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良
《胡同文化》是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為其攝影藝術(shù)集《胡同之沒》所寫的序言。但汪先生并未從攝影藝術(shù)的角度落筆,既不說明光與影的交匯和諧,也不論及構(gòu)思、線條、色彩的運用。而是由影集表現(xiàn)的對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最后揭示序言主旨:“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文中流露著復(fù)雜的情感復(fù)雜:有對胡同往日輝煌的懷念,有對胡同衰敗的無可奈何,有對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傷感,有對沖擊胡同文化的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不可抗拒之勢的贊嘆,還有對取代胡同文化的高樓文化的擔憂……
《胡同文化》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小品文。軼聞?wù)乒?,?nèi)涵豐富;結(jié)構(gòu)獨特,耳目一新;語言雅俗共賞,讀之不累;細細品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要想把這篇課文上成真正有效的閱讀課,應(yīng)當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呢?請看下面教學目標的升格過程。
原有目標(源自某省優(yōu)秀課教案)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的相關(guān)情況,胡同、文化的相關(guān)知識。(認識)
2.了解序言的一般知識。(認識)
3.點撥概括要點的方法。(掌握、運用)
能力目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胡同的特點和胡同文化的內(nèi)涵。(獨立)
2.體會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對北京胡同文化的復(fù)雜情感。(模仿、獨立)
3.探究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模仿、獨立)
情感目標:
1.感悟本文濃郁的文化氣息,使學生受到醇和的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反應(yīng))
重點是理解運用知識的關(guān)鍵,也是探索實踐操作訓(xùn)練,形成能力的依據(jù)。
本課時重點是:
1.點撥概括要點的方法,并嘗試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胡同的特點和胡同文化的內(nèi)涵。
2.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使學生受到人類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人文教化。
[升格思路]
首先,應(yīng)當肯定在相關(guān)目標后面的括號中解說其學習類型,如“認識”“掌握”“運用”“獨立”“模仿”之類,可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邏輯混亂,彼此糾纏?!蔼毩ⅰ薄澳7隆迸c“認識”“掌握”“運用”不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掌握”與“運用”也不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二是浮淺模糊,不能操作?!罢J識”而不運用,不可以作為教學目標;“掌握”與“運用”雖然指向操作,但表述籠統(tǒng),仍然不能操作。至于“了解”“體會”“感悟”等心理動詞與“探究”“概括”等行為動詞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其次,一課時教學目標太多,多則無用。一課時只能教學生掌握一個語文閱讀原理或一個語文閱讀規(guī)則。不需要列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感情目標”三大類別,“知識”是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不是課堂教學目標;“感情”是滲透在達成目標過程了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內(nèi)容,也不是教學目標?!澳芰Α碧\統(tǒng),得通過操作體現(xiàn)出來。
第四,“教學重點”就在具體的“教學目標”中,或“教學目標”就是“教學重點”的表現(xiàn),不要把兩者割裂開來。
第五,“點撥概括要點的方法”與“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使學生受到人類文化的濡染和熏陶”,都是教學方法,不能放在目標中。教學目標是學生課堂學習結(jié)果的預(yù)期,是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描述,不得描述教師行為。
根據(jù)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四種課的基本要求,擬對上述“原有目標”進行升格,分別設(shè)計以下四種課的教學目標。
[升格目標]
“表達方式理解遷移課”教學目標
舉例陳述“話題呈現(xiàn)后不立即解說,而從反面寫起”“寫到必要的時候轉(zhuǎn)到正面來解說”的“‘但是文展開”的表達方式,指出其騰挪跌宕與曲盡其妙的藝術(shù)效果。
[具體例說]
[第七段,開篇呈現(xiàn)“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話題,但作者“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解說暫且不寫,而從反面寫起。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連用幾個例子進行解釋之后,用“但是”一轉(zhuǎn),轉(zhuǎn)到“平常日子過往不多”的話題上。不過,這解說還不夠明確,作者再用“但是文展開”的寫法往下說。仍然從背面寫起,先概述北京人是如何 “會友” 的上面,緊接著用大量筆墨寫棋友、酒友、鳥友。在結(jié)束“會友”的三種形式時又一轉(zhuǎn),轉(zhuǎn)到“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明確解說上,進而完成“北京人各自顧各自的文化心態(tài)”的寫作主旨。這樣行文方式既顯波瀾,騰挪跌宕;更顯邏輯,曲盡其妙。
“文化”知識積累: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說,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屬于文化的范疇。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即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shù)、教育、科學等等,同時也包括社會制度和組織機構(gòu)。
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的區(qū)別是: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guān)于物質(zhì)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jié)果的部分,側(cè)重于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jié)果。當然,這里的物質(zhì)層面不是指任何物質(zhì),而是人作用和影響了以后的物質(zhì),不包括未經(jīng)人作用的自然物。
“寫作對象理解讀法遷移課”教學目標
陳述運用“尋找特點概括句”“區(qū)別整體屬性句與具體特點句”“分別概括整體屬性與具體特點”的讀法,解讀北京胡同或北京胡同文化的整體屬性與具體特點的方法。
[具體例說]
(胡同)第一步,分別在1、2、3、4、5段找到胡同特點的概括句,“北京胡同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胡同有的很寬闊……有些胡同很小……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wǎng)絡(luò)……很方便,但又似很遠”“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第二步,經(jīng)過綜合比較,區(qū)別第1段結(jié)尾“北京胡同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一句,為胡同整體屬性概括句,其他五句為胡同的五個具體特點句。第三步,概括胡同整體屬性,即北京胡同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與北京人的思想;概括胡同具體特點,即正南正北方向、取名的眾多來源、寬窄的大小與數(shù)目的多少、胡同與大街有聯(lián)系、胡同和四合院的聯(lián)系。
(胡同文化)第一步,分別在6、7、8、9、10段的開頭,找到胡同文化特點的概括句“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zhì)要求不高”“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第二步,經(jīng)過綜合比較,區(qū)別第6段的開頭句“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與第10段的開頭句“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為胡同文化的整體屬性句,其他四句為胡同文化的四個具體特點句。第三步,概括胡同文化整體屬性,即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其精義是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的“忍”; 概括胡同文化具體特點,即“安土重遷”“向往獨門獨院”“易于滿足”“不愛管閑事”。
字詞積累
1.給5個字注音
房檁lǐn 禮數(shù)shù 鑷niè子 安土重zhòng遷 棱léng角
2.解釋10個詞語
安土重遷:穩(wěn)定安適的居住環(huán)境,不愿輕易地搬遷。形容對鄉(xiāng)土的留念。
國子監(jiān):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gòu),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冷眼旁觀:指用冷漠或冷靜的態(tài)度,置身事外觀看其發(fā)展。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對事情漠不關(guān)心。
安分守己:安分,安于本分;守己,約束自己。形容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
逆來順受:逆,同愿望相反,與方向相反,與“順”相反。對外面來的壓迫、欺負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順從、忍受的態(tài)度。形容性格怯懦,不敢斗爭。
奉公守法:奉,尊重,信仰。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比喻以公事為重,不違法徇私。
憑吊:對著遺跡、墳?zāi)沟葢涯睿ü湃嘶蚺f事)。
低徊:留戀。
離披:衰殘,凋敝。
“作者情意理解讀法遷移課”教學目標
陳述運用“揣摩作者在敘述中流露感情”“抓住作者議論抒情的句子”“區(qū)分喜愛、贊賞與復(fù)雜的懷舊、反思甚至傷感的兩種感情”的讀法,解讀作者對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所抒發(fā)的不同感情的方法。
[具體例說]
(喜愛、贊賞)第4段,揣摩“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敘述之中,流露出來的胡同對人們生活的既方便又安靜的喜愛與贊賞的感情;抓住這一段“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的議論抒情,概括作者對胡同給人們帶來安靜環(huán)境的喜愛與贊賞之情。第2段,揣摩“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過一個啞巴”“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敘述之中流露出來的對胡同名稱來源的趣味豐富的喜愛與贊賞之情。第8段,抓住“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zhì)要求不高”的議論抒情,概括作者知足常樂的欣賞之情。
(懷舊、反思甚至傷感):第6段,揣摩“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的敘述中,流露出來的懷舊與反思之情。抓住這一段“但是他們舍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的議論抒情,概括出作者對“安土重遷”的“封閉文化”的理解與反思。第17段,揣摩“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的敘述之中,流露出來的懷舊與惋惜之情。第18段,抓住“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chǎn)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的議論抒情,概括作者作者深切的懷舊與纏綿的傷感之情,以及告別胡同文化的毅然和理智之意。
文學常識積累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其散文《端午的鴨蛋》和《胡同文化》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表達方式理解讀法遷移課”教學目標
舉例陳述運用“發(fā)現(xiàn)不同一般”“評析表現(xiàn)特點”“聯(lián)想語文名詞”“評析表達效果”的讀法,解讀文中語言具有京味兒的方法。
[具體例說]
例如“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第一步,發(fā)現(xiàn)這句不同于一般表述,一般表述得急于解釋,或直接回絕,但本句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第二步,評析特殊的表現(xiàn),一是慢條斯理、不火不慍地解釋“忍”的原因;二是用再通俗不過的睡覺作比喻,勸人勸己“別煩躁,別起急”。第三步,聯(lián)想合適的語言風格的名詞術(shù)語,如“平白樸素”“口語性強”“富于表現(xiàn)力”。第四步,將語言風格名詞術(shù)語帶到原話中,評析其表達效果?!捌桨讟闼亍?,比喻通俗,化緊張于輕松;“口語性強”,全用短句,生動活潑,真切感強;“富于表現(xiàn)力”,含意豐富,哲理在其中。而“北京人,真有你的”的議論說半句,留半句,嗔怪與無奈蘊含其中,真是妙不可言。
形象化句子積累:
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過一個啞巴。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
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fā)出噌的一聲。
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塊規(guī)成圓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
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升格回顧]
四種課的教學目標都指向遷移運用,而且是語文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因此要兩個大忌,一忌不遷移運用,以認知理解為目標;二忌不教閱讀本領(lǐng),以文本內(nèi)容為目標。若有教師目標設(shè)置犯了這兩個大忌,即使尚未上課也能知道他這一課必然無效。試想不教學生學習閱讀本領(lǐng),即使把文本內(nèi)容搞全、搞深與搞透,又有何用?高考、中考還會考其文本內(nèi)容嗎?即使教學生學了表達方式、閱讀方法,如果只理解不遷移,不讓學生進行實踐運用,也沒有效果可言。升格目標中“寫作對象讀法遷移課”“作者情意讀法遷移課”“表達方式讀法遷移課”的教學目標,都指向閱讀方法遷移,都符合有效課堂的要求。
這里有必要把“表達方式理解遷移運用課”與“表達方式讀法遷移運用課”區(qū)別一下,因為兩種課都是以表達方式為中心,容易產(chǎn)生混淆。前者是讓學生把剛學到的某種表達方式的理解,遷移到新文本表達方式的解讀之中,后者是讓學生把剛學到的某種表達方式的理解的閱讀方法,遷移于新文本這方面讀法的解說之中;前者讓學生用寫法來解讀寫法,后者讓學生用讀法來解說讀法;前是者表達方式“是什么”的遷移運用,后者是對表達方式“是什么”而“怎么讀出來”的遷移運用。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宜興市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