”思想的批判。在《捉妖記》的結局中,雖然天蔭、小嵐沒能和胡巴生活在一起,人與妖的斗爭也沒有停止,但代表著堅決殺妖的天師羅剛結束了對竹高和胖瑩的追捕,被竹高和胖瑩善良和友善的性情所打動,幫助他們成功逃離登仙樓天師的魔爪,這一情節(jié)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妖和諧共處的開端,同時也描繪出了影片所表達的關于萬物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愿景。
在透過人與妖的關系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并闡釋生態(tài)主題的同時,影片《捉妖記》還通過真人形象的塑造和CG動畫妖怪形象的塑造,闡釋了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人生境遇中的個體成長主題。個體的成長屬于社會學范疇的問題,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逐漸確立自我意識、進行自我定位,并逐漸形成對他人、環(huán)境的認知,從而形成較為固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捉妖記》中,無論是剛剛出生、初識世界的小妖王胡巴,還是已經走向成年的男主人公天蔭和女主人公小嵐,他們都在人與妖的相處及斗爭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成長。
在《捉妖記》中,小妖王胡巴在新妖王的圍追堵截中僥幸生還,在陰差陽錯之際成為天蔭的腹中之子,在出生后便將朝夕相處的天蔭與小嵐視為“爸爸”和“媽媽”,胡巴與“爸爸”“媽媽”的感情在山洞生活的過程中得到升華。身為妖的胡巴天性頑皮、嗜血,在“爸爸”天蔭的耐心教導和“媽媽”小嵐的嚴厲管束下意識到吸食人血是不被人類社會倫理所容納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胡巴對“爸爸”“媽媽”的情感逐漸升溫,內心對這份親情的珍視成為胡巴克服吸血天性的決定因素。在身陷登仙樓時,面對強大的新妖王,胡巴并沒有因強弱勢力的對比而畏懼退縮,也沒有因“父母”之前的遺棄而生出怨恨,而是與天蔭和小嵐共同戰(zhàn)斗,在天蔭受傷“死亡”后,正是胡巴用鮮血救活了天蔭,改寫了故事的結局。在影片接近尾聲時,胡巴被迫與“爸爸”“媽媽”分開,胡巴也終于完成了在人類社會中的自我定位,學會食素的胡巴也在成長之路上獨立邁出了第一步。
影片中的小嵐是天師之女,在父親離開后小嵐將人生目標和精神寄托全部置于斬妖除魔之上,已是“二錢天師”的小嵐不斷收妖,希望早日成為更高級別的天師,在得知登仙樓高價收購小妖王后,更是緊緊地跟在“孕育”小妖王的天蔭身邊,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帶著天蔭將胡巴賣給了倒賣妖怪的老板娘。事實上,小嵐并不是一個冷血的天師,在遇到善良的天蔭和可愛的胡巴后,受多年獨行生活所影響的封閉內心被喚醒,無論是在深入虎穴拯救胡巴之時,還是幫助天蔭抵擋邪惡天師的攻勢之時,小嵐都展現(xiàn)出了外剛內柔的個性,尋找到了遺失已久的真正自我。在小嵐之外,《捉妖記》中同時成長的還有曾經懦弱的天蔭,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天蔭始終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物形象,在家中被奶奶稱為沒用的孫子,在村中被“村民”視為只會縫縫補補的保長,甚至在自己最好的朋友小武及“村民們”被捉走時,懦弱并缺乏主見的天蔭都選擇了逃避。天蔭的改變開始于胡巴,“孕育”胡巴的過程使天蔭意識到了身上的責任,同時與小嵐的相處也使天蔭的內心萌生出了愛的力量。如果說宋家的天師傳統(tǒng)是天蔭成長的基礎,人妖交戰(zhàn)是天蔭成長的契機,那么胡巴和小嵐就是天蔭成長的動力,同時小嵐和奶奶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天蔭成長之路上的引路人,在經歷了一系列磨難甚至是“死亡”后,天蔭終于憑借宋氏寶劍和宋家十段錦打敗了邪惡的新妖王,擊碎了新妖王試圖擾亂世界的陰謀。最終,天蔭在小嵐和奶奶的鼓勵下接過了父輩留下的銅錢,正式成為一名天師,立志斬盡世間邪惡的妖怪,還人與妖一個和諧共生的美好世界。
在《捉妖記》中,胡巴、小嵐和天蔭的成長是共同完成的,而連接三者的就是真摯的情感,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妖之間,真摯的情感都無疑是個體成長的最強大動力,從這一層面觀之,影片也體現(xiàn)出了愛這一電影藝術乃至人類生活中的母題。
在《捉妖記》這部斥資三億余元、歷時七年拍攝而成的精細之作中,生態(tài)、成長、親情、愛情等主題通過新穎的故事題材和先進的制作技術深度呈現(xiàn)在銀幕之上,一方面,《捉妖記》自中國古典文學中汲養(yǎng),在主題呈現(xiàn)方面注重將現(xiàn)實批判性和時代感相融合;另一方面,《捉妖記》借鑒了西方動畫電影,尤其真人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利用近年來在中國影壇迅猛發(fā)展的CG技術將真人與動畫兩個元素無縫接合,為觀眾呈現(xiàn)出了一幕耳目一新又內涵豐富的視覺盛宴,這不僅是《捉妖記》電影大獲成功的原因,也為中國真人動畫電影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