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政協(xié)是新聞富礦,提案就是新聞富礦中的珍品資源。在中國新聞獎的長長名單中,不乏記者從各類提案中挖掘中的新聞。遠的如為一個高山上的孩子設立特殊的高考點,近的有原湖北經視《提案追蹤》欄目2005年播出的《2.3萬份種子大搶救》電視新聞節(jié)目,以紀實的手法和對細節(jié)的捕捉,展現(xiàn)省政協(xié)委員參政議政的政治使命,獲得1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和全國政協(xié)好新聞獎。
原湖北經視《提案追蹤》欄目負責人鐘國偉先生既是一位媒體人,也是一位省政協(xié)委員。多年的交往交流,他的“兩棲”經歷和關于提案報道要首先從和委員做朋友開始、政協(xié)的新聞富礦藏得很深等觀點,給了筆者很多啟發(fā),也融入了歷次全國兩會報道中,不斷錘煉著。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報道,也是政協(xié)報道的一次媒體大較量,集中體現(xiàn)在對委員提案的宣傳報道的選擇中。
前些年,關于委員提案的報道,一些媒體喜歡盯著少數委員的雷人提案,或者“提案大王”之類的。我們堅守著,默默地在全國舞臺上用湖北之眼,精心做好住鄂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相關報道,也包括提案的報道,逐漸積累起思維、思想和人脈的資源。這段經歷,為今天全國兩會政協(xié)及政協(xié)提案報道創(chuàng)新,奠定了可能。
今年,在湖北日報全國兩會報道前方指揮部策劃支持下,政協(xié)小組率先出彩、捕捉熱點、及時補位、精準融合,以較高質量的報道,配合本報全國兩會全媒體報道出新出彩。
從今年全國兩會報道實踐來看,最大的收獲還是政協(xié)小組提案報道的質量和效率都有所突破。在我經歷的10多年全國兩會報道中,今年首次有政協(xié)的重點提案報道,獲得本報當日好稿。
這篇以【深度關注】形式出現(xiàn)的通訊,標題為《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湖泊,做大盛水的“盆”》。引題突出了它的意義,主題則靈活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具像化的講話作為主題。
以這篇稿件的采訪寫作為例,在實現(xiàn)突破的背后,有三個關鍵詞在支撐,即接觸、感受、激動。有了這三個階段的躍動,我們就有可能挖到深藏在政協(xié)富礦深處的提案好故事,就有可能做好相關深度報道,讓讀者喝彩。
第一階段,接觸。這既是與提案的接觸,更是與政協(xié)委員的接觸。提案只是一張紙,人才是鮮活的。
兩會之前,按照統(tǒng)一策劃,我們開始頻繁與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系,到他們的工作地點采訪。從仲志余到徐旭東,從黃利鳴到彭軍,在辦公室、實驗室與他們接觸,帶著新媒體團隊一起去設計全媒體報道,在交談中、視頻中、圖片中感受委員的思考、關注與委員的思想深度、氣質氣場。
當時,仲志余介紹了他帶隊到云南考察河長制的情況,徐旭東著重提到保護微笑天使——江豚。這為做好湖泊的稿子埋下了伏筆。如果沒有這一階段的深入采訪和調研,深度和厚度都無從說起。
讀過提案的人都知道,從目的、背景、問題、建議,提案有自己的一定之規(guī)。我們讀懂它不難,讀懂它背后的故事,就不是一件易事。這需要我們與政協(xié)委員多接觸、交談、交流,與有關專家和人民群眾多接觸、交談、交流,才能在這件提案上打下自己的鉻印。
“功夫在詩外”,就是接觸的意境。這一階段,你或許并不知道自己今后將要寫些什么、用到些什么,但它必不可少,也非一日之功。
第二階段,感受。這是承擔具體任務后的的記者思維之功。思維的深度和寬度,在這一階段體現(xiàn)出來。
當接到這件爾肯江·吐拉洪委員與徐旭東、黃立、童金南等委員聯(lián)名建議國家盡快制定湖泊保護法規(guī)的提案報道任務后,筆者一直在想,湖泊治理,湖北做得比較好;國家立法,也只需要一句話。那么,從什么角度切入呢?
我們是省級黨報工作者,在全國兩會舞臺上,講好普通話,更要說好湖北話。
梳理了掌握的數十件提案后,確定了立意要高、切題要柔、敘述具像的選題和寫作方向。
兩會前的多次采訪,也無意中讓筆者對湖泊提案提前進行了思維的加工,對湖泊保護的認識從表象進化到了具像。
于是,在北京的那個賓館房間里,習近平總書記“盛水的“盆”越來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形象話語,會前對仲志余湖長制采訪,會上徐旭東野生動植物的提案,頭腦中有關湖泊的詩詞,家鄉(xiāng)四湖流域的名不符實等等,具像之花,剎那間開放。
“驀然回首”,是感受的意境。
第三階段,激動。這是進入寫作之時,記者的激情融入到筆端每一個名字、每一件事的階段。
接受任務之后的采訪準備足足有3天,這3天,找了多位委員相談,電話、微信溝通不斷。一次次的接觸、一次的感受,帶來一次次的激動。抉擇取舍、綜合提煉、情感強化、形象表現(xiàn),一個個情節(jié)、一段段建議,在文字語言中舞動。
“在這個全面“拆圍”和“漁民上岸”的歷史節(jié)點上,人在退,湖在進。人民群眾舍小我、為大局,已經和正在做出重大犧牲和貢獻,深深地感染著他?!边@,何嘗不是記者的切身感受?
怎樣把盛水的“盆”做得越來越大,讓群眾觸摸到更多看得見的幸福?何嘗不是記者的深深思索?
湖泊是動植物的家園,請留住它們的身影。類似這樣的句子,沒有過多的思索就涌動出來。
在這篇稿件中,融入了太多的委員為湖北吶喊的情感,也融入了太多的記者個人的情感和觀念。當這個主題與記者兒時長 江邊湖汊旁的生活、與湖北是中國獨有的千湖之省重疊時,記者也不免有些如癡如狂。
“東風夜放花千樹”,是激動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