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國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與能力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常態(tài),如何在新常態(tài)下加強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是初中一線教師始終思考與探討的問題。教師可對物理微課的學習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資源搜集、教學流程、教學評價等進行分析、設計,以期更好地利用微課,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微課設計;微課制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3-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92
一、組成要素
傳統(tǒng)的物理課教學設計包含教學內容分析、學習對象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媒體選擇、教學程序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六個最基本的組成要素,共同構成了物理教學設計的基礎。而一節(jié)初中物理的微課,其教學設計中必須要有這些傳統(tǒng)要素,當然也必須有新的要素添加進來。王竹立教授指出:“好的微課,要惜時如金;好的微課,要形式和內容相得益彰;好的微課,要能緊緊抓住觀看者的注意力。”因此,我認為,物理微課的教學設計中必須加入資源搜集設計、教學流程設計和時間安排等要素。
二、部分組成要素的分析
(一)學習對象分析
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王竹立教授所說的“好的微課,一切以效果為王,用戶體驗至上”中的“用戶”指的就是學生。學生所持有的學習態(tài)度,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都直接決定教學能否成功。物理微課的設計中對學習對象的分析包含: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學習者的一般特征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影響等特點,當然還包括年齡、性別、生活經驗等;學習風格指的是學生長時間形成的不容易變更的學習方式,是其學習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傾向的總和;初始能力是指學生在進行本課學習前已經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基礎,對本課所學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看法等教學起點。
(二)教學內容分析
物理微課的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從內容形式上,可以是概念的講解與分析、可以是規(guī)律的解讀、可以是演示實驗的重現(xiàn)和分析;可以是生活應用實例的模型分析等。從難易度上,可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的解說;可以是疑點問題的提出和思考;可以是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還可以是冷門問題的剖析等。從呈現(xiàn)形式上,可以是知識點的展示和總結、可以是實驗器材的介紹和操作、可以是例題的分析和解答、也可以是錯題的對比分析等。當然,也可將學生拉入到微課制作的設計者中來,將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的難點或者學生在解題中的閃光點作為教學內容。無論選擇何種內容,都必須保證教學目標一致,符合學生的需求。
(三)教學目標設計
鑒于微課的時間限制,微課的內容應該單一化,因此多半都圍繞一個具體目標而進行,這一點是不同于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設定的。初中物理微課的目標不應貪多求全,如:概念及規(guī)律教學型微課,其目標應著重與知識與技能的維度;實驗探究性微課,其目標課強調過程與方法等。
(四)資源搜集設計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無需搜索教學資源,只需將提供好的資源融入教學設計即可。而現(xiàn)今的物理微課是以視頻為形式展示教學內容,更多依附于圖片、動畫、格式清晰的視頻資料。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幾個資源選擇的口訣:能用視頻不用圖片、能用圖片不用文字、即使只能是文字也要做的鮮艷;視頻節(jié)奏快的比慢的吸引人、有人的比沒人的吸引人、現(xiàn)代人比古代人吸引人、戲說比正說吸引人、自己做的實驗比別人做的實驗吸引人。
(五)教學流程設計
初中物理微課的教學流程設計與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一樣,有課題的引入、重點講解、課后任務等。引入要注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科學性第一的同時突出重點。微課雖小,但環(huán)節(jié)完整,這一“小”應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目標上,教學流程不應偷工減料。在流程設計中應注重各資源、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尋求科學有效的順序和方式將資源有機整合,思考不同的內容運用怎樣的表現(xiàn)形式、使用怎樣的技術手段,呈現(xiàn)怎樣的視頻畫面效果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這才是這一要素的核心。
(六)時間設計
王玨教師曾在他的“微課的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用四個字概括微課的特征“短”“小”“精”“悍”,總共5-8分鐘的視頻必須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學。因為“短”,所以才需要小而精,這一“精”,指的就是時間設計的精細。以我自己制作的“太陽能”這節(jié)微課為例,視頻共計6分41秒,引入27秒,38秒進入第一個知識點的介紹,開門見山、直奔主題;5分57秒結束新課教學,核心問題講解占據視頻近85%的時間,層次分明,環(huán)節(jié)清晰;練習加留白時間共計44秒,切中要害。除了基本流程的時間設計,還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同一種聲音的講解不應持續(xù)較長時間。雖然只有5-8分鐘,但是若持續(xù)同一音色的表述同樣會引起疲勞,所以同一聲音、同一節(jié)奏的講解不應超過3分鐘,但穿插的其他聲音時間不應太長,盡量在1分鐘以內,以免沖淡主題。例如“太陽能”微課中,教師講解至2分34秒時切入視頻講解30秒,后繼續(xù)回到教師講解。當然,時間的設計也對制作教師的語速有一定要求,微課的教學語速不應太快(不易聽清),也不應太慢(顯得拖沓),正常人講話的語速是每分鐘80-180字,個人覺得微課的語速應略快,一分鐘達到180字左右即可。
(七)教學評價
微課的教學評價需要提前到學生看微課之前,沒有學生的參與反饋信息,這一評價只能預設。為了實現(xiàn)評價與目標之間的統(tǒng)一,自主學習任務單就應運而生了。自主學習任務單對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任務單”是利用微課建設翻轉課堂的產物,是與制作微型教學視頻(微課)、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的微課程學習法的組成之一,最早為昆山市朝陽小學在微課程實驗中采用,而如今已成為微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當今教育大環(huán)境已發(fā)生改變,學生在校時間大幅縮短,晚自習、周六、周日、節(jié)假日全部還給了學生,學生貌似有了大量的自主時間,但是若不能科學、合理的利用這些時間,則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形成助力。
參考文獻:
[1] 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2] 王竹立.微課:課堂還是網絡?[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