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玥 馬晨毓
汪曾祺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在蘇州木瀆古鎮(zhèn)的東門町民國風(fēng)情商業(yè)街,有一家東門町港式餐廳。它將一千五百多公里外的香港味道,原汁原味地帶到了蘇州。如果吃膩了蘇幫菜,不如去感受一下這地道港味,追憶那些難忘的港式情懷與舌尖滋味。
長久以來,人們大多從TVB劇來構(gòu)筑對香港的印象。比如說《真情》,講述了三多燒臘店一家人的喜怒哀樂。與此同時,劇中與燒臘相關(guān)的臺詞,向觀眾普及了港式燒臘在香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升職加薪,便要去燒臘店“斬料”慶祝一番,并且還要“半肥瘦?邊”;久居外地的好友回到香港,一定要點一只燒鵝接風(fēng)洗塵;若是不知道吃什么,就去飯店點一份“叉燒三拼”,一定不會出錯……
深井燒鵝,是港式燒臘的代表之一,因燒制方法采用古老的“深井”而得名。只不過“深井”的方法已不再使用,現(xiàn)在的餐廳大多使用特制的明爐燒制,也算是傳承了“深井”的做法。深井燒鵝皮脆肉嫩,佐以醬料肥而不膩,可不全是“深井”燒制的功勞。東門町港式餐廳的深井燒鵝,選用的是六斤八兩到七斤的鮮鵝,經(jīng)保鮮處理后二十四小時內(nèi)運至蘇州,再經(jīng)過六小時的腌制、上皮、四小時的風(fēng)干、烘烤、上色制作而成,成品皮脆,呈深紅色,肉質(zhì)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肥而不膩。
蜜汁叉燒,可謂是最受全球人民喜愛的港菜。還記得電影《食神》中,那一碗讓生死相許的“黯然銷魂飯”——叉燒飯嗎?“每一塊叉燒的肉汁都被封在纖維里面,有如江河匯聚,里面的筋絡(luò)已被內(nèi)功震斷,入口即之松化……”短短幾句經(jīng)典臺詞,概括了叉燒肉嫩多汁、外皮焦香的特點。味美的叉燒,需要由半肥底的豬肉,用香料腌制五到六小時。東門町港式餐廳的蜜汁叉燒,在腌制過程中另外加入了特殊配方——天津露酒,來分解豬肉的脂肪和增加香味。待烘至半干后,用火烤至九成熟便需刷上糖漿。剛出爐的叉燒,滴著琥珀色的麥芽糖汁。通過餐廳廚房對外開放的窗戶,便可看見懸掛著的叉燒閃爍著發(fā)亮的色澤,簡直令人垂涎欲滴。
提到港式點心,就必須要提及點心界的“四大天王”——蝦餃皇、燒賣、叉燒包與蛋撻。TVB劇中的主角們吃早茶的場景可謂是深入人心:精致的“四大天王”被端上餐桌,蝦餃皇中蝦肉在晶瑩透亮的面皮下呼之欲出;小巧精致的燒賣肉質(zhì)飽滿;叉燒包雖然其貌不揚,但里面的叉燒肉餡香滑軟嫩;金燦燦的蛋撻有著酥脆的外皮和色澤鮮艷的黃油蛋汁……
東門町港式餐廳的煎叉燒包,創(chuàng)新地將香港與蘇州的特色合二為一。受到江滬一帶生煎饅頭的啟發(fā),餐廳老板將叉燒包的底部用油微微煎過,使它既有那雪白軟糯的包子皮和裹著蠔油芡汁的叉燒餡,也有那酥脆的焦底。叉燒包原有的香滑咸鮮與生煎饅頭外皮的香脆相結(jié)合,碰撞出南北合璧的火花。
鴛鴦奶茶可以說是TVB劇中出鏡最高的飲品了。還記得《談情說案》里楊怡給林峰親手制作奶茶的橋段嗎?那杯就是鴛鴦奶茶。鴛鴦奶茶其實是奶茶與咖啡的混合,既有咖啡的香味又有奶茶的絲滑,使之成為了東西方的飲食文化互交互融的縮影。在慵懶的午后,不妨在餐廳點上一杯鴛鴦奶茶,配上幾只蛋撻,感受地道的港式風(fēng)情。
咸檸七,也是深受香港人喜愛的一款飲品。在餐廳中點上一杯咸檸七,服務(wù)員會快速地寫上“07”兩個數(shù)字,因為在粵語中,“檸七”的諧音就是“07”。咸檸檬加上七喜這個組合,剛接觸時也許會感到奇怪,但細(xì)細(xì)品嘗起來,原本的七喜汽水加上檸檬的咸味,用清爽的口感中和的汽水的甜膩,實為夏天消暑的好選擇。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人善于將咸金桔檸檬與各種飲料結(jié)合在一起:新春時買桔為年花,待成熟后將小桔摘下,洗凈后放入大量鹽粒腌制成咸金桔。這種腌制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檸檬。將咸檸檬與金桔沖水或加入飲料喝下,甜中帶咸,咸中透酸,百味紛呈。
步履匆匆,燈紅酒綠并不是香港全部的面貌,人們通過TVB看到香港,聽到香港,通過茶餐廳,真真切切地吃到香港。不妨選擇一個悠閑的假日,來東門町港式餐廳點上幾道經(jīng)典港味,熟悉味道自舌尖傳來的記憶,將指引你到達(dá)那段由港劇陪伴我們長大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