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上力求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層次中反復獲得對所學知識的驗證,從而進一步深化和鞏固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只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扼殺他們的求知欲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不少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較難把握,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轉換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等,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更多的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才能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的,有許多視頻、圖像需要運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有些知識的演變過程也需要運用多媒體來演示。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數學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形象地呈現這些知識,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甚至不需要教師多講,學生就可以自己理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內容時,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用粉筆在黑板上繪制幾何圖形,還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由此可見,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非常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雖然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但是不能每節(jié)課都使用,而要根據具體內容有選擇地使用。
三、善用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一門藝術,無論哪門課程的教學,提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但是,要想使提問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為出發(fā)點,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設計和提出問題,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進入相應的學習中,進而高效率地掌握所學知識。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在設計問題時要從實際出發(fā),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和問題的邏輯性,而且還要問到關鍵處、重點處,使學生的理解由淺入深,以達到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