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
- 挪用公款罪疑難問題研究
及存在的問題挪用公款罪是除貪污罪、受賄罪之外常見高發(fā)的職務型犯罪,我國早期對挪用公款的行為是以貪污罪來定罪處罰,但是貪污罪要求以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為目的,而挪用行為只有使用的目的,以貪污罪定罪處罰不符合法理的要求。因此1988年《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guī)定》新設挪用公款罪,1997新刑法明確規(guī)定挪用公款罪,其有關的法律條文不斷在完善。但是由于挪用公款罪在認定和法律適用上存在較多爭議,不同的理解影響著對具體案件的罪名認定,司法實踐中會導致同案不同判,因此有
區(qū)域治理 2021年21期2022-01-01
- 防范化解預借工程款的法律風險
用性質(zhì)產(chǎn)生的挪用公款等刑事風險。結合實踐經(jīng)驗,從發(fā)包人視角,嘗試從限定款項用途、不得收取利息、經(jīng)集體研究決定等方面著手防范化解法律風險,保障建筑業(yè)良性發(fā)展,促進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關鍵詞:預借工程款 法律風險 挪用公款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061—02近年來,建筑施工領域發(fā)生的訴訟案件不勝枚舉,巨額工程款往來過程中滋生的違法犯罪行為亦不在少數(shù),甚至有學者將國有建筑施工行業(yè)視為“高危行業(yè)”。預
現(xiàn)代交際 2019年20期2019-12-06
- 挪用公款1.2億, 濱州市財政局巨貪被判無期
副局長,貪污挪用公款,金額竟然高達一個多億。近日,山東濱州市財政局原副局長景學江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徇私舞弊低價出售國有資產(chǎn)罪一案被公開宣判。經(jīng)查,景學江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多次挪用公款共計1.25億余元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且有5840萬元未退還;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chǎn)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其行為分別構成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徇私舞弊低價出售國有資產(chǎn)罪,應予數(shù)罪并罰。判決稱,景學江犯挪用公款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
廉政瞭望 2019年1期2019-02-22
- 無身份使用者構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界定
么情況下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挪用公款中認定使用人共犯須具有共謀行為,當挪用公款案中沒有司法解釋要求的明確的共謀行為,使用人明知挪用人將為己挪用公款,而積極追求,應構成教唆犯,可將其定義為無身份使用者。關鍵詞:挪用公款 無身份使用者 客觀主義刑法分則意義上的規(guī)范,雖然大多是以單獨犯罪為模型而建立起來的罪刑結構關系,但隨著社會的高度發(fā)展,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越來越成為一種主要的犯罪形式。從司法實踐來看,在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如何判定他們行為的“共同性”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9年12期2019-02-02
- 挪用公款中共同使用人的定罪問題
人員共同實施挪用公款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對于非國家工作人員的公款使用人如何認定為共犯,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認識上的爭議,特別是使用人是否明知是挪用的公款,在證據(jù)的認定和法律的界定上存在取證難度和認識分歧。本案非國家工作人員嫌疑人拒不供認指使、策劃挪用公款而使用,對挪用款項為另一嫌疑人所在單位的公款不明知。因此本案在認定非國家工作人員為挪用公款共犯上具有一定難度,對類似案件的處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關鍵詞 挪用公款 非國家工作人員 定罪作者簡介:陳萍,天津市河東區(qū)人
法制與社會 2018年23期2018-09-08
- 挪用公款轉化為 貪污罪“非法占有目的”之認定
:司法實踐中挪用公款轉化為貪污罪的情形不在少數(shù),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區(qū)別的關鍵在于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認定主觀方面時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依據(jù)行為人的供述直接認定;另一種是根據(jù)與行為人有關的客觀事實進行推定。實踐中對于后者的運用存在不同認識,文章針對挪用公款轉化為貪污罪主觀方面如何認定進行了詳細解讀。關鍵詞:挪用公款 貪污 非法占有目的一、問題的提起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1月1日發(fā)布并施行的《全國法院審理經(jīng)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稱
中國檢察官·司法務實 2018年5期2018-07-06
- 論轉化型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標準
、現(xiàn)狀及問題挪用公款轉化型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從外觀上看很難區(qū)分。兩罪主體相同,客觀方面的對象、行為類型重合,客體存在相似之處。從主觀上看,雖然兩罪都是故意,但故意內(nèi)容不同。對于挪用公款轉化型貪污罪而言,“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保?]因此挪用公款轉化型貪污罪的故意是對公共財物所有權的侵害的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挪用公款罪是對公共款項的占用,其故意是對公款使用權的侵害的故意,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行為人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區(qū)分挪
警學研究 2018年5期2018-04-14
- 關于完善挪用公款罪的思考
150)1 挪用公款罪的概念與特征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而實施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shù)額較大的公款而實施營利活動,或者挪用較大數(shù)額公款而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挪用公款罪特征具有如下:1.1 本罪的犯罪主體。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國家工作人員,主要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8年15期2018-03-07
- 淺議第三人與挪用人構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情形
摘 要:根據(jù)挪用公款的罪共犯的理論,第三人構成挪用公款的共犯的情形下,第三人既要有參與挪的行為,又要有使用的行為,卻又不是最終使用人。關鍵詞:職務犯罪;挪用公款;共犯問題一、第三人參與挪取的理解由于第三人在某些條件下可以被視為用戶并參與挪用第三方的行為,因此根據(jù)“公共資金挪用審判”,他可以參考用戶參與盜用的理解。 1998年4月6日由高級人民法院解釋。解釋具體適用法中的某些問題,以下簡稱“解釋”第8條明確規(guī)定:挪用公款以供他人使用,使用者和盜用者,以及犯下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2期2018-03-01
- 淺議第三人與挪用人構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情形
條明確規(guī)定:挪用公款以供他人使用,使用者和盜用者,以及犯下或挪用公款的意圖,對共犯挪用公款的定罪處罰。關于“勾結,煽動或參與規(guī)劃”是否涵蓋用戶挪用公款的共犯的所有客觀行為,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解釋”第8條只是一項暗示性規(guī)定。其目的是提醒司法人員,“勾結,煽動或參與計劃”并未用盡所有使用該人挪用公款的共犯的客觀行為,即使“解釋”沒有規(guī)定客觀要件。用戶挪用公款的同謀。根據(jù)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原則,該人的使用構成了對公款的挪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從刑法謙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24期2018-01-22
- 當前財會人員挪用公款購買理財產(chǎn)品非法獲利犯罪頻發(fā)應引起重視
年,財會人員挪用公款購買理財產(chǎn)品非法獲利犯罪的情況頻發(fā),而相應財會監(jiān)管制度相對滯后,財會人員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體制機制不健全,這些問題亟需引起重視并得到解決。本文從此類犯罪的特點出發(fā),剖析原因,尋求對策,以期待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凈化公職財會人員從事公務環(huán)境,遏制此類行為對國家財產(chǎn)的侵害。關鍵詞 財會人員 挪用公款 理財產(chǎn)品作者簡介:常姍姍,河南省清豐縣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
法制與社會 2017年22期2017-09-04
- 多次挪用公款并歸還數(shù)額能否累計
016年1月挪用公款4萬元進行營利活動,兩個月后歸還。同年5月,李某再次挪用公款3萬元進行營利活動,兩個月后歸還。同年10月案發(fā)。我國《刑法》第384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貪污賄賂案件解釋》)第6條規(guī)定,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數(shù)額在5萬元以上應當認定為數(shù)額較大。本案就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產(chǎn)生爭議,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7年3期2017-04-18
- 國家工作人員擅自出借保證金行為的刑法認定
為,到底是定挪用公款罪,還是定濫用職權罪,本文認為不能泛泛而談,需結合具體案情綜合判斷。關鍵詞 挪用公款 濫用職權 經(jīng)濟損失作者簡介:曹建中,解放軍成都軍事檢察院;蘇興國,解放軍77627部隊。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194案情簡介:2012年1月,四川某B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就其承建的A省軍區(qū)機關老營區(qū)租賃改造項目與A省軍區(qū)簽訂了《協(xié)議》。根
法制與社會 2017年8期2017-04-07
- 挪用公款罪實務問題研究
仁智摘 要:挪用公款罪是常見的一種職務犯罪,1988年由立法規(guī)定為犯罪。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司法實踐的深入,挪用公款罪越來越呈現(xiàn)出復雜性、易發(fā)性等特點。挪用公款罪在司法適用中存在較多的疑難問題,定性難度大。本文擬從“歸個人使用”、“挪而未用”、挪用公款罪的相關轉化問題以及挪用公款罪追訴期限計算四個方面入手,對實踐中與本罪名相關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關鍵字: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挪而未用;追訴期限挪用公款罪是一種常見的職務犯罪,首次出現(xiàn)在1988年全
卷宗 2016年11期2017-03-24
- 對多次挪用同一賬戶內(nèi)公款的犯罪數(shù)額應如何認定
某和張某每次挪用公款的行為都獨立構成挪用公款罪,且為既遂,屬于刑法理論上的連續(xù)犯,應比照多次盜竊、貪污、受賄犯罪數(shù)額累計計算的做法,對每次挪用公款的犯罪數(shù)額累計計算,以此作為本案詹某和張某挪用公款的總數(shù)額。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多次挪用公款”的行為,是對同一筆公款每次挪用后均歸還的情形,且公款為種類物,被侵犯的法益是對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權,犯罪行為具有間斷性。同時,按照“舉重明輕”的原則理解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
法制博覽 2017年24期2017-01-28
- 關于李某挪用公款罪的案例分析
00關于李某挪用公款罪的案例分析張原芳河南萬基律師事務所,河南 洛陽 471000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挪用公款這一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愈演愈烈,侵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國家司法機關應當加大對挪用公款行為的打擊力度。但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司法機關卻盲目擴大挪用公款罪犯罪主體的解釋,而導致一些人員無故受到不公平的法律制裁,使得打擊此類犯罪案件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嚴重影響了法律公平正義的基本涵義。本文筆者通過自身辦理的一起挪用公款罪案例試圖
法制博覽 2017年28期2017-01-27
- 多次挪用公款并歸還數(shù)額能否累計
◎劉 勇多次挪用公款并歸還數(shù)額能否累計文◎劉 勇*[案情]國家工作人員李某于2016年1月挪用公款4萬元進行營利活動,兩個月后歸還。同年5月,李某再次挪用公款3萬元進行營利活動,兩個月后歸還。同年10月案發(fā)。我國《刑法》第384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貪污賄賂案件解釋》)第6條規(guī)定,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數(shù)
中國檢察官 2017年6期2017-01-26
- 貶 挪用公款不老少 數(shù)罪并罰跑不了
?貶挪用公款不老少 數(shù)罪并罰跑不了2000年,共青農(nóng)場舊城改造期間,農(nóng)墾北安管理局原副局長張志彥伙同他人,挪用公款940萬元進行營利活動。他還收受賄賂120萬元,超越職權使共青農(nóng)場遭受經(jīng)濟損失408萬元。法院判處張志彥挪用公款罪、濫用職權罪,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15年。(農(nóng)墾中院郭晉)[編輯:王雪電子信箱:ddshwx@126.com配畫:趙明瑚電子信箱:mihuzhao@163.com]
黨的生活 2016年5期2016-07-27
- 淺析挪用公款罪向貪污罪轉化的問題
摘要: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是具有不同社會危害的兩種犯罪,其行為主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行為結果都侵犯了公共財產(chǎn),但侵害的主觀目的和程度不同。從立法上看,挪用公款罪是從貪污罪細分出來的,二者的內(nèi)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稍不留意,在司法實務中就會混淆二者。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挪用公款后沒有歸還造成一種不再歸還的表象,或者是案發(fā)時才退還,其主觀上想占有而表現(xiàn)出來的是挪用一段時間,對行為人的定性就會出現(xiàn)分歧意見:如果采取了侵吞、竊取、騙取等手段,那么客觀上就符合貪污罪;否
法制博覽 2016年5期2016-05-14
- 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的判定
法院認定其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張某某不服此判決,提起上訴。本案中,張某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存在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張某某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張某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可認定為違反財經(jīng)紀律,屬于醫(yī)院內(nèi)部管理不規(guī)范所致。[速解]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原辦案機關認定本案被告人張某某構成挪用公款罪基于兩個關鍵點:第一,被告人張某某所在的醫(yī)院屬于國有事業(yè)單位,被告人張某某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符合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要件。被告人張某某代財務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6年8期2016-05-14
- 挪用公款罪“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與適用
10207)挪用公款罪“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與適用黃小飛(四川大學 四川成都 610207)挪用公款進行犯罪活動系一行為觸犯數(shù)罪的想象競合。挪用公款進行犯罪活動的應解釋為挪用公款罪的“情節(jié)嚴重”。挪用公款罪的“情節(jié)嚴重”與“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不退還”存在形式邏輯以及規(guī)范適用上的交叉關系。當“情節(jié)嚴重”是指“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其法定刑上限為“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不退還”的下限,即10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節(jié)嚴重”是指其他情形,其法定刑的上限應依據(jù)《刑法》第45條確定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4-11
- 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的判定
文◎蘇宏錦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的判定文◎蘇宏錦[案情]某縣醫(yī)院財務科副科長張某某,在長達數(shù)年的時間內(nèi),代財務科收費會計劉某、王某收取醫(yī)療收入時,因節(jié)假日銀行不辦理對公業(yè)務而將醫(yī)院的收入,陸續(xù)存入其個人在建設銀行辦理的銀行卡中,主要是周末存入、工作日取出。但也有一部分工作日期間的收入,本應存入單位公用賬戶,卻存入了其個人銀行卡,一般每次時間從幾天至十幾天不等,總計數(shù)十萬元,共計得到銀行利息300多元。一審法院認定其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張某某不
中國檢察官 2016年16期2016-02-12
- 淺析挪用公款罪向貪污罪轉化的問題
130?淺析挪用公款罪向貪污罪轉化的問題劉云濤西南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是具有不同社會危害的兩種犯罪,其行為主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行為結果都侵犯了公共財產(chǎn),但侵害的主觀目的和程度不同。從立法上看,挪用公款罪是從貪污罪細分出來的,二者的內(nèi)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稍不留意,在司法實務中就會混淆二者。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挪用公款后沒有歸還造成一種不再歸還的表象,或者是案發(fā)時才退還,其主觀上想占有而表現(xiàn)出來的是挪用一段時間,對行為
法制博覽 2016年14期2016-02-02
- 擔保形式下的挪用公款罪認定問題研究
摘要:在認定挪用公款罪中,以公款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情況較為復雜,其中主要包括用公款為他人提供保證擔保、質(zhì)押、抵押和資信證明等特殊形式。用于保證擔保的,由于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權,不能認定為挪用公款罪。用于質(zhì)押的,應區(qū)分權利質(zhì)押和動產(chǎn)質(zhì)押兩種情況判斷。用于抵押的,應當區(qū)分非特定公物與特定公物兩種情況判斷。用于資信證明等特殊擔保,由于未將公款挪出,僅使使用權受限,情節(jié)輕微,不宜認定為挪用公款犯罪。關鍵詞:挪用公款 保證擔保 質(zhì)押 抵押 資信證明根據(jù)《擔保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5年12期2016-01-07
- 國有單位領導集體決定挪用公款的司法定性
莉內(nèi)容摘要:挪用公款罪中公款的用途不影響挪用行為的定性,挪用人對公款進行了非法的支配,即使最終使用人是單位,也屬于“歸個人使用”。單位成員作出的挪用公款決定沒有超出職權范圍,同時符合單位決策程序的,可以視為“單位決定”。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交織的,不可否定“謀取個人利益”的存在。國有單位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個人使用,謀取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可按照立法解釋的規(guī)定,追究組織、策劃、實施者挪用公款罪的責任。關鍵詞:挪用公款 單位決定 謀取個人利益[基本案情]亞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5年12期2016-01-07
- 淺談司法會計鑒定在查辦貪污、挪用公款犯罪中的重要性
姚銀玉挪用公款犯罪以改變公共財物的既定用途來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干擾與破壞金融業(yè)務管理,嚴重損害國家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經(jīng)濟組織的合法權益。為了有力打擊挪用公款犯罪,在偵查實踐中,較多地應用司法會計的技術手段,用鑒定結論的形式固定犯罪證據(jù),以達到揭露和證實犯罪的目的。一、司法會計鑒定對查辦挪用公款案件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挪用公款的行為一但發(fā)生,必然會在會計資料或其他有關方面留下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帳據(jù)不符、帳實不符的情況。所以,無論挪用公款的犯罪分子手段如何
企業(yè)導報 2015年23期2015-12-17
- 府谷煤炭監(jiān)察大隊長助理百萬公款買網(wǎng)吧獲刑4年
助理楊永飛因挪用公款購買網(wǎng)吧,日前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據(jù)了解,2012年4月16日,楊永飛讓該單位會計付某將單位的200萬元處罰款,轉入其個人賬戶,隨后,因工作原因?qū)⑵渲械?0萬元返還給付某。2012年4月17日至當月26日,楊某將其中的135萬元,用于個人購買網(wǎng)吧,13萬元用于個人生活開支。案發(fā)后,楊永飛家屬于2014年5月2日將挪用的148萬元退回該單位。府谷法院一審認為,楊永飛系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擅自挪用公款人民幣135萬元,進行營利活動,
當代陜西 2015年6期2015-11-28
- 谷俊山一審被判死緩剝奪中將軍銜
貪污、受賄、挪用公款、行賄、濫用職權案一審公開宣判。軍事法院認定谷俊山犯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行賄罪、濫用職權罪,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軍事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谷俊山貪污、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危害后果特別嚴重,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行賄、濫用職權情節(jié)特別嚴重。鑒于谷俊山歸案后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經(jīng)查證屬實,具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且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依法對其所犯貪污罪、受賄罪分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所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
齊魯周刊 2015年32期2015-08-21
- 集體挪用公款給個人使用的行為定性
現(xiàn)單位意志的挪用公款給個人的行為,無論是否代表單位意志,是否基于為單位謀利,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都應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關鍵詞:挪用公款 單位犯罪 單位意志 單位利益[基本案情]A國有公司擬將下屬B公司改制為股份制公司,A公司所有員工繳納70萬元占改制后的B公司45%股份,A公司領導集體研究決定從公司戶頭轉入B公司70萬元作為員工的入股金,半年后A公司員工歸還了70萬元股金。對于本案,司法實務中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參照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5年2期2015-04-02
- 挪用公款罪三疏兩議
042)一、挪用公款罪中“歸個人使用”的形式和實質(zhì)辨析根據(jù)《刑法》第384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至此是挪用公款罪的行為方式,之后“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使用”的具體內(nèi)容?!斑@并不意味著‘使用’行為是挪用公款罪的構成要件要素,相反,使用行為只是確認用途的資料與根據(jù)”[1]。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挪用公款罪立法解釋中的“歸個人使用”其實是為了
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3-29
- 集體挪用公款給個人使用的行為定性
◎黃國盛集體挪用公款給個人使用的行為定性文◎黃國盛*單位實施符合自然人犯罪的行為,對組織、策劃、實施者應當以自然人犯罪定罪處罰。對體現(xiàn)單位意志的挪用公款給個人的行為,無論是否代表單位意志,是否基于為單位謀利,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都應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挪用公款 單位犯罪 單位意志 單位利益[基本案情]A國有公司擬將下屬B公司改制為股份制公司,A公司所有員工繳納70萬元占改制后的B公司45%股份,A公司領導集體研究決定從公司戶頭轉入B公司70萬元作為員工的
中國檢察官 2015年4期2015-01-30
- 國有單位領導集體決定挪用公款的司法定性
領導集體決定挪用公款的司法定性文◎楊新京**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102206]郭莉****國家檢察官學院副教授[102206]內(nèi)容摘要:挪用公款罪中公款的用途不影響挪用行為的定性,挪用人對公款進行了非法的支配,即使最終使用人是單位,也屬于“歸個人使用”。單位成員作出的挪用公款決定沒有超出職權范圍,同時符合單位決策程序的,可以視為“單位決定”。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交織的,不可否定“謀取個人利益”的存在。國有單位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個人使用,謀取單位利益和個人
中國檢察官 2015年24期2015-01-30
- 現(xiàn)金支票支取現(xiàn)金為入賬的行為如何認定
實踐中,區(qū)分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的界限主要看是否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主觀上對所取款項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則成立貪污罪,否則則可能成立挪用公款罪。下面筆者將結合案例探討貪污與挪用公款的區(qū)別。關鍵詞 貪污 挪用公款 主觀作者簡介:梁艷,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097-02一、案情簡介王某某在北京某高校財務處工作,負責銀行、現(xiàn)金等結算業(yè)務各種憑證的記賬、結賬,
法制與社會 2014年32期2014-12-20
- 關于挪用公款罪其他主體界定問題的探討
84條規(guī)定了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并在第93條規(guī)定了四類國家工作人員:第一類,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第二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第三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第四類,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挪用公款罪的其他主體的界定也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如《刑法》第185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的
三晉基層治理 2014年5期2014-08-15
- 挪用公款罪中“挪而未用”行為的性質(zhì)分析
00875)挪用公款罪中“挪而未用”行為的性質(zhì)分析徐穎(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北京100875)挪用公款罪是一項發(fā)生率較高的犯罪,其中存在諸多爭議問題,“挪而未用”行為性質(zhì)的認定即是其中之一。研究“挪而未用”行為的定性爭議和犯罪形態(tài)爭議,考察“挪而未用”行為的性質(zhì)、犯罪形態(tài),在司法實踐中,應區(qū)分不同情形認定和處理“挪而未用”行為。挪用公款罪;挪用;挪而未用;犯罪形態(tài)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4年8期2014-04-06
- 挪用公款罪
□ 李寶星挪用公款罪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定罪標準其中“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給其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給私有公司、私有企業(yè)使用的也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為目的是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為的目的包括: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挪用公款進行營利
中國農(nóng)資 2014年1期2014-02-06
- 行為人對非在自己控制下的公款是否具備挪用可能
的行為不屬于挪用公款的行為,而是騙取貸款的行為。第二種觀點認為,劉某構成挪用公款罪。因為李某騙取貸款的過程中顯然利用了其信貸員的職務便利,這種職務便利雖不能被評價為主管、管理、經(jīng)手公款的便利,但屬于“經(jīng)營公款”的便利。三、評析意見(一)筆者同意劉某構成挪用公款罪,但不同意第二種觀點陳述的理由。筆者認為劉某構成挪用公款罪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理由一是從挪用公款罪罪狀的角度:劉某的行為完全符合本罪罪狀。首先,劉某在騙取貸款的過程中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劉某做為國有獨資
中國檢察官 2013年24期2013-06-05
- 國有銀行信貸員騙用貸款行為如何定性
的行為不屬于挪用公款的行為,而是騙取貸款的行為。第二種觀點認為,劉某構成挪用公款罪,因為李某騙取貸款的過程中顯然利用了其信貸員的職務便利,這種職務便利雖不能被評價為主管、管理、經(jīng)手公款的便利,但屬于“經(jīng)營公款”的便利。二、法理評釋本文認為第二種觀點所陳述的理由不充分且將劉某的行為評價為利用了經(jīng)營公款的職務便利也不合適。具體而言:第一,利用經(jīng)營公款的便利條件是貪污罪中的情形。刑法第382條第2款規(guī)定: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jīng)
中國檢察官 2013年22期2013-06-05
- 挪用公款存銀行用于完成存款指標的性質(zhì)認定
行為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爭論的焦點有兩個:(1)個張某將公款借給他人用于完成銀行存款指標的行為是否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2)是張某的行為是否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針對第一個問題,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在本案中,張某將公款500萬元借給趙某用于幫助中信銀行完成銀行存款指標,該款僅僅是在趙某的賬戶上存了一段時間,并未用該款進行經(jīng)營活動,因此不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只是屬于挪用公款進行一般性使用,因為該款11天后即歸還,并未超過3個
中國檢察官 2013年20期2013-01-30
- 挪用公款后平賬不宜一律認定為貪污罪
文◎姚光銀挪用公款后平賬不宜一律認定為貪污罪文◎姚光銀*一、基本案情2008年9月24日,楊某利用擔任某國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任的職務便利,指使物流配送中心財務處處長李某(另案處理)從物流配送中心挪用公款20萬元給其朋友張某使用。2009年1月,楊某利用職務便利,伙同物流配送中心財務處處長李某從物流配送中心挪用公款20萬元給李某的朋友帥某用于支付工人工資。2009年3月9日,楊某讓物流配送中心財務處工作人員以某業(yè)務單位開具的兩張內(nèi)容虛假的發(fā)票平賬。直至案發(fā)
中國檢察官 2012年20期2012-01-28
- 論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工作人員涉農(nóng)職務犯罪中挪用公款罪的認定
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從該規(guī)定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罪屬于典型的身份犯,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無法構成挪用公款罪。那么,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工作人員何時具有國
棗莊學院學報 2011年1期2011-08-15
- 圈子文化”藥倒“上藥”總裁
而吳建文挪用公款更像是一筆糊涂賬。2006年5月,吳建文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陸某。此后幾個月,陸先后多次從吳處得到借款,數(shù)額由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其中一筆1200萬元遲遲不見歸還。吳建文事后發(fā)現(xiàn),原來陸某因涉嫌詐騙在浙江臺州被警方拘留。此時吳建文沒想到報案,而是綜合考慮后,認為陸還有還款能力,于是又與朋友合資600萬元將陸“撈”了出來。陸某出來后就將140萬元現(xiàn)金作為利息交到了吳的手中。讓吳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陸某再次因涉嫌詐騙被上海警方抓了起來。檢方指控認
共產(chǎn)黨員(遼寧) 2011年17期2011-01-14
- 挪用公款罪客體和對象的研究
37100)挪用公款罪客體和對象的研究涂曉軍 (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對挪用公款罪犯罪客體的認識決定了對其構成要件的理解。筆者認為挪用公款罪的客體之一應該是完整意義上的公共財產(chǎn)所有權,此外,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也侵犯了公共財產(chǎn)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在此基礎上。筆者就挪用公款罪爭議較大的犯罪對象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挪用公款罪;客體;對象挪用公款罪的概念有立法解釋概念、司法解釋概念與法理解釋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8期2010-08-15
- 挪用公款罪構成的修正思路
384條關于挪用公款罪的規(guī)定,基本上是沿襲1997年刑法修改前的有關規(guī)定。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貪污論處的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犯罪行為,來涵蓋當今的挪用公款犯罪行為,已不合時宜,應當加以修改和完善。[關鍵詞]挪用公款;犯罪;修正;思路[中圖分類號]DF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320(2009)02-0197-041997年刑法第384條關于挪用公款罪的規(guī)定,基本上沿襲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貪污賄賂罪的補充規(guī)定》(以下簡稱《
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期2009-04-26
- 公款界定
有關機關以“挪用公款”從重處理。答:根據(jù)《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挪用公款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歸還的行為。
故事林 2008年2期2008-05-14
- 挪用單位資金儲蓄構成犯罪
,檢察機關以挪用公款罪對A立案偵查。在偵查過程中,A辯稱:自已為幫助朋友,將本營業(yè)所信貸資金以化名形式存儲,沒有進行任何營利活動,況且已全部歸還,未造成本單位資金的損失,只不過是一種違反財經(jīng)紀律和金融系統(tǒng)有關管理制度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根據(jù)我國《刑法》第384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弊罡呷嗣穹ㄔ?998年5月9日
知識窗 1999年10期1999-03-31
- 挪用單位國庫券同樣是犯罪
用國庫券就是挪用公款的依據(jù),因此,他不構成挪用公款罪。檢察人員駁斥了他的這種觀點。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1997年下發(fā)的《關于挪用國庫券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有或本單位的國庫券的行為以挪用公款論;符合刑法第384條、第272條第2款規(guī)定的情形構成犯罪的。按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梢?,高檢院的司法解釋對刑法第384條中的公款作了擴張性解釋,既包括現(xiàn)金,也包括國庫券。廖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卻挪用巨額公款給他人進行營利活動
知識窗 1999年10期199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