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慧
?
北京市西城區(qū)中學體育設施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比研究
王華慧
(中北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北京市西城區(qū)10所中學的體育設施現(xiàn)狀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西城區(qū)的體育場地不能滿足中學的教學需求,學生人均占有場地率較低;在與《目錄》的比較中,能夠按照要求配備器材;限制學校體育設施發(fā)展因素依次是:經(jīng)濟條件、領導重視、上級要求、地理環(huán)境與辦學思想等。建議應以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體育設施的配備,鼓勵體育教師創(chuàng)新并自制體育器材,并加大有關體育經(jīng)費的投入。
北京市;西城區(qū);中學;體育設施
北京市做為全國體育模范城市,其教育資金與學校的經(jīng)濟條件也位居我國前茅,對全國的體育教學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嚴格執(zhí)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以及《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北京市西城區(qū)10所中學的體育設施現(xiàn)狀進行全面的分析, 并與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進行對比,闡述西城區(qū)各學校體育設施現(xiàn)狀,探討影響各中學體育設施建設與發(fā)展的主、客觀因素,提出改善各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途徑和方法, 為中學體育設施配備提供科學的建議。
研究對象為北京市西城區(qū)10所中學,分別是:北京市第八中學,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北師大附中,北京月壇中學,北京214中學,北京44中學,回民中學,育才中學,西城區(qū)外國語中學,北京156中學。其中區(qū)級學校3所,市級學校7所。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近10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資料,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問卷設計的參考。文獻主要來源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書籍查閱和網(wǎng)上中文期刊檢索等。
1.2.2問卷調查法
依據(jù)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為參照標準,自行設計《北京市西城區(qū)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現(xiàn)狀調查表》。對北京市西城區(qū)10所中學體育設施現(xiàn)狀進行調查,發(fā)放學校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達100%。
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以SPSS17.0和Excel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表1結果顯示,體育教師人數(shù)最多的為17人,而最少的僅有3人;學生人數(shù)最多達2000人,而最少的僅有504人;每個學校各年級的班級數(shù)量也相差甚遠,最多的學校平均每年級達到10個班,最少的每年級僅有4個班;大多數(shù)學校擁有2個器材室,最少的學校僅擁有1個器材室,最多的學校能夠擁有4個器材室;占地面積最大的學校擁有32000 m2,而占地面積最小的只達到了2000 m2。通過學?;拘畔⑶闆r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有的學校人數(shù)多,但是活動場地嚴重不足,有的學校場地面積充足,而體育教師人數(shù)很少,這樣的分配情況是嚴重阻礙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表1 西城區(qū)各中學基本情況
學校序號體育教師人數(shù)(人)學生人數(shù)(人)年級平均班數(shù)(個)器材室(個)體育場面積(m2) 17112010432000 25800827600 31420001025000 412700622000 5171800 8212000 66120010211255 75980442300 861000526000 93504415928 1071050513200
西城區(qū)中學體育設施現(xiàn)狀與《目錄》要求比較,均能夠較好的貫徹落實。所有學校均設有環(huán)形操場,但只有1所學校具有周長400m的田徑場,90%學校的田徑場周長為200米;平均每校擁有籃球場3.8塊,排球場1.5塊,甚至部分學校沒有體育場館或體育棚;10所學校共擁有器械體操區(qū)1740 m2。
10所學校,共有體育教師82人,體育教師與學生比例平均為1: 139.68。體育場地總面積為67183m2,平均每校為6718.3 m2,人均占有場地面積為5.86 m2。
許多學校都是在田徑場內設足球場,排球場、籃球場,一場多用。使人均場地不足,許多體育教師感到不便上體育課,各種體育活動無法有效開展。
西城區(qū)中學體育器材設施現(xiàn)狀與《目錄》要求比較。在所調查的10所學校中,體育器材的配置水平均較高。在調查的39個項目中,只有壘球是10所學校均未配置的,其余項目中以未配置高雙杠和平梯居多。當然,體育器材對學生參加學校體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不能以體育器材的種類和數(shù)量來評價和衡量一切,關鍵還是在于這些器材能否在體育課上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如果一個學校上課用的這個設施頻率高,那么這些器械就會得到重視,反之,則不受重視。
線面混合數(shù)據(jù)具有多源與多尺度的特點。由于不同的獲取手段、不同的獲取時間、不同比例尺都會導致線面數(shù)據(jù)的差異,甚至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其拓撲關系分為線與線之間、線與面之間及面與面之間。具體說明,如本文實驗應用的河網(wǎng)數(shù)據(jù),通常包括面狀河流(雙線河)和單線河流兩種。主要具有如下特點:①線與面的鄰接關系,如干流上往往存在眾多支流,即面狀河流常與線狀河流相連;②面與面之間的包含關系,如面狀河流中的島現(xiàn)象;②線與線之間的包含關系,如兩條單線河的鄰接、相交、相離。
每一所學校還根據(jù)本學校的體育特色,配備了特色體育設施。這些特色體育活動所需的運動場地和器材大部分是《目錄》要求以外的體育設施。其中包括:羽毛球場、健身房、形體房、瑜伽教室、乒乓球館、手球場、棒球場、體操館、游泳館等,其中有50%的學校擁有羽毛球場。
2.5.1西城區(qū)中學體育器材存放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10所學校器材均是分類存放,而且能夠及時對體育器材的質量和數(shù)量進行清點,大多數(shù)學校都會對體育設施有定期的檢測和維修,并且設有專人負責看管體育器材。
表2 學校體育器材存放情況
存放情況 是 否 分類存放 100% 0 及時清點 100% 0 定期維修 90% 10% 有專人負責 80% 20%
2.5.2西城區(qū)中學體育器材的補充與更換情況分析
根據(jù)《目錄》中規(guī)定,劃星號的器材為低值易耗器材設備,“對《目錄》中常用易耗器材,各校要及時補充,保持常量?!币虼?,本研究對目錄中所標劃出的12項器材進行調查。從表3發(fā)現(xiàn),有7所學校能夠及時更換跳高橫桿,更換壘球的學校為0所,能夠及時更換實心球、籃球、乒乓球或羽毛球拍和軟式排球的學校有8所,及時更換短跳繩、小體操墊、乒乓球或羽毛球的學校有9所,更換長跳繩的學校有6所,劍(刀)和棍為2所和3所。
表3 西城區(qū)中學器材的補充與更換率分析表
器材名稱更換率(%)器材名稱更換率(%) 跳高橫桿70%短跳繩90% 壘球0%長跳繩60% 實心球80%籃球80% 小體操墊90%軟式排球80% 劍(刀)20%乒乓球或羽毛球90% 棍30%乒乓球或羽毛球拍80%
西城區(qū)中學器材的補充與更換率主要與運動開展的程度有關,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項目在西城區(qū)中學體育開展中使用較多,器材的更換與補充也就隨之較多,劍(刀)和棍在教學中開展較少,器材的補充與更換也就隨之較少。10所學校,均未開設壘球活動課,因此均未備有壘球器材
2.5.3西城區(qū)中學體育設施使用率分析
根據(jù)西城區(qū)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查,使用率排名前10的器械依次是:籃球、籃球架、實心球、跨欄架、秒表、乒乓球臺、小體操墊、短跳繩、足球和足球門。
對《目錄》中所規(guī)定的項目在教學中使用率較低的器械進行排名,較低的5項器械依次是:壘球、鉛球、高雙杠、劍(刀)和拔河繩。
實心球是北京市中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教學必須的教學內容;短繩不論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外活動中,學生都比較喜歡,所以配備的情況相對較好。使用率比較低或未配備的器材,如壘球、高雙杠、平梯等,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中學體育課上沒有開設此類體育課程,或因為這一類器材在體育教學開展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影響中學體育設施建設和改進的主要因素,依其影響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序為:經(jīng)濟條件、領導重視、辦學思想、上級要求和地理環(huán)境。
目前,體育考試已被列為升學考試內容之一,這也是眾多體育老師和體育學者多年的心愿。隨著學校體育地位的不斷提高,對中學體育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多重因素,很難使體育設施建設與改進得到順利發(fā)展。調查中發(fā)現(xiàn),影響體育設施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經(jīng)濟條件,學校體育經(jīng)費的緊張,讓體育器材設施的配備更是雪上加霜;領導重視的程度也是影響學校體育設施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使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和改進受到阻礙。
3.1.1大部分學校的田徑場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甚至許多學校都是在田徑場內設足球場,排球場、籃球場,一場多用。使學生人均場地占有率較低。
3.1.2 出現(xiàn)分配不均衡現(xiàn)象,有的學校人數(shù)多,但是活動場地嚴重不足,有的學校場地面積充足,而體育教師人數(shù)很少。導致學校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時間上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與國家的要求。
3.1.3 與《目錄》比較,基本上能夠按照要求配備器材。但《目錄》中規(guī)定的部分器械在實際教學中的利用率較低,常用的器材在表中規(guī)定的較少或沒有規(guī)定。
3.1.4 限制學校體育設施發(fā)展的原因主要有經(jīng)濟條件、領導重視、上級要求、地理環(huán)境與辦學思想等因素。
3.2.1 《目錄》中對體育器材的要求應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進行制定。增加常用器材設備和基礎性體育器材的數(shù)量,并減少利用率較低的體育器材;要及時補充與更新,保障學生的安全。
3.2.2 應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標準,保證所購買器材的質量,同時在購買渠道上,應開拓多渠道購買。
3.2.3 應進一步增加學校體育經(jīng)費的投入,建立社會力量集資等多元化資金投入的保障機制,不斷加大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及師資力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及時解決因體育教學經(jīng)費投入不足導致的困擾及體育教學的一系列問題,最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3.2.4 各學校應注重體育器材的利用率,同時鼓勵體育教師要發(fā)揮帶頭模范的作用, 自己極積開發(fā)制作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
3.2.5 有關領導要提高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構建和完善體育工作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的學校體育督促機制;學校應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落實專人管理學校體育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出現(xiàn)問題應及時維修,保證教學需要,從而方便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楊貴仁.教體藝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J].中國學校體育,2006 (3).
[2]高小愛,賀改芹.對城鄉(xiāng)中學體育器材設施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J].內江科技,2010 (12).
[3]唐迅,冉建.國外學校體育設施及開放現(xiàn)狀述評[J].山東體育科技,2008,30(1):85-87.
[4]教育部教體藝.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J].中國學校體育, 2003(1): 7.
[5]中共中央國務院5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6(中發(fā)[2007〕7號)第7條.
[6]許敏.對北京市部分中學體育器材配備及使用現(xiàn)狀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Survey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Wang Hua hui1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Shanxi, China)
王華慧(1991—),山西太原人,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