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香
預習,顧名思義,即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程進行提前學習。通過預習,學生對還沒學的知識便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熟悉了課文的基本概況,也就避免了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題之時學生手足無措的情況,而且課前預習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這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是極其有幫助的。所以,課前預習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提高預習效率呢?這就是每個教學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與此同時,教學工作者也要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參與課堂預習中去,并教授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預習。并且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方面遇到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當然,教學工作者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討論,一起探究問題的答案,把更多的學習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通過努力解決所遇到的難題,這樣的話,學生便會有學習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學習效果定會倍增。
(二)教學工作者要督促并激勵學生進行預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信心,讓學生有成就感。當然,倘若教學工作者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那么,教學工作者就要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反饋,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有成功的自豪感,從而對語文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能有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當然,教學工作者還可以在作業(yè)中進行預習滲透。例如,在學習李白所作的詩之前,教學工作者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叫一個學生起來講有關李白寫詩的小故事,有趣的故事便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極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工作者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布置預習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而且還能游刃有余地解決教學工作者所布置的預習內(nèi)容。換句話說,教學工作者要按照學生的的學習現(xiàn)狀和學生平時的考試成績,進而靈活的安排每一個預習環(huán)節(jié),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預習中獲益,并且學到更多更有效的知識,讓預習環(huán)節(jié)能順利的開展,并且取得顯著成效。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新課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難以理解能的內(nèi)容,并且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時,有些學生便會手足無措,不懂得如何對文章進行質(zhì)疑,并且提出有學習價值的問題,而有的學生便會把書本上的問題照搬照抄,有的學生從課文中抓幾個詞語然后質(zhì)疑,甚至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毫無學習的意義……倘若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以上類似的問題,教學工作者就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學會質(zhì)疑,從而真正的學會高效預習。
(一)從題目入手,針對題目進行預習。一般而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字眼,也是了解文章的主線,因此,圍繞題目進行預習,從而極大限度地提高預習效率,并從根本上弄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二)從詞語、句子入手,對字詞句進行預習。文章都是由字詞句段所組成的,而段落都是由句子和字詞組成的。所以,如果弄清楚文章中所出現(xiàn)的難點字詞,以及晦澀難懂的句子之后,便能更快的掌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而且在解難答疑的過程中,學生也積累了更多的好詞佳句,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從而極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三)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入手,根據(jù)文章中心進行預習。如果學生預習的是有關寫人的文章,教學工作者便可以提出類似的問題:文章寫了人物的什么品質(zhì)?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
(四)從文章的寫作手法入手,對寫作方法進行預習。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也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學生通過質(zhì)疑,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更能有效地掌握文章的寫法,并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并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教學工作者在預習指導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課前預習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