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紅安之行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的確,90年前,在巍巍大別山南麓,有一群中國的“普羅米修斯”,懷揣著讓窮苦大眾過上有尊嚴的日子的夢想,拋頭顱灑熱血,點燃中國革命的火種,武裝奪取政權,新興的蘇維埃政權,讓無數苦難深重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
這些革命的先行者,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堅信共產主義理想終將在中國實現。他們以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和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在偏遠的黃安、七里坪,把“烏托邦”從理想變成現實。
走進紅安,若不知它的歷史,就會覺得像無數湘鄂小城一樣,它安靜平和,一條倒水河將小城分為兩岸。與普通小城不同的是,蜿蜒的河水竟橫跨著紅安一橋、紅安二橋、紅安三橋、紅安五橋……這“橋陣”的陣仗可有點大!配得上赫赫有名的中國將軍第一縣!
紅安本名黃安,可說是中國革命的發(fā)源地之一。當年,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領導秋收起義,掀開土地革命的序幕,親手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黃安人民遙相呼應,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舉行了黃安、麻城兩縣農民武裝起義“黃麻起義”,建立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麻起義創(chuàng)建的紅軍和蘇區(qū),是后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qū)的重要來源及組成部分。紅安的七里坪鎮(zhèn),就是當時紅色蘇區(qū)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都府和中心。
毛主席曾稱贊說:“黃安真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一點也無假!”
如今,紅安縣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紀念園,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迎面矗立著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烈士紀念碑,碑后漢白玉上刻著當時的革命民謠“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
著名紅二代、劉亞洲將軍在為《紅安·中國將軍第一縣》畫冊所做的序《紅安永遠紅》一文中滿含深情地寫道:“黨史軍史,因這些英雄戰(zhàn)將的事跡生動而感人不已;紅安黃安,因這些優(yōu)秀兒子的獨特個性而魅力十足。
紅安是紅軍的源頭之一。紅安是一種不朽的精神。紅安是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
紅安永遠紅!”
在紅安南,承載著紅安老區(qū)人民中國夢夢想的新城正在崛起,地處武漢“半小時經濟圈”核心區(qū)內的紅安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將給紅安帶來極大的騰飛力量。
從紅安往北40多公里,就是著名的七里坪鎮(zhèn),七里坪在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處。山丘連綿,似鄂豫咽喉,因此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黃麻起義和工農武裝運動,七里坪成為鄂豫皖蘇區(qū)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曾改名“列寧市”,并建立了法庭、郵局、銀行、中西藥局、蘇維埃經濟公社、工會等完整的社會機構體系。
站在蘇維埃合作社飯?zhí)瞄T前,想到“過往的革命同志和行商的商人,方便蘇區(qū)軍民食宿。凡持有蘇區(qū)政府或紅軍介紹信者都可在此免費進餐。從外地來的紅軍指戰(zhàn)員和革命進步青年,都是通過這里奔赴鄂豫皖蘇區(qū)各個地方。飯?zhí)媒哟藬底疃嗟囊惶爝_200余人”,那該是多么熱鬧的場景,仿佛聽見那些穿著土布列寧服的人們朗朗笑聲;蘇維埃銀行柜臺旁就是寫著“金庫”的庫房,仿佛看到他們點錢入庫的忙碌身影……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鄂豫皖紅軍和根據地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的鄭位三是七里坪人,他的父親、當地頗有名氣的老中醫(yī)鄭維翰把自家的“大生藥鋪”捐獻給蘇維埃政府建立了鄂豫皖中西藥局,他還親自坐堂問診開藥。鄭維翰是早期的共產黨員,擔任過黃安縣紫云區(qū)第六鄉(xiāng)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犧牲。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過夫妻檔、母子檔、母子婆媳檔,而他們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對著名的革命父子!
就是這樣一些信仰堅定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偏僻的山里,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理想之國。
這是多么浪漫的理想之地!
正因如此,小小的七里坪鎮(zhèn),當時被命名為“列寧市”。至今,長勝街149號墻上還保存有鄭位三當年親筆題寫的“列寧市楊殷街”珍貴楷書,凝望那粗黑逼人的有些斑駁的大字,我不禁想起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條380米的長勝街,保持了大革命時期的原貌,鄂豫皖蘇維埃銀行、紅四方面軍紀念館、列寧市經濟公社、紅安縣赤色郵政局、鄂豫皖蘇區(qū)中西藥局、七里坪工會舊址、列寧市楊殷街遺跡等。
在“中國第一革命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舊址,仍可見審判廳、合議廳、羈押室,張貼的《湖北省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和《湖北省審判土豪劣紳委員會暫行條例》等。在審判席后,那面“犁頭旗”在有些幽暗的墻上依舊紅色奪目。這是當時蘇維埃政府的象征,犁頭圖案,代表了當時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
中國第一革命法庭第一任庭長張南一第一案就將自己的土豪劣紳舅舅送上法庭!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也沉重打擊了當地反動勢力。據史料記載,在七里坪革命法庭存在期間,關押和審訊了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等43人。
“藍衣先生”張南一(張藍衣諧音)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口才極好,參加革命后,他經常身穿藍色長衫以鼓書藝人身份游鄉(xiāng)串戶宣傳革命,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他為“藍衣先生”。革命失敗后,他繼續(xù)革命活動被敵人通緝追捕。一次,為了不連累鄉(xiāng)親們,他挺身而出——“老子就是張南一”,他受盡酷刑,寧死不屈,慘烈犧牲。至今,七里坪和他的家鄉(xiāng)柳林河還有紀念他的南一門遺址、南一大道。
1931年底,七里坪革命法庭更名為紅安縣革命法庭。紅安縣革命法庭主席由閔丹桂擔任。她是我黨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女法庭“庭長”。
面對反動派的屠殺,以張南一、秦紹勤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心中那美好的理想,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飯吃。烈士們?yōu)榱诵叛鰬?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對屠刀和死亡,決不放棄自己的革命理想!
長街無言,英雄猶在。那一處處老舊的房子,告訴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多么不易,要珍惜珍惜!
街邊的大房間,有孩子們專心學字,有先生磨墨書畫,也有人街上閑坐對弈,很多店鋪前店后家,一派古風。紅安大布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街上有多家繡房和研習所。第一天我路過一家紅安繡活傳習所,織布機靜默,漂亮的繡活作品在墻上擺成色彩美麗的大“花瓣”,女主人在輪椅上做著手工。第二天路過,丈夫正把孩子抱給她哺乳,淡淡的夕陽,幸福就這么靜靜地在這條曾浸滿鮮血的街上流淌著……
長勝街98號,是非遺紅安大布傳承人黃珍蘭的店鋪,店里掛著她的大布為原料的床單、圍巾等和“黃珍蘭”牌男女襯衣。上海世博會時,黃珍蘭曾帶著她的大布和織布的行頭,現場表演她的紡織技藝。抱著嬰兒哺乳的美麗的女兒也是她的弟子。
黃珍蘭在織布機上,織著她獨家花型的大布,她18歲開始跟著母親學織布,已經30年了。像許多紅安山區(qū)的婦女一樣,每到農閑時,黃珍蘭就擺開家什,自己配色,自己設計圖案,織成素雅爽身、透氣吸汗的大布。紅安大布花案種類繁多,一代代母女傳承,被專家譽為“中華民族傳統紡織工藝的活檔案”。
中國革命勝利,紅安大布功不可沒。紅軍將士身穿大布軍裝在前線打仗,婦女在后方紡棉織布踴躍支前。新中國成立后,很多將軍仍然喜歡使用家鄉(xiāng)的粗棉大布床單、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陳錫聯、韓先楚等一直使用家鄉(xiāng)“紅安大布”的生活用品。
門前停著一輛“七里坪樂隊”三輪摩托貨車的房間里,兩位老先生一個在操琴一個在彈電子琴,他們熱情邀我伴唱一曲《瀏陽河》。我的心臟,一會兒在陽光下歡跳,一會兒為烈士犧牲而悲傷。想來,眼前的塵世靜好和遠去的壯烈就是這么撞擊纏繞著每一個踏人者吧?
入夜,七里坪超市前跳廣場舞的人群散了,小鎮(zhèn)一片鄉(xiāng)村的靜謐和暗黑;清晨,是在沙沙雨聲中醒來的,出門感到了來自山里的那絲涼意。
而黃安縣城的夜美了許多,被燈光鑲嵌的紅安一橋二橋映亮一河波光粼粼。伸向水中宛若仙境的小亭里,隱隱有情侶在喃喃私語,空氣里都是甜蜜。
是的,我們好好地生活,不忘過去,是對先烈們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