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減法過日子”,是一種修為,更是一種智慧。
現(xiàn)代人普遍工作生活壓力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了紓解壓力,有人選擇外出旅行,有人選擇運動出汗,有人選擇聚餐娛樂,甚至還有人選擇吃藥治療。不管哪種方式,它們都只是緩解壓力的工具,人們的生活并沒有太大改變。
如今,有一種從生活理念上緩解壓力的方式,叫“減法過日子”。減法,是相對加法而言的。所謂“加法過日子”,是指人們想要得到的越來越多,既想掙更多的錢,又想得到更多的榮譽,還想要身體越來越好。但往往事與愿違,什么都想要,反而是“一個都要不了”,陡增許多煩惱。
于是,有人開始嘗試“減法過日子”。與加法完全不同的是,“減法過日子”崇尚簡單,為欲望做減法,減去奢求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dān),回歸生活的本質(zhì)。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質(zhì)?在“減法過日子”的擁躉者看來,減去欲望,并不意味著清苦與貧困,它是一種表現(xiàn)真實自我的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淡定、健康、和諧、悠閑的生活理念。
這種生活理念,體現(xiàn)在對自然的敬畏上。面對自然,他們會放慢腳步,放低聲音,不忍破壞自然的一草一木;這種生活理念,體現(xiàn)在對生命的尊重上,他們會拒絕不良嗜好,遠離物欲誘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理念,體現(xiàn)在心靈的純凈上,他們不為瑣事而煩惱,不為昨天而嘆息,追求心靈的平靜。
對大部分人來說,“減法過日子”不僅需要內(nèi)心的調(diào)節(jié),還需要適合做“減法”的環(huán)境。
這樣的環(huán)境往往位于城郊。在武漢中心城區(qū)通往黃陂木蘭山的黃土公路旁,有一處不起眼的院落,叫天成大院。說它不起眼,是因為從外面看來,那里似乎就不是什么“院子”,也看不到圍墻,而是一個不知名的山頭。
山頭沒怎么開發(fā),基本保持了本應(yīng)有的原貌,最顯著的特點是植被豐富。秋日高陽,山上樹木林立,層林盡染;山坡上,隨處可見開滿不知名小花的灌木,以及開墾出來種植各季時蔬的菜地;山腳下,則是一口池塘,成群的魚兒在水中嬉戲;幾棟復(fù)古的徽派建筑,隱映于山水間。
沿著石階小路緩緩上山,四周頗為安靜,完全沒有鬧市的喧囂,只聽到踩到枯葉的沙沙聲,偶爾還能聽到幾聲雞鳴或豬叫的聲音。沒錯,那是大院飼養(yǎng)的雞和豬。在院里,已基本實現(xiàn)“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田園式生活,菜自己種,雞自己養(yǎng),豬自己喂,池塘還有魚、蝦等水產(chǎn)品。雞、豬等禽畜的糞便還是上好的肥料,用于蔬菜等菜地施肥,也算是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了。
在市郊尋求這種“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用減法過日子”,這與大院主人自身經(jīng)歷有很大關(guān)系。
大院主人叫夏其華,是土生土長的黃陂人。夏其華14歲從工地提灰桶開始,在建筑行業(yè)闖蕩多年,后來自己當(dāng)了老板,承包建筑工程,淘得了第一桶金。
事業(yè)越做越大,操心的事越來越多,夏其華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他43歲那年,一次體檢中被告知患有冠心病,心臟肥大。他經(jīng)常出現(xiàn)氣喘、胸痛、憋悶等癥狀。這是長期玩命、透支健康的結(jié)果。
醫(yī)生說,如果再這樣透支下去,將會出現(xiàn)“有命掙錢、無命花錢”的悲劇。夏其華決定從無序、煩躁、雜亂的中解脫出來,開始反思自己40多年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義。
靜下心后,他偶然從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獲得啟發(fā):“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贝蟮乐梁啠鸵馕吨吧俣?。夏其華認為,自己的身體亮了“紅燈”,其實就是之前自己的欲望太多,想要得到的太多,“與其做加法讓自己心力交瘁,還不如做減法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做好”。
此時的夏其華,最想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更健康。他要找一處遠離都市的養(yǎng)心之處,讓自己燥動的心得以棲居。最終,他找到了毗鄰木蘭山的一座荒山,那里靠山面水,視野平闊,山清水秀,正是適合養(yǎng)心之處。2006年,他承包了10萬平方米荒山,在尊重自然、盡可能維持原貌的前提下,修建住房、自種蔬菜、養(yǎng)豬喂雞,過上了“減法”的日子。后來,他又承包了不遠處的另一座山,取名為天成后院,在那里鐘情于山水,徜徉于鄉(xiāng)間,修身養(yǎng)性。
10多年來,夏其華不斷在大院與后院投入真金白銀,將兩個院子打造成了“天然景區(qū)”,但他一直堅持免費對外開放。他說,要用自己的親身體驗讓更多像他這樣身疲心累的人,一起分享“減法過日子”的成果。
“減法過日子”,是一種修為,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