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天長市土產(chǎn)雜品公司原經(jīng)理王某利用職務便利,先后4次從公司挪用公款77.9萬元,借給頂頭上司胡某償還個人債務。面對調查人員的質問,王某承認都是私心在作怪:“胡某是市供銷社的一把手,面對他的借款要求,我礙于情面沒敢拒絕,也考慮到‘替領導分憂’能得到他的關照和提攜,哪承想給自己挖了坑?!?/p>
好一個“替領導分憂”,為了給領導“排憂解難”,不惜將黨紀國法拋之腦后,將黨性原則棄之一邊,公權私用,挪用公款,可謂“義”字當頭,對領導是“赤膽忠心”。然而,王某的“忠心”和“義舉”非但沒有得到想要的“關照和提攜”,反而因挪用公款被開除黨籍,免去職務,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作為部屬,在領導工作繁忙、壓力大、面對諸多困難和矛盾的時候,主動為領導分憂解難,本無可厚非,但領導需要幫的忙違反黨紀國法,就不能為其亂伸手瞎幫忙了。下屬主動替領導“分憂”,表面看來是對領導的尊重、對上級工作的支持,但從深層次來看,暴露了少數(shù)黨員、干部權力任性,“山頭主義”思想嚴重,“江湖義氣”作怪,熱衷建“小圈子”、搞“團團伙伙”,暗通款曲、互相提攜、“互惠互利”,形成“利益共同體”;少數(shù)領導干部把分管的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當成自己的“家臣”,有的黨員干部甘為領導的“家奴”,唯領導馬首是瞻,把公權當作為領導服務的私器。毫無原則地替領導“分憂”是權力獻媚,嚴重破壞政治生態(tài),損害黨的事業(yè)和形象,危害不可小覷。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只能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領導服務、為“小圈子”服務。用權為公,才能得到群眾的尊重和支持,每一名黨員干部應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座右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的品質和情懷,一心為黨、一心為民,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