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君
摘要:聶榮臻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與軍隊建設實踐中,聶榮臻結合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在中國革命斗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中,其政治建軍思想不僅在革命斗爭時期為人民軍隊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對當今人民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聶榮臻 政治建軍思想 實踐貢獻
中圖分類號:E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222-02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作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聶榮臻在其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新中國的建立、為人民軍隊的建設、為國家國防科技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軍事思想方面給我們留下了40多萬字的寶貴文獻,他的軍事實踐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寶貴財富。探討聶榮臻的政治建軍思想,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政治建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特色和優(yōu)勢。在聶榮臻革命的一生中,他既是卓越的軍事指揮員,更是軍隊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毫不夸張地講,政治建軍一直伴隨著他的軍事思想與軍事實踐,他為人民軍隊政治建軍作出了獨到的貢獻。
一、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
(一)政治工作在革命軍隊中具有重要意義
1925年9月,聶榮臻受黨的派遣到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協(xié)助開展政治部的組織和宣傳工作,兼任政治教官,還擔任政治部“政治軍事月刊社編纂委員會”政治編輯主任。僅一個月后,他就在《黃埔潮》月刊第五期上發(fā)表《軍隊中政治工作的意義》的文章,闡明了革命軍隊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意義。他說:“一切革命軍隊在戰(zhàn)爭中之能取勝,它必具有兩個條件:首先,物質和技術方面——戰(zhàn)術上,組織上,及一切軍需品的供給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犧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爭,他決不是為那點薪餉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責任和戰(zhàn)爭的目的;反之,不知道本身的責任和戰(zhàn)爭的目的,徒以機械命令的驅使是靠不住的,尤其以每月十余元錢更不能買他的生命的?!币虼怂貏e強調,“軍隊中政治工作是如何重要喲,尤其是我們革命軍應當十分的準備著精神的戰(zhàn)具,以對待那強有力的帝國主義者”,“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政治部不是為撐門面的,是要真正成為軍隊者思想上的指導機關、教育機關,使革命軍人都能了解我們的責任是為中華民族解放而斗爭,為世界被壓迫的民族解放而斗爭,目的也即是為我們自己求解放而斗爭”。他希望黃埔的學生同志們“在軍事訓練之下,得著精神上的愉快,使我們成為活活潑潑有訓練有主義有革命精神的革命軍人”。[1]P1-4由此可見,聶榮臻比較早地看到了軍隊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意義,并對做好軍隊中的政治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二)重視黨和黨員在軍隊中的作用
聶榮臻非常重視黨和黨員在軍隊中的作用,他常常于戰(zhàn)爭之后總結經(jīng)驗得失。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后,時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的聶榮臻對廣州起義的經(jīng)驗教訓做了總結,在談到工作的缺點時就總結道:“黨的指揮機關缺乏指揮工作。在暴動的各種工作中間,幾乎見不著黨,除了個人的亂跳一場而外,沒有一個健全的組織機關來指導一切。”同時,他在總結中又談到要發(fā)揮黨員在軍隊中的作用,指出:“各部分軍隊情形都還好,教導團方面千多人僅有百多個黨員同志,動作起來都能做到行動一致,而且都勇敢,比之打夏斗寅時候要好得多。”[1]P8-11這說明,聶榮臻對于黨和黨員在軍隊中的作用是非常看重的。換言之,軍隊要有戰(zhàn)斗力,必須有黨的組織領導和黨員的先鋒作用。
(三)將思想政治工作置于軍隊建設的首位
聶榮臻論述了思政工作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軍隊在戰(zhàn)爭中取勝的一個必要條件。他說:“提高我們部隊的戰(zhàn)斗力,不外乎是從三個方面著手,即政治思想工作、訓練工作和裝備。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根本的,要大力加強?!盵1]P515在他看來,思想政治工作是軍事斗爭取勝的法寶,亦是軍隊戰(zhàn)斗力的根本源泉。因此,在革命隊伍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可提升戰(zhàn)士們的思想政治覺悟,摒棄“小我”思想;二可讓戰(zhàn)士們明白戰(zhàn)斗是為了自己的解放與幸福,民族解放是最偉大的終極使命;三可提升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斗榮譽感,為被壓迫的華夏民族而戰(zhàn)斗收獲的是莫上的光榮、人民的敬仰。
思政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戰(zhàn)士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聶榮臻通過思政教育實踐,普遍地提升了全軍戰(zhàn)士的認知。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個戰(zhàn)士都知道,當紅軍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蘇維埃新中國、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2]P163誠然,為了新中國、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就是革命者勇于獻身的政治目標,也是他們根本的政治思想、堅定不移的斗爭信念、戰(zhàn)斗力的不竭源泉,這就是小米加步槍的紅軍可以取得革命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當然,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如夷,戰(zhàn)斗的失利很容易沖散戰(zhàn)士們的斗爭熱情,然而聶榮臻領導的紅軍隊伍卻能斗志昂揚、永葆革命熱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聶榮臻同志的思政教導工作波及面廣,上至將士首領,下到普通戰(zhàn)士,幾乎遍及隊伍中的每一個個體,從而實現(xiàn)了全軍思政的一體化。全軍通過扎實的思想政治學習,獲得了一致的高政治素養(yǎng),他們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追求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也進一步堅定,而這種全軍一致的政治素養(yǎng)和革命信念便是應對挫折、走出失敗的力量來源。
(四)正確處理軍事工作與政治工作的關系
聶榮臻認為,軍事工作與政治不是對立的,而是分工與協(xié)作的關系。他擔任晉察冀邊區(qū)的司令員兼政委,將晉察冀邊區(qū)建設成為模范抗日根據(jù)地,對于軍事工作與政治工作的關系深諳其道。他說:“政治工作保證軍事任務的完成,這點做得還不夠,在有的連隊中,形成連長與政委分家現(xiàn)象。政治工作的權限與范圍,應在部隊中特別在新干部中進行教育,反對個別人互爭軍事政治地位高低的不正確觀點。”“政委雖負有軍政全責,但應側重部隊教育及黨的工作方面?!薄罢贫?,我們必須尊重,在處理問題時,指揮員可以提意見,但應尊重政委的最后意見,指揮員如不同意,可以將意見提到上級來解決,但未得答復以前,還應遵行政委的意見。我們要求軍事干部要學習政治,政治干部也要學習軍事。政治干部在操場上戰(zhàn)場上都有他的一定的位置”。[1]P125這段話非常清楚地道明了聶榮臻對正確處理軍事工作與政治工作的關系的態(tài)度,也確保了黨領導的軍隊在軍事、政治上的分工與統(tǒng)一。
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1927年9月,毛澤東進行了“三灣改編”,第一次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從此奠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之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聶榮臻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始終成為這一原則的堅定執(zhí)行者和模范踐行者。
第一,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聶榮臻是這一原則的積極倡導者。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他說:“我們組織起來的任何武裝,都是黨領導下的武裝,而不能說它是某某縣委的武裝。我們八路軍是黨領導的,我們是人民的軍隊,是屬于全體人民的?!盵1]P169在晉察冀時期,他對于軍隊的建設問題也有許多獨到見解,其中特別強調,“我們是繼承了過去紅軍的光榮傳統(tǒng),表現(xiàn)在政治委員制度與政治機關的建立與健全,保證黨在部隊中的絕對領導,保證各種政策的徹底執(zhí)行,保證了部隊的堅固團結與堅決執(zhí)行命令”。
第二,正確處理武裝與黨和政權的關系。我們的軍隊都是黨領導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從這個前提出發(fā),聶榮臻認為,政權是人民的,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建立的,因此,軍隊既要在黨的領導下,也是“政權的一部分,是由政權合法的形式來指揮的。它的性質與政權的性質是分不開的”。[1]P169在人民軍隊中,黨領導軍隊就是經(jīng)過黨的委員會與政治機關,并由政治委員具體組織實施,政委既是黨代表,也是政權的代表,代表黨執(zhí)行黨的政策,又代表政權執(zhí)行政權的權力。因此,“我們把武裝掌握在手里,那么這種軍事領導機關,是政權的,也就是黨的”,各級黨領導武裝,都是整體的,不能分作地方黨或其他什么黨,“黨就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黨的組織形式有不同,具體工作有不同,但這只是分工的不同,而任務是一致的”。[1]P170
第三,要堅決維護黨和領袖的權威。聶榮臻也是這一原則的堅定維護者。他堅決維護黨的權威,維護黨的領袖在軍隊中的權威。在紅軍長征期間,林彪不滿于毛澤東的指揮,要求撤換軍隊領導者,并極力勸說聶榮臻贊同他的要求,但遭到了聶榮臻的嚴厲批評和抵制:“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總司令,撤換統(tǒng)帥?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誰要造反,辦不到!”[2]P206張國燾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之后,企圖爭奪兵權,以槍指揮黨,對于這種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為,聶榮臻給予了堅決的抵制。由此可以看出,聶榮臻堅決支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立場是十分堅定的。正因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紅軍的團結才得以維系,長征的順利進行才有保證。
為進一步鞏固、強化黨在軍隊中的絕對領導地位,聶榮臻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軍隊建設措施。首先,完善隊伍中各級黨支部的建設,以發(fā)揮黨支部的堡壘作用;其次,把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的首長分工責任制,作為實現(xiàn)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制度;最后,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培養(yǎng),貫徹對馬列主義的學習,以提升自身理論修養(yǎng),鞏固無產(chǎn)階級觀念,形成科學的馬列主義思維方式,增強隊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聶榮臻軍事文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2]聶榮臻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3]聶榮臻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4]吳家華.聶榮臻的軍事思想與實踐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
[5]陳洪.聶榮臻的科技思想與實踐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
[6]聶力.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7]張亞斌,李冰梅,余紅軍.論聶榮臻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思想[J].軍事歷史,2014.
[8]李躍輝,余曙光.試論聶榮臻的政治建軍思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