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榮麗卿 趙美
摘要:大學新任老師授課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新任老師授課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對新任老師提高授課質(zhì)量有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新任老師;授課水平;問題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7-0172-02
大學新任老師授課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通過崗前培訓后,新任老師即將走上三尺講臺,要想講好一堂課,絕非易事。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的轉(zhuǎn)化。
新任老師在授課時,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我們將這些共性問題總結歸納出來,并提出了一些粗淺的建議,以期對新任老師有所啟發(fā)。
問題一:教學互動“層次低”。教學互動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和“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xiàn)“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有的新任老師對教學互動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為教學互動就是課堂提問,因此,課堂上提問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過于淺顯,答案顯而易見;有的過于深奧,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還達不到,致使無從尋找答案。單純依賴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互動,教學互動層次明顯偏低。
教學建議:教學互動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教育的本質(zhì),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方法的重塑與創(chuàng)新[1]。在規(guī)劃和實施教學互動時,要把握好教學互動的深度。首先,要順應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體認與學習規(guī)律,準確把握他們的知識架構和現(xiàn)實期望,搞清楚授課對象需要解決哪些困惑,消除哪些誤區(qū);其次,教學互動并非提問一種形式,情景模擬、案例討論等在內(nèi)的各種互動方式都值得嘗試。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三多三鼓勵”,即“多啟發(fā)、多直觀、多實踐”,“鼓勵提問、鼓勵積極探討、鼓勵提出自己靈光新奇的想法”,真正讓互動有“動”、交流則“深”。
問題二:教學沒思路,理論、實踐“一頭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不注意理清教學思路,有的老師偏重理論,一次課下來,講得學生昏昏欲睡;有的老師則選擇少講或不講理論知識,只講實踐,實務方法教了一大堆,眼花繚亂,學生卻收獲寥寥。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教學建議:研究認為,學生對教師授課思路的滿意度越高,則其對該課程的收獲度越大[2]。新任老師要注重讓學生掌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選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趨勢性的問題,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深入研究,建立以強化專業(yè)實踐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應用思維及能力培養(yǎng)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現(xiàn)實與實踐,認識和理解理論原理,進而運用原理、規(guī)律去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實現(xiàn)在二者的相互促進中完成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
一門課程一般包括史、論、專三個方面,教師首先要細講發(fā)展背景及過程,讓學生了解淵源;其次要多講價值作用,讓學生認識其重要性;再是要講清制度規(guī)范,學生們才有章可循。
問題三:授課對象“一鍋煮”。授課對象不同,老師所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所謂“因材施教”。然而,有些老師并沒有考慮不同授課對象的特點,教學方式方法一成不變[3]。事實上,學生在專業(yè)、經(jīng)歷、閱歷、年齡以及對知識的需求等等各方面差異都很大,他們的需求各不相同。不對授課對象進行區(qū)分,將所知的東西“一股腦地倒出來”,學生往往收獲不大、印象不深。
教學建議:老師要摸清授課對象對知識的需求層次,選擇好教學切入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nèi)容,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專題教學和系統(tǒng)性教學結合起來,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如果學生對該類課程屬于初次接觸,認識層次不深,宜采取理論講授、情景模擬、示范等方式進行,培養(yǎng)其對該類課程的基本分析思路和解決一般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果學生對該類課程已經(jīng)很熟悉,對相關知識有了較深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宜采取理論探討、案例分析、問題研討等方式進行,提升其分析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問題四:教學手段“賓奪主”。隨著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jīng)成為廣大老師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在使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方式更靈活、效果更生動的同時,卻存在著喧賓奪主的問題。比如:有的老師課件做得很漂亮,色彩艷麗、動畫插圖,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師過分依賴課件,忽視了板書設計,從頭至尾都沒有板書或板書寥寥無幾,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什么知識點都沒有記下來;有的老師課上講的少,主要組織看電影和聽一些講座,幾個課時就這樣在學生的“聚精會神”之中度過了。這種教學方式看似活潑、吸引人,但卻是只注重了形式,忽視了效果。
教學建議:教學方法的運用既要有藝術性,又要有科學合理性,只有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和諧統(tǒng)一,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要防止單純追求形式上的“出彩”,對多媒體使用過多、過濫和過度依賴,讓多媒體搶了老師的“風頭”。因此,多媒體教學要采用,但要本著適當、適時、適量的原則,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要堅持為授課內(nèi)容服務、與講授銜接、講求教學效果,精美課件要與規(guī)范板書相得益彰,圖像視頻要與老師講解相輔相成,課堂學習要與課下觀看經(jīng)典影視互為補充[3]。
問題五:課堂管理“任爾行”。良好的課堂秩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前提和重要保障,但部分老師不太重視對課堂秩序的管控[4]。具體表現(xiàn)為:老師只顧在臺上埋頭講課,學生下面說話、睡覺、看雜志,甚至隨意進出教室。經(jīng)了解,有的新任老師在課堂管理上存在一些誤區(qū)。如有的老師認為學生不聽講是他們自己的事,管理他們會打斷上課思路,萬一對方不聽,還容易激發(fā)矛盾,會導致學生在授課質(zhì)量評估時給個差評,得不償失;有的老師表示學生上課睡覺說明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掌握了,沒必要叫醒他們;還有的認為加強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工作,與老師無關。
教學建議:作為老師一方面要敢于指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現(xiàn)象和行為,耐心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時將課堂情況反饋給學生管理部門,以便加強針對性批評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備課授課,開頭引人入勝,過程高潮迭起,結尾發(fā)人深省,講課信息量大,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學生聽課自然會興趣盎然,課堂紀律自然會井然有序。
對于一名新任老師,要上好一堂課,絕非易事,這需要新任老師平時注意磨礪,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上出好課,上出精品課。
參考文獻:
[1]陽信生,羅湖平.觀念、制度、技術:現(xiàn)代大學復合型教學互動模式系統(tǒng)建構問題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9):48.
[2]張輝,韓晶晶.基于對應分析模型研究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收獲度的關系[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6):10.
[3]趙丹.大學青年教師提高授課水平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127.
[4]胡美琴.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J].新余學院學報,201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