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農干橋學校 翟倪濛
愛好釣魚的人都知道定位浮漂很重要,它能讓你找準底窩的位置,釣到更多的魚。目前常用的定位浮漂是在細繩的一端系有重物,在另一端系有泡沫、塑料瓶等小漂浮物,使用時先測量水深,再根據水深確定細繩長度,然后放在恰當的位置作定位標志。但是,這對測量水深要求較高,如果測量不準或者放的位置出現變化,就會因為細繩過短沒入水中而看不到,或者因為細繩過長漂移到別處而造成位置不準。
在學校一次科技活動中,同學提出了這個問題,并經過兩個多月的研究發(fā)明了自動尋底定位浮漂。我也做了一個,使用效果不錯,魚線能根據水深自動調節(jié)長度,保證浮漂一直浮在水面。但我發(fā)現一個問題——自動調節(jié)時魚線要繞過滑輪,如果魚線較粗或較硬就會導致滑動不暢,如果魚線太細太長又容易打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決定制作新型定位浮漂。
學習了《潛水艇沉浮的秘密》后,我了解到當浮力大于重力時,潛水艇浮在水面上;當浮力等于重力時,潛水艇懸浮在水中;當浮力小于重力時,潛水艇沉到水底。我靈機一動:如果把在水中所受浮力不同的兩個浮漂連接在一起,重力比浮力大的沉在水底,起固定作用,重力比浮力小的浮在水中,起調節(jié)作用,應該可以解決魚線較粗或過細而導致的問題。
我與老師、同學討論后確定方案可行,便設計了草圖。
根據設想,我在漁具店購買兩個浮漂,找來3米長塑料細繩和1米長6號魚線。由于使用新型定位浮漂時魚線不用滑動,所以可以用較粗的6號魚線,它雖然有點硬,但能承受一定的拉力,用太粗的魚線就大材小用了。兩個重物用小石塊代替。
接著,我用彈簧秤稱得小石塊的質量約為40克,要使浮漂能浮在水面上,浮漂所受浮力要比重力大,經過試驗,我覺得浮漂質量為25克為好,并制作出來。然后我制作在水中所受浮力比重力小的浮漂,因為這個浮漂要沉入水中,所以質量為50克為好。
如何把兩個浮漂連接在一起呢?這可難倒我了。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在上浮漂的重物和下浮漂上各用鉛絲做一個環(huán),然后讓線分別穿過去,這樣就有兩個滑動點,確保兩個浮漂始終在一條線上。同時,上浮漂線用1米長的6號魚線,保證調節(jié)高度在1米內,下浮漂線用3米長的塑料細繩,可在最大深度4米的河中使用。新型定位浮漂制作完成。
我和老師、同學去河邊試用新型定位浮漂。我們先在水深約為2米處試驗,把下浮漂線放到 1.5米長,將上浮漂扔到水里,魚線能根據水深自動調節(jié)長度,保證上浮漂一直浮在水面。再到水深為3~4米的地方試驗,將下浮漂線放到3米多長,將上浮漂扔到水里,上浮漂也一直浮在水面。然后到有流水的地方試驗,將下浮漂線長放,將上浮漂扔到水里,開始時上浮漂浮在水面,但過了一會兒沒入水中了,我們趕緊將新型定位浮漂撈上來,發(fā)現魚線與下浮漂纏在一起了。經過分析,我們覺得可能是下浮漂太大,水流動時與浮漂線纏在一起,于是用泡沫當下浮漂,并且縮小體積,把鉛絲環(huán)去掉,在泡沫中心穿一個孔,讓魚線從孔中穿過去。最后試驗時,新型定位浮漂能抗流水了。
新型定位浮漂結構簡單、調節(jié)靈活、使用方便。使用新型定位浮漂時,只要知道大概水深,在指定位置將它放入水中,魚線就能根據水深自動調節(jié)長度,保證上浮漂一直浮在水面。需要注意的是,水深不能超過浮漂線總長度,調節(jié)范圍不能超過上浮漂與下浮漂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