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福明 董思佳 吳忌 黃子洋 唐小松 王雯
摘要:目的 觀察活血化瘀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VAS疼痛評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的影響。方法 觀察84例符合診斷中醫(yī)辨證屬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照組42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活血化瘀類中成藥。觀察治療2周后臨床療效、VAS疼痛評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進行評定。結果 治療2周后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IgG、IgM指標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2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92.85%,高于對照組8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活血化瘀中成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明顯減輕其腰腿疼痛,改善其行走及活動功能,其作用機制與血清IgG、IgM有相關性。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活血化瘀;免疫機制;Ig G;Ig M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7-0034-02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作為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它的發(fā)生機制受多因素、多環(huán)節(jié)的影響,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是在椎間盤退變、變性的基礎上,經過反復過度的不良機械負荷或創(chuàng)傷作用,引起纖維環(huán)破裂,繼而發(fā)生髓核突出[1]。屬傳統中醫(yī)學的“腰腿痛”、“痹證”等范疇,中醫(yī)藥治療LDH有一定優(yōu)勢,本院應用鄭氏傷科理論,在鄭氏傷科用藥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傷痛片等為代表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在臨床中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F進一步以免疫學指標為評價標準,觀察活血化瘀中藥對本院于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納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診治患者共84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治療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5~75歲,平均(37.45±2.76)歲;病程1~13 a,平均(7.82±1.71)a。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6~76歲,平均(37.43±2.22)歲;病程1~13 a,平均(7.50±1.69)a。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診斷標準來篩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經影像學診斷確診,X線攝片檢查顯示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直腿抬高和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減弱,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等臨床癥狀。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CT或MRI檢查顯示為椎間盤突出、脫垂;(3)中醫(yī)辨證屬氣滯血瘀型;(4)年齡20-60歲。
1.4 排除標準 (1)游離型或重度椎間盤突出,壓迫馬尾神經而出現馬尾綜合征者;(2)嚴重椎管狹窄;峽部裂和重度骨質疏松者;(3)LDH手術后復發(fā)者;(4)合并精神疾患患者;(5)腰部有化膿性感染、開放性傷口;(6)孕婦;(7)合并肝腎疾病、呼吸系統、脊椎結核、腫瘤、糖尿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極度衰弱者等情況。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1.1 臥床制動 所有患者均予臥床,以緩解肌肉痙攣、降低椎間盤負荷。
2.1.2 藥物治療 靜脈應用脫水、減輕神經根炎性水腫藥物,如地塞米松、甘油果糖及七葉皂甙鈉等,常規(guī)劑量,運用3~5 d??诜幬铮簱∏榭诜黝惙晴摅w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物,常規(guī)劑量及用法。
2.1.3 針刺治療 每日1次,每周5次為1療程宜選取阿是穴、腰痛穴、后溪、腰陽關、腎俞、大腸俞、腰3、4、5夾脊、委中等;下肢疼痛可根據疼痛部位循經選取大腸俞、環(huán)跳、殷門、風市、陽陵泉、承山等穴。針刺手法用瀉法或平補平瀉,電針一連續(xù)波或疏密波為主,時間20 min[3]。
2.1.4 牽引治療 每日1次,每周5次為1療程采用電動牽引,據患者病情、體重、體質及性別采取不同牽引重量及時間:30~50 kg,15~20 min。
2.1.5 手法治療 每日1次,每周5次為1療程采用解除腰背肌痙攣、松解椎間關節(jié)韌帶、疏通經絡鎮(zhèn)痛手法。
2.2 治療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活血化瘀類中藥(采用本院院內制劑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傷痛片)。用法:七味三七口服液10 mL口服每日3次。玄胡傷痛片3~4片口服每日3次。療程:2周。其余治療同對照組。
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療前及出院治療結束后均檢測以下指標: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疼痛程度評定及臨床療效判定: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標準。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顯著性水準。
4 治療結果
4.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差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x±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4.2 2組治療前后IgG、IgM比較 治療前2組IgG、IgM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IgG、IgM評分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4.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2.85%,高于對照組8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5 不良反應
2組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6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診斷該病主要由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表現二者相結合,目前治療該病主要是手術治療,常用的椎間盤突出術式有髓核摘除、內固定、椎體融合等[4],但無論是哪種手術均存在風險,而且手術治療有可能發(fā)生椎間盤感染、血管或神經根損傷及術后粘連等并發(fā)癥,且癥狀易復發(fā),遠期預后不佳[5]。治療上,絕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可經非手術療法得以緩解或治愈。本院應用鄭氏傷科理論形成了以中醫(yī)綜合治療、中西醫(yī)結合的特色治療,運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效果的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傷痛片等為代表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可以達到標本兼治效果。
研究證實,在能夠產生慢性腰腿痛的常見骨科疾病中,只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血清中IgG,IgM水平有明顯升高[6],且血清中IgG,IgM升高的水平和腰腿痛嚴重程度密切相關[7],在重度或劇痛者血清中IgG和IgM水平較輕、中度腰痛者有顯著性增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IgG,IgM指標及療效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傷痛片等為代表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輔助治療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曾佳興,梁斌,腰椎間盤突出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8(11):1723-1726.
[2]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朱德軍,彭興甫,袁婉麗,等.中醫(yī)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對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23):4506-4509.
[4]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2042.
[5]羅云超,吳長喜.腰椎間盤突出癥415例臨床觀察[J].中國骨傷,2001,14(12):2.
[6]Spiliopoulou I,Korovessis P,Konstantinou D.IgGandlg Mconcentration in the prolapsed human in terverte b raldisc and sciatic aetiology[J].Spine(PhilaPa1976),1994,19(12):1320-1323.
[7]李青.突出腰椎間盤組織免疫復合物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9(5):486.
(收稿日期: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