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詩壇上的兩位“詩佛”

      2018-11-27 03:06周芳
      古典文學(xué)知識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詩壇袁枚梅花

      周芳

      說起中國詩史上的“詩佛”,大家會馬上想到王維,“詩佛”這一名號儼然已成為王維的專屬。其實,清代詩壇上也有兩位詩人以“詩佛”著稱,其中一位乃大名鼎鼎的才子袁枚,另一位則是與龔自珍、魏源等人并稱“薇垣五名士”的江西詩人吳嵩梁。

      袁枚的“詩佛”稱號見于《隨園詩話·補遺》卷三(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

      蔣心余太史自稱“詩仙”;而稱余為“詩佛”,想亦廣大教主之義。弟子梅沖為作《詩佛歌》云:“心余太史不世情,獨以詩佛稱先生。先生平生不好佛,攢眉入社辭不得。佛之慈悲罔不包,先生見解同其超。佛之所到無不化,先生法力如其大。二聲忽作獅子吼,喝破炎摩下方走。天上地下我獨尊,雙管兔毫一只手。人間游戲撒金蓮,急流勇退全其天。小倉山居大自在,一吟一詠生云煙。有時披出紅袈裟,南天門邊縛夜叉。八萬四千寶塔造,天魔龍象爭紛挈。有時敷坐如善女,低眉微笑寂無語。天外心從何處歸?鵲巢于頂相爾汝。眼前指點說因由,千山頑石皆點頭。三唐兩宋攝其總,四大海水八毛孔。一心之外無他師,六合以內(nèi)皆布施。先生即佛佛即詩,佛與先生兩不知。我是如來大弟子,夜半傳衣得微旨。放膽為作《詩佛歌》,愿學(xué)佛者從隗始。”

      蔣心余即蔣士銓,江西人,與袁枚、趙翼號稱“乾隆三大家”,官至翰林院編修,后辭官,任安定等書院講席,工詩文、曲,著述甚豐,與袁枚交好,臨終前曾為自己的詩集向袁枚索序。此事在《隨園詩話》卷八有載:“心余手持詩集廿卷,向余云:‘知交遍海內(nèi),作序只托隨園?!笔Y士銓對袁枚的詩歌非常推崇,以“詩佛”來贊譽袁枚在乾隆詩壇的教主地位。此處“詩佛”即“詩中之佛”的意思,故而袁枚的弟子作《詩佛歌》也是從袁枚在乾隆詩壇的地位、影響力及天縱的詩才和轉(zhuǎn)益多師、論詩不拘唐宋等方面對袁枚的“詩佛”稱號進行解析。

      首先看袁枚在乾嘉詩壇上的地位與影響力。袁枚天才縱橫,在乾隆詩壇以“性靈”為旗幟,廣交詩壇名流如沈德潛、蔣士銓、曾燠、洪亮吉等人,唱和對象遍及南北,在乾隆詩壇掀起一股性靈詩風(fēng),追隨者眾,聲望一時無兩,確實無愧“廣大教主”之譽。清代詩人舒位在《乾嘉詩壇點將錄》中仿照《水滸傳》一百單八將排座次的方式對乾嘉詩人進行排序,其中袁枚排位第一,被譽為“及時雨”:“及時雨袁簡齋,非仙非佛,筆札唇舌,其雨及時,不擇地而施,或膏澤之沾溉,或滂沱而怨咨?!苯淮嗽秾η卧娙说慕欀Γ怀鲈对谇卧妷慕讨鞯匚?,與蔣士銓“詩佛”的贊譽相呼應(yīng)。

      再看袁枚的詩才。袁枚的詩歌作品見于《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周本淳標(biāo)校),詩歌主要描寫日常生活與閑情,表現(xiàn)性靈,以靈動清新見稱。如《閑倚》:“小池風(fēng)急水粼粼,閑倚闌干送晚春。一陣落花墻外去,不知飄落打何人?!庇陟`動中見風(fēng)致?!都词隆罚骸包S梅將去雨聲稀,滿徑苔痕綠上衣。風(fēng)急小窗關(guān)不及,落花詩草一齊飛?!奔扔猩钋槿ぃ指挥性娨?,清新而活潑。即使是描寫重大題材,袁枚也能以小見大,于沉著中見靈動,寫出情韻來。

      袁枚在詩歌的宗法方面也很圓融。其《答沈大宗伯論詩書》云:“嘗謂詩有工拙,而無古今?!保ā缎}山房詩文集》)主張不以時代先后來論詩之優(yōu)劣,打破清代詩人宗唐祧宋的門戶畛域。乾隆詩壇,唐宋詩之爭日趨激烈。沈德潛以“尊詩道”“溯風(fēng)雅”為目的,重視詩歌的源流正變,試圖重建從《詩經(jīng)》《楚辭》到漢魏六朝、隋唐至明清的詩歌發(fā)展軌跡,眼光不可謂不通達。但沈德潛仍把宋元詩排斥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源流正變之外,在編選歷代斷代詩選時獨不考慮宋代,對于宋元詩歌僅有《宋元三家詩選》,選錄蘇軾、陸游、元好問三人的詩歌。相較之下,袁枚不以時代論詩的主張就顯得尤為不易,對清詩走出唐宋詩的門戶之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合上述方面來看,袁枚的確稱得上是乾隆詩壇的“詩之佛”。接下來需要弄清的問題是袁枚的詩作本身是否有“佛趣”呢?有無禪境呢?細讀《小倉山房詩文集》,發(fā)現(xiàn)袁枚有少數(shù)詩作確實也透露出禪意。如《船上臥月作》:“無心推篷看,不意與月見。欣然臥以觀,清光懸一片。白云如覆被,人面漸貼鏡。相對久無言,吾亦見吾性。”在人天一月的靜觀中,詩人對于人生似有所悟,逐漸進入禪境。

      但袁枚本身厭惡佛禪。其《牘外余言》(《袁枚全集新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云:“佞佛之人,必媚權(quán)貴。”進而宣稱自己“聽其所止而休焉,故不屑求仙禮佛”。同時袁枚也不喜歡以禪、佛來論詩,《隨園詩話補遺》載:“《詩》始于虞舜,編于孔子。吾儒不奉兩圣人之教,而遠引佛老,何耶?阮亭好以禪悟比詩,人奉為至論。余駁之曰:‘《毛詩》三百篇,豈非絕調(diào)?不知爾時,禪在何處?佛在何方?”因此,袁枚雖然被冠以“詩佛”的稱號,這個詩佛應(yīng)是指向他“詩中之佛”的地位,并不意味著他的詩歌以“禪理”“佛趣”見長,這與王維因“詩中有佛”被尊為“詩佛”的緣由并不相同。

      吳嵩梁被譽為“詩佛”的因由與袁枚又有所不同。

      吳嵩梁,字蘭雪,一字子山,晚年自號蓮花博士、澈翁、石溪老漁,江西東鄉(xiāng)人。嘉慶五年(1800)鄉(xiāng)試中舉,數(shù)應(yīng)春試不第。嘉慶七年,候選國子監(jiān)博士,后候補內(nèi)閣中書,后并充琉球官學(xué)經(jīng)理官,浮沉國子學(xué)和內(nèi)閣二十余年。道光十年(1830),吳嵩梁出任貴州黔西知州,四年后卒于任上。

      吳嵩梁“天才亮特”(《撫州通志·人物志》卷六十),早負(fù)詩名,且得蒙當(dāng)時詩壇名流青眼,如翁方綱贊為“詩中射雕手”,袁枚譽為“古來只此筆,數(shù)枝怪哉公”,姚瑩將之與黃仲則并推為“一時之二杰”。而朝鮮侍郎申緯則推其為“詩佛”,吏部判書金魯敬父子更以梅花龕供其像,琉球陪臣向邦正等人則以求得吳贈詩為榮。吳嵩梁聲名之重,一時無出其右者。

      吳嵩梁的詩作有《香蘇山館詩鈔》36卷,包括古體詩17卷,近體詩19卷。詩歌創(chuàng)作受翁方綱影響頗深,作詩講究運思,被時人贊為“斂肉入骨皮入筋,筋骨不露氣愈醇”(譚光祥《香蘇山館詩集評跋》)。

      吳嵩梁一生鐘愛梅花,自云“老夫性癖耽梅花,平生愿以花為家”,“移家終踐香田約,飽看梅花過一生”(《香蘇山館詩鈔·九里洲梅花歌》),對梅花的摯愛超乎尋常,不吝筆墨在詩中大量歌詠。既描摹了早梅、老梅的不同情態(tài),如《早梅》《老梅一株在鄰舍荊棘中移植小園慨然成詠》;也展示出詩人對梅花的種種感情,從看梅(《夜過孤山看未開梅花》)、賞梅(《石溪梅花盛開攜酒獨賞》)到尋梅(《尋梅夜歸》)、探梅(《清華寺探梅》)再到憶梅(《憶梅詩》《夜坐憶石溪梅花》)、夢梅(《夢騎仙蝶看梅花歌》),吳嵩梁寫活了梅花的出世高品,也道盡了自己的孤高傲世。陶本忠《香蘇山館詩集題詞》評曰:“風(fēng)雪滿身花下拜,不妨人喚是梅顛?!蓖跻圆断闾K山館詩集題詞》則云:“莫為中書閑寫照,先生詩影即梅花?!?/p>

      試看這一首《早梅》:

      梅信今年早,春從小雪還。暖催花半樹,香透屋三間。攜鶴尋幽徑,騎驢夢故山。一枝容索笑,我亦愛高閑。

      首聯(lián)以敘述筆法點出春天的早到催生了梅花的早放。頷聯(lián)用工筆細畫,“半樹”表明花未全開,與前面的“早”相呼應(yīng);接下來筆鋒一轉(zhuǎn),指出雖然只有半樹的花朵,花香卻充滿了三間屋子,將“半”與“三”對舉,突出花香之濃。尾聯(lián)直接以“高閑”二字贊梅花品質(zhì),實際上也是自我心志的一種宣示,至此,梅與人已經(jīng)融為一體,梅花成為詩人之化身、象征。

      再看另一首《憶梅詩》(其一):平生風(fēng)味共誰親,一樹梅花一故人。相憶時多相見少,年年孤負(fù)柘溪春。

      首句從設(shè)問入筆,“共誰親”留給人無窮想象的空間。對句中“梅花”與“故人”對舉,有雙重內(nèi)涵,一方面指“梅花”對詩人而言,是風(fēng)味相親的“故人”,另一方面就梅花來說,詩人又何嘗不是梅花的故人,所以是花與人互親。此句不僅回答了“共誰親”之問,而且豐富了“親”的意蘊;同時,“故人”也與“親”字相呼應(yīng)?!跋鄳洝币痪鋭t直接點題,“相憶多”而“相見少”,心中不免惆悵而難以釋懷,很自然地引發(fā)出下句的“孤負(fù)”之感。此詩從知交與故舊的角度寫梅花,仍是象征著詩人孤高的品行。

      吳嵩梁為人純孝,性情正直,在官場中不善于諂媚作態(tài),所以任黔西知州時因得罪上司被貶官,他在詩中刻畫的個人形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形象是一致的。葉紹本在《香蘇山館詩集后序》里記載:“(吳)襆被入直四壁蕭然,人無不以東方囊粟為君惜,而君處之晏如,僦屋數(shù)椽,閉門覓句,孺人稚子圖史自樂,若不知以名位為榮者?!狈ㄊ缴埔卜Q許他“至于窮達弗能易其心,利害弗能變其節(jié),蓋有必為、必不為者”(法式善《香蘇山館詩集序》)。也正因此,吳嵩梁在詩中借花自喻,以花傳情,才能打動人。

      吳嵩梁素懷經(jīng)世之志,但經(jīng)歷數(shù)次落第、愛妾綠春病逝、稚女夭折以及自身疾病交纏之后,功名事業(yè)之心已轉(zhuǎn)淡,對世事有了一番了悟,開始向佛教皈依。他在一首悼亡詩中坦露心聲:“綠春歿已四十九日,夢中忽為余誦《心經(jīng)》二句,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對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覺而有悟,遂題于所臨丁南羽白描觀音像,軸末用志皈依之誠,何敢自謂能解脫耶。嘉慶十六年二月十一日蓮花博士記?!保ā断闾K山館詩鈔》)正是有這個“悟”,所以吳嵩梁開始與佛法結(jié)緣。

      吳嵩梁晚年自號澈翁,并作《澈翁詩》:“……世事如云煙,蔽之昏欲滅。吾于病訣后,了此生死緣。回心向初地,湛寂見諸滅。乃以澈名翁,反觀殊自在。外物毋再侵,始終無罣礙。”自陳反觀己身、勘破塵緣、澄心如水的心跡。此心跡在他的晚年詩作中反復(fù)出現(xiàn),如“往事云過眼,浮名雪上簪。掃除須定力,寂湛見吾心。”(《病后柬鳳岡前輩》)“白頭漸覺空諸相,青史從來少確評?!保ā对偕姱B前韻五首》其四)“萬緣懺悔惟安分,第一先拋沒世名?!保ā对偕姱B前韻五首》其五)“妄念消除盡,浮名懺悔新。寬閑無量福,義理再生身?!保ā稌鴳选罚┑?。佛經(jīng)講“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詩人在塵世的幽憂憤激在佛法中化為澄心靜境,使其詩歌也呈現(xiàn)出佛空寂滅的內(nèi)蘊,從而具備了“禪意”與“佛趣”。也因此,吳嵩梁被朝鮮人尊稱為“詩佛”,成為清代詩壇上又一獲得“詩佛”贊譽的詩人。

      吳嵩梁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此三朝詩歌流派紛呈,打破了清前期“定于一尊”的格局,朝多元化發(fā)展。沈德潛持“格調(diào)”自矜,翁方綱創(chuàng)“肌理”自重,袁枚則舉“性靈”自立,繼有桐城派以義理論詩,程恩澤等人倡宋詩而起,古典詩歌就在學(xué)問和性情孰輕孰重,“唐音”和“宋調(diào)”孰為正宗的激烈爭持中向前行進。吳嵩梁在這種時代潮流中,詩作卻能跳脫某一派的拘囿,免于肌理派的僻澀與性靈派的纖靡,以形象取勝,“若天馬之騰踏而不可羈,若鸞鳳之翔于云表而不能自隱其倉采”(王昶《香蘇山館詩集序》)。追其原因,一要歸功于他的交友廣闊。吳嵩梁遍交海內(nèi)名士,與“格調(diào)說”繼承者王昶、“肌理說”宗主翁方綱、“性靈說”盟主袁枚乃至桐城詩派的姚瑩都有密切往來,不同的詩學(xué)主張在吳嵩梁這里交匯,免于只窺一隅的境地。二要歸之于吳嵩梁開放的胸襟。吳嵩梁善于吸收,“勇于自屈”(《石溪舫詩話》卷一),因此得以跳出某一派的拘囿,上下取法,“由元遺山、蘇東坡以上溯李杜,而參以王右承、孟襄陽、白香山,李義山、韋蘇州,柳柳州、張文昌、賈浪仙、黃山谷、王荊公、歐陽公、陸放翁十?dāng)?shù)家。韓昌黎、虞道園頗用功,而性不甚近,此外各有所采,都無專功” (《石溪舫詩話》卷一),從而形成具有個人色彩的表達手法。在乾、嘉、道詩壇,是不可多得的一位。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猜你喜歡
      詩壇袁枚梅花
      劉良玉
      梅花
      祝賀彭城女子詩社成立(新韻)
      一百頂高帽子
      梅花
      老來學(xué)藝
      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開放
      袁枚也曾被難倒
      國際詩壇
      才子袁枚緣何富得流油
      大荔县| 安国市| 景洪市| 乌兰浩特市| 余姚市| 彭州市| 榆林市| 赤壁市| 蓬溪县| 邳州市| 泰来县| 婺源县| 肥城市| 灌云县| 晋中市| 九龙县| 德阳市| 灵丘县| 邛崃市| 肃南| 诸城市| 苏尼特右旗| 洞口县| 金沙县| 定兴县| 文水县| 株洲县| 博爱县| 顺义区| 峨眉山市| 临洮县| 无为县| 雅江县| 贞丰县| 长武县| 固阳县| 武川县| 崇左市| 叶城县| 修文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