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松鼠云無心
茶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飲料。所謂“茶為國飲”,絕對不會是日本茶道式的繁復,而是北京大碗茶、成都麻將館中的蓋碗之類的存在。而對于整日奔波的人,那些“接地氣”的喝茶方式也依然“奢侈”了一些。保溫杯泡茶,居然成了“中年油膩男”的標志。
對于習慣了喝熱茶的中國人,保溫杯的確提供了一種便攜的泡茶方式。不過,坊間又傳出了“保溫杯泡茶有害健康”的說法,甚至有人說“長期使用保溫杯泡茶,可能致癌”。李清晨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怕死是無限的。但凡“可能致癌”的傳說都會匯入無限的“怕死可能”,在許多人的“有限生命”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保溫杯泡茶,真的那么可怕嗎?簡單粗暴地說:“保溫杯泡茶有害”的理由都是牽強附會的臆想。提到“保溫杯泡茶有害”,人們提出了種種理由。下面來解析常見的兩種:
有人說是保溫杯中的高溫破壞了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和咖啡因等“營養(yǎng)成分”,因而有害健康。首先說,“破壞營養(yǎng)”跟“危害健康”之間,隔著遙遠的距離;其次,茶樹鮮葉中有些維生素,不過制成干茶已經(jīng)所剩無幾。不信的人可以去查查營養(yǎng)數(shù)據(jù)庫,里面有一些茶葉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比如大家經(jīng)常說的維生素C,每100克綠茶中只有十幾毫克,而紅茶中的含量甚至更低。一般人每天也就用幾克到十幾克茶葉,其中的維生素C少到可以忽略。其他的維生素情況也差不多。至于茶多酚,要發(fā)生的變化在制作過程中已經(jīng)發(fā)生得差不多了,水溫高低時間長短影響已經(jīng)相當有限。
其實,茶多酚的“變化”是變成茶黃素和茶紅素——從一種形式的抗氧化劑變成另一種而已。如果說這種氧化會“破壞營養(yǎng)”甚至“有害健康”,你讓在加工過程中就已經(jīng)徹底氧化的紅茶和黑茶情何以堪?
至于高溫破壞咖啡因就更是莫名其妙。且不說大家并不怎么把咖啡因當做“營養(yǎng)成分”,而且它很穩(wěn)定,并不會被開水“破壞”。實際上,茶只是一種“有風味的水”,所謂的“營養(yǎng)成分”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糾結(jié)。能對身體產(chǎn)生影響的成分,基本上只有咖啡因和茶多酚。它們在保溫杯中存放的時間長點短點,對于健康其實也沒啥明顯影響。
這種說法更是奇葩。“茶垢”是茶水中的成分沉積在茶杯壁上,并沒有什么具有“腐蝕性”的成分。保溫杯的內(nèi)壁都是不銹鋼等惰性材料,如果茶水中的成分能夠“腐蝕”它,那喝到肚子里豈不是更加危險?
茶水的風味取決于茶葉的種類、茶葉與水的比例、水溫與沖泡時間、水質(zhì)等等。用保溫杯泡茶,相當于大大延長了沖泡時間并且高溫。這使得茶中可溶成分溶出得極為充分,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充分溶出就使得苦澀味更為突出。
但這并非不能解決。不同的茶葉苦澀程度不同,比如白茶和普洱熟茶就不像綠茶和普洱生茶那么容易泡得苦澀。此外降低茶葉與水的比例,也能夠降低苦澀而獲得比較好的風味。也就是說,用保溫杯泡茶不要照搬通常泡茶的方式,要對茶葉種類和茶葉量進行適當調(diào)整, 也就可能避免長時間高溫帶來的風味欠缺。
保溫杯的作用是隔熱,并不一定要保持開水。用保溫杯泡茶,還可以用下面的變通方式:
1.泡好茶水再裝進保溫杯。按照正常的方式?jīng)_泡出好喝的茶水,把茶水倒出來裝進保溫杯,也就相當于把茶水留在了“好喝”的狀態(tài)。雖然此后茶水中的茶多酚還會發(fā)生氧化而對風味口感有一定影響,不過跟保溫杯中一直有茶葉的方式相比,風味會好得多。
2.溫水甚至冷水泡。如果不是非要喝高溫的茶水,那么用溫水和涼水都可以泡茶。雖然水溫不高,但因為時間長,茶葉中的風味物質(zhì)還是能夠被充分浸取出來,獲得好喝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