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達
英語是高校教學中一門重要課程,特別是隨著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英語的重要性正在持續(xù)增長。合理運用動機策略,引導動機不足的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動機策略,是指個體為了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采取的相關行為或手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動機策略實施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即為了促使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老師、學生、家長以及同學都可以是動機策略的實施主體。英國著名教育心里學家Dornyei認為,教師的本職任務是促使學生進步,更要充分認識到動機策略的重要性。學生對一門課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與否,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履行好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責任。
針對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取的動機策略,國內外專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種建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Wlodkowski于1986年提出的24項教學策略清單,為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策略指導。Raffini運用以動機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謹慎使用物質獎勵和懲罰等措施,否則可能會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Slavin認為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內外在動機策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好奇心里、采用多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和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等方式,來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告訴自己對學生的期望、對學生及時反饋情況等外在激勵手段。我國學者李榮蘭積極倡導教師要善于采取激勵的藝術,努力實現(xiàn)“成人之美”和“助人成才”的職業(yè)理想。她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要保持對學生的信任和贊賞,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要對學生保持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得失成敗。
近年來,關于二語教學中的動機策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他們強調要
以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構建二語動機理論,并開始探究教師動機策略,高度肯定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二語習得常見的動機策略理論主要有兩種:
一是Dornyei提出的過程導向的動機策略理論框架。這個理論框架將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動機策略分成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結合班級大環(huán)境,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條件,例如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制定共同遵守的學習規(guī)范等;第二個階段是激發(fā)動機。即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價值觀念和態(tài)度,促使學生充滿英語學習的期望,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第三個階段是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fā)出來是非常不易的。由于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斷努力的過程,因而要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不易。教師要通過采取多種教學模式、進一步明確學生學習目標、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尊心等策略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第四個階段是良好自我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總結和評價,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反思和歸因自己英語學習取得的進步。
二是Dornyei在教師在過程導向動機策略基礎上提出的基于自我愿景的動機策略。這種動機策略理論強調的是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合理采取相關的動機策略,不斷的激發(fā)自己學習英語的動機?;谧晕以妇暗膭訖C策略包括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chuàng)設二語學習的愿景;第二個階段是進一步強化和豐富二語學習的愿景;第三個階段是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愿景;第三個階段是制定實施二語學習愿景的方案;第五個階段是激活和煥發(fā)二語學習的愿景。運用此種策略,教師要合理運用二語自我,來不斷的強化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
過程導向的動機策略和基于自我愿景的動機策略是互為補充的兩種策略理論,它們使教師和學生自我構建產生了彼此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是指導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動機策略理論和方法。
一是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英語學習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英語學習的過程必然是充滿困難和挫折的。教師可以通過設定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感,以此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同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合理設定目標,當學生完成階段性目標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目洫?;當學生碰到問題和障礙時,要及時給予幫助和解答,認真為他們分析原因,避免學生產生挫敗感。
二是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英語討論和交流,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提供空間??梢远嗝襟w網絡資源,采取視聽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英語的魅力,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大膽發(fā)言,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是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生搬硬套以往的教學內容。要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在充分考慮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英語圖片、英語歌曲、英語電影以及英語游戲等內容,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王志敏.外語學習動機激發(fā)策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2]方雪晴,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師課堂動機策略運用的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