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波
摘 要:教學,顧名思義,包括“教授”和“學習”兩部分,這兩部分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完成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學生只能接受信息,被動地學習,一味地學習知識,失去了提高能力的機會。而新的目標教學模式平衡了教學中的兩個部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地學習,樹立方向,在追尋中訓練出主動思考和處理困難的能力。
關鍵詞:目標教學模式;衛(wèi)校解剖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3-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09
人體解剖學中,解剖實驗課程是重點的一部分,教師要正確引導課堂,使學生明確理解人體結構,這樣學生才可以了解操作流程。所以,如果在解剖授課時能夠使用目標教學模式,更新現(xiàn)有教學方法,在每個部分都可以探索到解剖學的重點,才能達到優(yōu)秀的教學要求。
一、目標教學模式用于解剖學的優(yōu)勢
目標教學是一個新興的授課方法,它的宗旨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個人能力,實現(xiàn)追尋的方向。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實驗教學的詳細活動,并先確定需要學會的技能、目標引導一類的各個方面完成授課的導向性,幫助學生在上課時完成精確的任務,以了解教學的每個部分,并通過學識、方式、研究、水平、實現(xiàn)目的方法,以達到優(yōu)化目標教學模式的目的。特別是某些學生在學習解剖實驗的過程中,會產生懼怕的情緒,導致對教學內容理解不完整,所以要在目標教學模式中,通過完善知識的易懂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目標教學模式中,特別是在衛(wèi)校解剖實驗室教學的課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具體實施此方法時對學識、掌握、解析、實際行動等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防止在實驗室解剖教學中發(fā)生學生對操作的不嚴謹和不理解,減弱流程中產生的麻煩。此外,需要經(jīng)過教師明確的教學方法和實現(xiàn)目的,更新教學模式和詳細的實施方案,最終構成方向確定、步驟完整、中心明顯、實時監(jiān)管的合理安排。具體的操作時,能夠利用教學導向的實施,完成量化考察,將教學方法中的理論和實踐有力結合,幫助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完美連接,完美完成實驗室解剖學中基本的科目,并與臨床知識有力地聯(lián)合起來。
二、目標教學模式如何詳細施于解剖學實驗教學
(一)特定目標的完美應用
當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目標教學模式的時候,需要根據(jù)解剖實驗課堂的教學計劃,細致了解課堂中的每一個步驟,明確實驗的具體目標,剖析教學模式、仔細檢查圖標,對結論進行研究等所學知識能夠構成一個體系。特別是實際實施臨床教學的應用時,必須掌握其自身的特殊之處,了解課程需求,細致查看教學所需的模型、標本或者實體的特殊之處,使教學結論的研究更加細致,并提高各種形式的理論基礎,從而提升學生的水平,滿足教學實驗解剖學的整體需求。
(二)將演示實驗調整為學生分組實驗
教學實驗能夠加強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有著優(yōu)厚的豐富的資源,可以通過課堂幫助和激勵學生提升自我能力,積極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完整地挖掘學生大腦和雙手的潛質。任何問題被發(fā)現(xiàn)并且教給學生的過程都結合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再現(xiàn)式思維。教師可通過對問題解決的流程(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模式改革,努力使教學意境保持在“涌動創(chuàng)造精神、思維流暢、信息反饋暢通、擁有情感共鳴、及時溝通交流”的狀態(tài)下,就能使學生對自己實驗的實際流程十分清楚,有清晰的實驗方案與設計思路,對方案所應用的原理有著較為完備的了解。并且,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合作,通過教師與學生進行編組,不同的組別將不同的實驗共同演示出來,使學生擁有真正對知識進行實踐探索的體會,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對實驗更加感興趣。學生一旦對實驗產生了探索的樂趣,將會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的相關問題的一系列步驟加以研究。而通過自身研究得出的結論,對學生來說能夠更加準確清晰地轉換為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與自身實踐對實驗以及課題本身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其對科學以及探究科學的過程的興趣。
(三)探究實驗教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探究實驗教學,顧名思義,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課題的探究,在經(jīng)過提問、假設、實驗、解答等過程后,得出結論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在輪流實驗與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與同學共同研究探索,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實驗。由于教師能夠時刻在學生的實驗中為學生提供支持,因此學生雖然是在自主實驗,卻仍然會被引導到正確的實驗路線上去。通過實驗過程,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解剖實驗的具體流程,從而在學會實驗流程的同時對實驗理論的實驗體系進行學習,最后構建嚴謹?shù)膶嶒烍w系。
一般情況下,對于單元整體教學采用如下教學體系,即設計教學內容、認定教學目標、診斷預判、課堂教學、評價反思、糾正修改、達成目標。這個教學體系中任何一個步驟都對實驗至關重要。但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適當?shù)恼{整,不應該墨守成規(guī)。對于單元整體教學來說,單元整體進行設計的目標不只是體現(xiàn)其學科的特性,還摒棄了傳統(tǒng)思想中理論先于實踐的要求,使預習目標成為第一步,而后便是實踐,之后再進行理論的研究,而后再通過實踐進行進一步論證,最終得到較為嚴謹?shù)膶嶒灲Y果,將學生的技能水平發(fā)揮出來。
(四)單位教學達到目標
單位教學需要對教學流程的每一個節(jié)點進行提前設計,并用單位教學達標代替課時達標。單位教學的課時目標要分為兩步進行:其一,是要求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就完成其訓練;其二,要求學生在課后對課程內容進行復習,達到鞏固目標。單位教學達到標準不僅僅是要求學生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更要使學生達到固定的教學標準。通過嚴格的要求使學生真正將知識鞏固。
總之,目標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大量的實踐基礎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在解剖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地學習,樹立方向,培養(yǎng)出主動思考和處理困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魏德,陶發(fā)勝,朱慧卿.目標教學法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5).
[2] 戴新文.“目標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