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大理大學)
陳勇老師是云南乃至全國著名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作品范圍非常廣,包括聲樂(獨唱、合唱、重唱)、器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葫蘆絲、電子琴)、交響組曲等,無論在哪個創(chuàng)作領域都留下了經(jīng)典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這里暫時只對陳勇老師的經(jīng)典聲樂作品做點簡單的分析和學習。
陳勇老師的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范圍甚廣,數(shù)量眾多。有獨唱、重唱、電影電視插曲、合唱、組歌等共數(shù)百余首。其中較具代表性和傳唱性的作品,筆者認為有女高音獨唱《火把節(jié)的火把》《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月光戀》、男高音獨唱《碧塔?!?、女聲二重唱《布依人家》等等。
下面筆者對以上經(jīng)典作品稍作介紹,并重點以《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進行分析,從一個側面來展現(xiàn)陳老師的創(chuàng)作特征。
《火把節(jié)的火把》由盧云生作詞,由女高音獨唱加合唱伴唱組成。歌詞由襯詞開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火把節(jié)的場景寫得既歡快熱烈又極具美感和畫面感。
該曲由引子加單二部組成,引子亦可獨立成段,由襯詞發(fā)展而成。該曲大量應用彝族音樂元素發(fā)展主題和樂思,第一段結束后由5個降號的降D調(diào)轉為5個升號的B大調(diào),相差一個大二度,實際上就是同主音轉調(diào),作者把調(diào)降低是為第二段較自由的抒情做好鋪墊。
《月光戀》由劉位循作詞,歌詞寫得委婉靜謐,充滿畫面感。在月光如洗的晚上,姑娘小伙彈著四弦琴深情地訴說。該曲可視為一個不帶再現(xiàn)的單三部曲式,第二段結束后一個比較大的襯詞部分,可視為連接。該曲前奏4次使用了半音進行,分別是7和3,先降低再還原,各用了兩次。這種半音進行一貫秉承了陳勇老師刻畫意境的方式。該曲的第一段為一個散板段,節(jié)奏較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段歌詞“山寨靜悄悄”的“靜”字使用了一個小三度配其旋律非常巧妙,似乎真的有山寨靜下來的感覺,因為小三度是柔和的,用在此處可謂是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經(jīng)過前奏和第一段的描寫,用音符來塑造月光的形象躍然紙上,畫面感非常強,歌曲最后結束在歡快當中。
《碧塔?!纺懈咭舄毘?,由王紅彬作詞。歌詞采用敘述的口吻,平實,直抒胸臆。采用代表藏族風格的襯詞,很有味道。
此曲為單二部曲式,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作者在前奏中就使用了5處裝飾音,典型的藏族風格演唱,你仿佛能看到藏族男女(扎西、卓瑪)跳著鍋莊弦子載歌載舞的場景。歌曲的第一段大量使用“呀啦索”襯詞發(fā)展成樂思和樂句,這個樂思在平衡樂句和創(chuàng)造風格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且作者在二三句之間加入一個襯詞句進行過渡很有特點。
《布依人家》女聲二重唱,盧云生作詞。歌詞的寫作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大量使用襯詞,編織了一幅布依族人家唯美的畫面。
此曲應為同聲合唱的范圍,應該也可以叫作女聲二部合唱,根據(jù)需要應該也可以適當增加人數(shù)。此曲前奏使用減七和弦,多次使用升4降3,和使原本的小二度變成了增二度,升4降3的使用,以及前奏的造型,使歌曲有夢幻的感覺,一幅唯美的畫面投入眼前。一群布依少女或是嬉戲,或是勞作,或是踏著水車……
歌曲第一段節(jié)奏較自由,應用模仿復調(diào)寫成,屬于自由模仿。第一段結束后轉為快板,情緒歡快了起來。音程的使用以三度和四度為主,低聲部與高聲部或同步或點綴,起到非常好的裝飾效果。樂句結束多停留在純四度上,純四度純五度給人的感覺是空的感覺,這里較多使用純四度給別人足夠的想象空間,余味無窮。歌曲第三段為襯詞發(fā)展段,歌曲在歡快中結束。
《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是一首花腔女高音作品,由吳伯昌作詞。歌詞寫得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大量應用襯詞,充滿了樂觀的浪漫主義,藝術性極強。
歌曲由引子、間奏和結尾組成的不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歌曲,整首作品恢宏大氣、陽剛,主調(diào)調(diào)性明確,較多使用大三和弦的陽光之氣來表現(xiàn)作品,在和聲的使用上更多偏向古典和聲,幾乎所有的段落都是屬到主來進行收束。
調(diào)性的肯定明確、穩(wěn)固,很好的回應了歌詞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炎黃子孫的生生不息、不屈不撓。同時,在較多使用主和聲、屬主進行的基礎上,也應用一些下屬和聲、副三和弦,甚至是由此而發(fā)展成的下屬段落,這樣就使歌曲在陽剛的基礎之上多了一些柔和的色彩,顯得相得益彰。
總的來說,陳勇老師的聲樂作品藝術性都很強,陳勇老師的幾首代表作基本都是藝術歌曲,這以陳老師作曲科班的出身不無關系。概括起來,個人認為陳勇老師的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特征如下:
1.善于或樂于在前奏部分用較長篇幅來造型,較多使用變化音。較長篇幅造型是為了營造歌曲的意境。常常使用變化音,尤其是同度音的升高、降低、還原等。陳勇老師作品前奏大多比較長,如《月光戀》的前奏12個小節(jié),《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9小節(jié),《中國姑娘》16小節(jié)。
《月光戀》前奏中分別兩次重復使用7和3的降低和還原,這樣的使用,在和聲大的范圍內(nèi)看似不明顯,而在小的范圍內(nèi),卻推動著動機或樂思的發(fā)展,好似折尺前進,迂回發(fā)展,最后達到作者希望達到的音程和調(diào)式。
作曲家對變化音的使用,一者在于音階調(diào)式范圍內(nèi),還有一點在于音程的范圍內(nèi)。作曲家升高或降低某些固有音程,打破對這些音程常規(guī)使用的束縛,以獲得新鮮的和聲效果。如《敬茶歌》前奏第七小節(jié)的降3,這樣使3到1本應是個大三度,最后變成了小三度,使平白無奇的旋律與和聲走向變得富有藝術性。
2.常常在旋律中做一些同和弦三連音的帶旋律片段和弦分解。這樣的和弦分解,常常是鋸齒形的下行分解,這樣分解增加了旋律進行的趣味性和抒情性,我認為這也是陳勇老師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個人符號之一,如《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第一段前半句“金沙水喲”的“喲”字,旋律為'3'5'1'35,其旋律進行就是主三和弦的一個下行分解,非常有特點。
好似瀑布從天而降,樂思飄灑開來。這樣的進行使得歌唱者能稍作喘息,使得樂思能稍作停留再次發(fā)展,卻沒有停滯的感覺。包括這首歌第三段花腔部分旋律的鋸齒形發(fā)展,也應視為此種創(chuàng)造特色的延續(xù)。經(jīng)過短暫的和弦外音,停留在穩(wěn)定的音級上。從旋律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增加了旋律進行的舒展性和流暢性。
3.豐富的作曲技法為歌曲造型服務。如果說很多人寫歌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話,那么,陳老師的歌曲創(chuàng)作常常在感性的基礎上加上理性,或者說在感性中絕妙的加入一些作曲技巧,為造型服務。
不論是《月光戀》的前奏,還是《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里的花腔三連音進行,抑或是《布依人家》里的自由復調(diào)使用,這些作品里無不充斥著作曲家扎實的作曲功底,但是毫無牽強的意思,總能夠做到無縫鏈接。
這樣使得為歌曲造型的手段、方法變得很多并恰到好處,不會顯得太呆板。不會出現(xiàn)作曲者心里知道是什么想法,但不知道怎樣進行旋律表現(xiàn)的情況。
4.陳老師的作品善于通過節(jié)拍、速度、調(diào)性的轉變來發(fā)展主題,增強動力。如《布依人家》第一段到第二段由四四拍變?yōu)樗娜模墒闱榈穆遄優(yōu)樯钥斓目彀?。這樣使得原本稍慢的節(jié)奏變得歡快起來,為主題的發(fā)展增加了途徑,這樣的改變使一幅布依人家生活的場景變得鮮活起來。
再如《火把節(jié)的火把》里第一段由引子時四四拍的慢板變?yōu)榘肆牡男】彀?,把彝族人熱情豪爽的一面表現(xiàn)了出來。第一段結束時,又回到一個相對舒緩的節(jié)奏中,調(diào)性則由原來的降D調(diào)變?yōu)锽大調(diào),下降了一個大二度,從調(diào)性層面為接下來相對舒緩的詠唱提供支持。
因為第二段節(jié)奏拉寬、時值延長,如果依然在原調(diào)性上進行,那就使演唱變得費力,即便是能唱下來,也是出力不討好,失去了從容、優(yōu)美的意境。這樣通過速度、節(jié)拍、調(diào)性的變化使音樂的發(fā)展保持動力,給作品以源源不斷的活力。
1.陳老師的聲樂作品善于加入民族元素,以彝族音樂元素居多,風格性很強。尤其是在一些藝術歌曲中加入了民族元素,使得原本是陽春白雪的藝術歌曲,也變得很接地氣、很有特點。
幾首陳勇老師代表作民族風格明顯,《火把節(jié)的火把》,彝族風格,以其對彝族音列的使用、襯詞的使用、音程的使用而判斷。《月光戀》彝族風格、《布依人家》布依族風格、《碧塔海》藏族風格,以其前奏中藏族裝飾音的使用、襯詞的使用、演唱風格而判斷。
在陳老師的聲樂作品中,彝族風格的作品較多,或者說陳老師在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加入一些彝族元素,這以陳老師出生于楚雄元謀,又在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長大,還在祿勸整整工作了7年不無關系。
眾所周知,彝族音樂內(nèi)容豐富而復雜,因其支系繁多,音列調(diào)式各不相同,因此很難做出整齊劃一的歸納。如彝族撒尼支系、阿細支系以135為骨干音,彝族尼蘇支系多以5724為骨干音的分解進行等等,不一而足。
《火把節(jié)的火把》中也有豐富的彝族音樂元素,在引子、引子完的過門,包括第一段里就是以5724為骨干音的進行或是變體,這就有著明顯的彝族尼蘇音樂的影子。但是陳勇老師沒有完全拘泥于某種調(diào)式的束縛,而是結合歌曲內(nèi)容及其藝術性做了合理的變化。
彝族很多地方的音樂多為五聲徵調(diào)式,《火把節(jié)的火把》轉調(diào)前也為五聲徵調(diào),轉調(diào)后為羽調(diào)。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里面第一段第二、三句旋律的7和降7,作曲家很巧妙的只是通過一個音符的變化而把歌曲從火熱的彝族激情里而轉化為一種更柔和的抒情里。
從一個大三和弦變?yōu)橐粋€小三和弦、從一個大三度變?yōu)橐粋€小三度,由奔放而變得柔和。此處對音符的使用,對音程的使用、實為此作的亮點之一,堪稱經(jīng)典。此外,此作中還合理地應用了升1、升4、升5等變化音。
2.陳老師的作品襯詞應用較多。襯詞在陳勇老師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表情作用,很多襯詞反映了作品的民族特色,也有不少作品由襯詞而發(fā)展成幾近獨立的段落。如《火把節(jié)的火把》引子體現(xiàn)彝族風格較長段落的“賽咯哩賽”?!秾ふ姨柹鸬牡胤健返谝欢谓Y束時的“哎咯”,第三段花腔部分較具抒情性的“啊”?!对鹿鈶佟分虚g連接段的“賽羅”“啊勒勒勒”等等。
襯詞在作品表達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當我們需要給聽眾以足夠想象空間的時候,襯詞的使用就非常合適了。因為襯詞它的指向意義并不十分明確,這點又恰恰成了最大的優(yōu)點,常常能起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不像歌詞,它畢竟相對來說是表達一定特定的意義的。
當然,襯詞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彌補樂句的平衡、情感的升華等等??傊?,無論是獨立發(fā)展的襯詞段,還是夾雜在作品里的少量襯詞,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陳勇老師無疑是使用該手法的高手。
1.詞曲結合妥帖、嚴謹。如之前說過的《月光戀》中歌詞“山寨靜悄悄”的靜字,為了能表達出靜謐的意境,作曲家刻意把音程由之前的大三度變?yōu)樾∪龋∪鹊娜岷托再|(zhì),恰好完美地表達了這一詞意。
2.喜歡在歌曲的引子、中間或結尾段使用襯詞,襯詞多用著歌曲的銜接或是情感升華處。如《火把節(jié)的火把》引子全由襯詞組成,《碧塔?!肥锥沃虚g加入“呀拉索”襯詞以銜接,《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歌曲在大段襯詞的升華中結束。
1.伴奏寫得專業(yè)性、藝術性極強。如《火把節(jié)的火把》中大量震音、琶音、波音的應用?!秾ふ姨柹鸬牡胤健分写罅颗靡?、三連音、六連音、雙音的應用。
2.伴奏和歌曲意境結合完美統(tǒng)一。如《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的前奏部分,一開始左手的震音,大氣磅礴。之后左手三連音、六連音鋸齒下行,前奏結束前長琶音加雙音的連續(xù)下行以及歌詞進入時為表現(xiàn)“金沙水”而使用的長琶音,這些伴奏手法和織體的應用,無不表現(xiàn)出大自然的優(yōu)美壯闊,人民的灑脫、無畏,伴奏和歌詞結合的天衣無縫。
3.伴奏的和聲、織體豐富多變,很好地刻畫了意境。如《月光戀》中前奏的變化和弦,歌詞“月亮出來了”進入時伴奏的三連音的使用,很好地刻畫了輕柔的意境。
以上特點只是筆者對陳勇老師聲樂作品的粗淺認識和歸納,不能包括陳勇老師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全部特征??偠灾愑吕蠋煹穆晿纷髌穼I(yè)性、藝術性極強,善于利用各種作曲技法為作品服務。
陳勇老師的聲樂作品不論是在云南還是全國都家喻戶曉,兼具藝術性和傳唱性。作品特色鮮明,個人符號強烈,在中國的聲樂作品藝術創(chuàng)作中獨樹一幟、自成一家,是進行聲樂創(chuàng)作應該學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