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職業(yè)高級中學 紀碧芳
現(xiàn)如今,中職學生自私自利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在中職校園生活中,存在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卻很少考慮甚至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很少去尊重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但卻不愿意去真誠地關心別人。雖然他們身上有不少缺點,但是他們思維活躍,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好勝心強,希望得到社會、家人和老師的認同。因此,班主任要結合中職學生的這些個性特點,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做到寬人嚴己,替他人著想。
中職學生“自我主義”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筆者通過所見所聞及查閱相關資料,作了如下分析。
家庭傳統(tǒng)教育的偏差是造成學生“自我主義”的內因。家長過分注重學習成績讓學生產生了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都無所謂的認知偏差。這就造成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除了讀書之外,什么也不會;那些不善于學習的學生就會叛逆地產生對學習無所謂的態(tài)度,自暴自棄、沉迷游戲。而那些想去吃苦歷練的學生也紛紛遭到家庭的反對,理由大多是現(xiàn)在年紀太小,不忍心看孩子受累,寧可把孩子放在家里供著。久而久之,這些就變成學生不愿吃苦的理由。家長的百依百順,過分呵護造成了他們的任性;也因為沒吃過苦,所以受不得一丁點兒委屈,總是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問題;就算做錯了事情,也會想方設法找借口。
現(xiàn)在的職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5后的孩子,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個性上,他們更加追求自由,以自我為中心,過度注重自身感受,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在行為習慣上,這一代人是看著動漫、玩著游戲、崇拜著影視明星長大的,其行為習慣和70后、80后有明顯不同,更加特立獨行;在家庭地位上,這代人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和長輩的寵愛,衣食無憂,幾乎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艱辛,是蜜罐里長大的一代,缺乏想人所想和換位思考的意識。
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校紀校規(guī)來管理學生,但通常沒有為遏制學生的“自我主義”而制定相對應的規(guī)章制度,同時也沒有為“將心比心,寬人嚴己”制定相應的表揚獎勵制度。因此,相關校園規(guī)章制度的缺失助長了學生的“自我主義”。
孔子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換位思考,是在對別人提出要求之前,能先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感受和難處,進而提前做出適當調整。
中職學生正處于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青春期,自尊心強,個性叛逆,情緒不穩(wěn)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容易出現(xiàn)高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傷。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一觸即發(fā),容易出現(xiàn)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沖動性強,理智性差。因此,需要通過加強學生換位思考意識的教育,來改變學生的“自我主義”,有效控制情緒和行為。
校園內的換位思考教育主要包括學生間的換位思考及師生間的換位思考。每名班主任老師在管理班級時總會遇到學生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引發(fā)的。下文是發(fā)生在筆者利用所管理的汽修班級內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換位思考意識教育的實例。
(1)學生與學生間的換位思考。本班有名女生,為人直率,但性格沖動,跟班級男生關系很鐵,卻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與班級男生發(fā)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有一次,女生心情不好,而男生卻不了解情況,開玩笑地喊了其綽號,導致女生瞬間爆發(fā),破口大罵,男生也不甘示弱,便發(fā)生了言語沖突,甚至演變?yōu)橹w沖突。事后,待筆者了解情況后,嘗試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了教育。待學生冷靜之后,“趁熱打鐵”,引領學生進入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成功化解了矛盾。
(2)教師與學生間的換位思考。本班有2名女生經常遲到,經教育,她們雖信誓旦旦地保證不再遲到,卻仍我行我素。筆者嘗試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對她們進行引導教育,引導她們體會欺騙與被欺騙的感受,讓她們真正意識到自己失信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引導她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不是僅僅考慮自己。經過換位思考教育后,她們遲到的情況極少再發(fā)生了。
中職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相對較差,有關換位思考的教育應經常貫穿于平時的常規(guī)教育中,經過耐心、反復的換位思考教育,學生不但容易認同,更樂意接受,教育效果好,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方法能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fā)展。
良好的校園風氣及積極的正面力量可以鼓舞這群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學校應利用校園內發(fā)生的正面事件,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和宣傳。用良好的道德標準作為依據(jù),批判各種庸俗自私的不良風氣,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材料對比來鼓勵、引導和教育廣大學生,保證他們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時刻受到正義的熏陶,并通過各種校園活動深化學生的換位思考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筆者認為,我們可以設一個家長交流QQ群,聯(lián)合家長,共同引導學生。這樣,不但家長們可以在群里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經驗,老師也能將學生在校情況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心里有數(shù)。而作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愛護他人,孝敬長輩,給子女們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
另外,家長要合理引導孩子懂得體諒他人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意識到自私是不受他人歡迎的行為,只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家長可以多支持孩子們參加合作性的活動,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尊重、互幫互助、謙虛禮讓帶來的樂趣,并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每個學生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之中。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學生良好心理和個性的養(yǎng)成。職校生正處于性格、品德、心理個性的發(fā)展成熟期,能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做到心理相容,使學生科學地認識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特點,尊重他人,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誠懇、公平、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理解并體諒他人的短處。若同學之間能夠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不僅能減少同學間的矛盾,拉近學生間的距離,更能維護同學間的和諧關系。
換位思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反思,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只有直面自己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做得還不夠。作為一名教師,這種敢于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氣是必不可少的。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所謂的“雙差生”,更有必要換位思考。所謂的“雙差生”只不過是學習上落后些或紀律上松散些,其實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也有自尊,也同樣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欣賞。同樣地,學生如果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換位思考,也是對教師工作的莫大支持與肯定。因此,換位思考是架起教師與學生間良好溝通的橋梁。
教師應該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同學之間容易形成正常融洽的交往,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增加自信和力量感并在交往中獲得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對于學困生,這將成為轉變的一個良好的開端;對于優(yōu)等生,則應鼓勵他們擴展自己的交際范圍,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他們交際圈的擴大來潛移默化地引導其他同學。
一個班級的學生如果都能做到想人所想,寬人嚴己,必定能造就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全班同學在心理相容之下,正常交往,共同建設一個團結互助向上,朝氣蓬勃融洽的班集體。無論是參加班級活動還是校園文化活動,都能呈現(xiàn)出凝聚力強、勢如破竹的班級風貌。
大部分學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在家深受溺愛,造成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的心理特點日益嚴重。換位思考有利于學生彌補上述缺點,養(yǎng)成寬容、豁達、開闊的胸懷。在發(fā)生矛盾時,老師如果能及時引導學生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學生就會多一些寬容之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學生的胸襟自然會變得寬廣。因此,換位思考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擁有一個更加長遠的發(fā)展前景。
總而言之,掌握中職生“自我主義”的原因,并深入探究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意識的可行性策略,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便他們今后更加長遠發(fā)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