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宣華
巧姐是小區(qū)出了名的好兒媳,她婆婆逢人就說,她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上天賜予她一個這么好的媳婦,比親閨女還親。
巧姐并沒有和婆婆住在一起,按照她自個兒的話說就是,要和婆婆保持“端一碗湯的距離”。這湯不能太熱,熱了燙嘴;也不能太涼,涼了寒胃。于是買房子時,她特意要求丈夫把積蓄下來可買一套面積稍大些房子的錢勻開來,買兩套小面積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公婆住。這兩套房子的間距就是她說的“端一碗湯的距離”。
巧姐就是巧姐,她的巧就在于她善于巧妙地經(jīng)營婆媳之道。其實,剛結(jié)婚那陣子,她不是沒有遇到婆媳危機。上班時間的每天中午,她都去婆婆家吃午飯。一天中午,她急匆匆下班去婆婆家,拿了一把香菜。進屋才驀然想起,婆婆不喜歡吃香菜。眼看婆婆就要面露難色,機巧的她連忙和聲細語地說:“媽,香菜開胃,你每天都吃得那么少,我擔心媽都沒吃飽呢。這點香菜是我特意挑選買來給媽的?!贝猴L化雨,被她這么一說,婆婆心里立馬漾開了花:“難得你有這孝心,媽學著吃,媽學著吃。”
婆媳之情往往都搭建在一件件柴米油鹽事上。巧姐喜歡給婆婆買禮物,哪怕這禮物小到幾根香菜、一把蔥蒜,總是樂得婆婆立馬想飛到院子里與一群大媽分享,說自己的兒媳又給自己捎來了什么什么東西。巧姐的愛人是我朋友,我常去她婆婆家蹭飯吃。巧姐說,打那次完美化解“香菜危機”后,她婆婆就愛上了香菜,成了一發(fā)不可收拾的香菜擁躉。
香菜拌牛百葉、香菜拌花生米、香菜蛋花湯、香菜牛肉羹……巧姐婆婆把香菜的提味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墒?,我的友人卻在一次不經(jīng)意間告訴我,說他愛人巧姐在那次帶香菜之前其實也是不愛吃香菜的。
為這事,我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要向巧姐求解。每次,她都神秘兮兮笑而不語。還是我那位朋友經(jīng)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給我“揭了秘”:巧姐其實是個“馬大哈”,那天下班原本想買點水果或是什么回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身上沒帶錢,快到家時正好發(fā)現(xiàn)有個賣香菜的挑夫,便用她的甜言蜜語“討要”了幾根帶回家。
后面,什么都不必說,什么都可以預(yù)想了。平日里從不求人的巧姐為了愛可以放下身段,為了愛可以改變自己飲食習慣。原本不喜歡吃香菜的一對婆媳卻因為香菜情更進了一步,讓我不得不贊嘆巧姐的巧,怪不得她會成為婆婆心目中比女兒還親的好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