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存和
《水滸傳》是一部英雄傳奇,太多的英雄匯聚于此:佛心慈念的魯智深,忍辱負重的林沖,快意恩仇的武松,揮動板斧、砍出一路山花爛漫的李逵,偷人家報曉雞吃了的時遷,甚至還有制作和銷售人肉包子的張青、孫二娘夫婦……
這么多英雄好漢的身上其實有著共性。首先,他們都有一技之長。沒有一技之長,如何行走江湖?沒有一技之長,如何可以做到“你的背影已經遠去,江湖上依然滿是你的傳說”?在那樣一個不知王法為何物的社會里,擁有一技之長尤其是一身好武藝,不僅保證了自己免受傷害,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英雄在江湖上的脫穎而出。所以作品里著力最重、著墨最多的都是特別能打的英雄,比如魯智深、武松、林沖、李逵……其次,他們都有著“江湖義氣”。魯達為救金翠蓮,不惜自己招惹官司;宋江為給晁蓋通風報信,不惜以身試法;武松為替施恩奪回快活林,不惜殺人如麻;李逵為替宋江出頭,連黃文炳的肉都割下吃了……凡此種種,只有一個原因:行走江湖,武藝很重要,但比武藝更重要的是膽氣、豪氣和義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就是水滸英雄的“義薄云天”。
只是我疑惑了:這樣的英雄好漢,聚在一起時,三打祝家莊、兩破曾頭市、兩贏童貫、三敗高俅,不僅橫掃地方勢力如卷席,還毫不客氣地令朝廷的官僚們灰頭土臉,是何等的意氣英發(fā)!可是為何在征方臘之后,一百零八將僅剩36人,人事凋零,如冷風中的菊花?
其實,一個英雄靠特長與義氣,可以在江湖上行走自如;而一群英雄,只有靠共同的奮斗愿景,才能走得更遠。那么,梁山好漢們的共同愿景是什么呢?宋江將之確立為“封妻蔭子,流芳百世”。這樣一個沾滿塵俗氣息的愿望,在那個時代,對于某一個希望依靠苦讀或者軍功得以晉升的個體來說,還存在著僥幸成功的可能,而對于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這樣一個群體來說,則絕無實現(xiàn)之可能。
唉!當水滸英雄一個個風塵仆仆地向我們走來時,他們是英雄;但當他們帶著“封妻蔭子,流芳百世”的夢想去掃蕩曾經的同類時,一百零八個英雄,就是一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