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鳴,胡建超,劉佳琳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骨傷二科,四川 瀘州 646000)
麻痹性腸梗阻亦稱無動力性腸麻痹,是因各種原因影響腸道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平衡,或影響腸道局部神經(jīng)傳導,或影響腸道平滑肌收縮使腸管擴張,蠕動消失[1]。本研究用雞鳴散腹部熨燙治療脊柱術(shù)后麻痹性腸梗阻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2例;年齡36 ~73 歲,平均(53.5±12 )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1~87歲,平均(59.1±1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脊柱后路手術(shù)(包括胸腰椎間盤突出、胸腰椎管狹窄、胸腰椎骨折等后路手術(shù)),麻痹性腸梗阻符合文獻麻痹性腸梗阻[2]。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文獻標準[3]。①出現(xiàn)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②查體:腹部膨隆、壓痛,無反跳痛,無肌緊張,腸鳴音不足1min;③腹部立位X線片可見氣液平面或腹部CT檢查有腸壁水腫、增厚、粘連,腹腔內(nèi)滲液及腸腔內(nèi)積液等表現(xiàn)。
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zhì);②不能耐受腹部按摩;③有其他并發(fā)癥可影響到療效觀察。
兩組均予禁飲禁食,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營養(yǎng)支持、控制感染。
對照組用大承氣湯(麩炒枳實36g,姜厚樸36g,芒硝24g,大黃36g)500mL灌腸,每日2次。
觀察組用腹部雞鳴散熨燙療法。藥用大黃30g(酒蒸)、桃仁15g、當歸尾15g。將藥物打碎混裝于自制布包內(nèi),制成直徑為15cm,厚7cm的球形藥包(封口),用噴壺裝溫水將藥包表面噴濕(噴水量為30mL)噴灑要均勻。使用前放入微波爐內(nèi)高溫加熱7~8min,藥包溫度60~70℃時取出使用。將雞鳴散藥包置于患者腹部,溫度高時首先采用雀啄法沿結(jié)腸解剖位置順時針輕點皮膚,動作宜快,用力宜輕,在同一部位停留時間不超過2秒,以免燙傷。溫度下降后用力均勻,用回旋運動方法按照結(jié)腸解剖位置順時針方向做15次,再逆時針方向做10次,再用來回推燙方式由劍突部直線向下5次。力量逐漸增強,同時速度減慢,起到局部按摩的作用。持續(xù)按摩15min。溫度下降至能夠忍受的程度后將雞鳴散藥包置于左下腹,停留20min。每日2次。
觀察治療后綜合療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改變情況。麻痹癥狀包括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麻痹體征包括腸鳴音開始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
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文獻制定療效標準[4]。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恢復,腹部X線影像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體征得到減輕,有腸鳴音,有排氣、排便,腹部X線影像有所改善。無效:癥狀、體征未見好轉(zhuǎn),腸鳴音極弱或不能聞及,無排氣、排便,腹部X線影像未見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麻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麻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麻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嘔吐消失時間 腹脹消失時間 腹痛消失時間觀察組 30 1.2±1.3△ 1.8±1.6△ 1.7±1.5△對照組 30 3.3±1.6 3.5±1.1 3.7±1.3
兩組治療后麻痹體征消失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麻痹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d,±s)
表3 兩組麻痹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腸鳴音恢復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觀察組 30 2.3±1.6△ 2.6±1.5△ 3.3±1.9△對照組 30 4.5±1.1 4.7±1.3 5.1±2.1
骨斷筋傷,脈絡(luò)受損,血溢脈外,瘀血蓄積腹中,血瘀氣滯,氣機失常,胃腸傳導功能失常而致便秘。脊柱手術(shù)常常會導致元氣受到損傷,以致氣虛和血行不暢,術(shù)后胃腸動力的改變,自主神經(jīng)的作用,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和激素作用,炎癥作用導致麻痹性腸梗阻[5]。治療要點是恢復胃腸動力,糾正腸梗阻所引起的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失調(diào),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控制感染等[6]。治擬行氣活血、攻下逐瘀?!豆沤襻t(yī)統(tǒng)》卷九十三中記載雞鳴散藥物組成為大黃(酒蒸)30g,桃仁7粒(去皮、尖),當歸尾15g。方中當歸尾活血養(yǎng)血,桃仁活血祛瘀,生大黃清熱瀉火、通下積滯。功能主治跌打損傷,瘀血凝積,痛不可忍,大便秘結(jié)者。
熨燙療法是將蓄熱物質(zhì)加熱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患者身上的特定部位來回移動或反旋轉(zhuǎn)按摩。該方法操作簡單、副作用?。?]。
雞鳴散腹部熨燙用于預防脊柱術(shù)后麻痹性腸梗阻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