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海
在放學路上,我親眼見到一名中學生騎著自行車闖紅燈,而此時一輛出租車從側面駛來,我?guī)缀跻@叫起來,還好司機緊急剎車,一場車禍得以避免。我不知那名學生是否能吸取教訓,也祈禱像他一樣年少魯莽的學生都能有如此好的運氣。
出于職業(yè)習慣,我開始從法律的角度對這名闖紅燈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他,缺乏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淡薄。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是違法的。他,不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他,擾亂了交通秩序,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呢?有人說,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有人說,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法治教育看得很淡,甚至認為法治教育對孩子們而言,是小題大做。殊不知,正是由于我們的疏忽,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率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給我們的家庭、社會和國家?guī)砹瞬豢晒懒康膿p失。更可怕的是,內心潛在的對法律的不尊重,會引發(fā)孩子們成年后對法律的蔑視和無情踐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新奇,充滿了情趣,也充滿了誘惑與邪惡。正值花季年少的孩子們,涉世單薄卻敢于挑戰(zhàn),心靈脆弱卻要求獨立,自我保護能力缺乏卻不甘示弱,滿懷童真,不辨是非善惡,似脫韁野馬,又似溫順羔羊,怎能不讓人擔心呢?為此,我不禁大聲疾呼,加強對孩子的法治教育,依法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為孩子們筑起一道強有力的法律屏障,保護他們健康成長,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初中思品教材中的法律知識相對而言,內容豐富,所占篇幅也比較大,同時也是歷年中考的重點。于是,我在引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時候,時刻提醒孩子們:學校法律不僅僅是中考的需要,也是我們生活的需要,還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拿互聯(lián)網(wǎng)來說,它是時代發(fā)展的文明產物,但它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如何正確對待網(wǎng)絡?近幾年河北中考試題中出現(xiàn)了不少關于網(wǎng)絡的內容。例如,在網(wǎng)絡空間如何發(fā)表個人建議或意見,網(wǎng)絡大V造謠,把欠款不還的“老賴”的個人信息發(fā)在微博上,等等。這些試題都是以網(wǎng)絡為背景,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托,考查學生判斷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法律知識活靈活現(xiàn),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空間,關系到法律的要求,道德的評判,是非的鑒別,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而法律、道德、是非、自我保護的相互關聯(lián),是以法律為紐帶和線索的。法律素質的提高,有助于道德境界的升華,自我保護能力的增強。
課堂上我總是采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從多角度分析,強化內在的法律素養(yǎng)。對誘惑的把握,好奇心的轉化,規(guī)則至上,法律是強有力的保障和后盾。如果多學一些法律知識,心中就多幾分對法律的敬畏與尊重,對個人的私欲就多一些抑制,對個人的行為就多一層約束和規(guī)范,對自己和他人就多幾分安全。
在學習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時,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在家里,當我們犯錯時,父母是否打罵過我們?你覺得這樣的方式可取嗎?為什么?你覺得可取的方法有哪些?這對你的成長有何幫助?孩子們寫得很認真,我也從中深受感動。因為他們的內心得到尊重和關愛,心里的委屈得以訴說。雖然他們知道父母打罵他們是不對的,但通過交流,他們一點也不怨恨父母,更能自覺地做父母的乖兒女。這比直接說教所達到的效果更佳。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讓他們在放學的路上,多留心學校周邊的攤點,分析一下這些攤點存在的利與弊,給有關部門提合理化建議。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名同學竟以此作為題材寫了一篇作文,發(fā)表在《語文周報》上了。
僅靠教師“忽悠”,我覺得分量還不夠。正好,我的一個同學在檢察院工作。一次,我與他開玩笑:“你都轉行十多年了,還拿得動粉筆嗎?”他說:“我不備課照樣說它三天三夜,我身邊的素材你聽不完?!蔽一鼐吹溃骸澳愀矣诿鎸苹呢澪鄯福赡愀矣诿鎸装倜麑W生的眼睛嗎?”我好說歹說,最終把他請到了課堂,給孩子們專門上了一節(jié)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法治課。換了一張面孔,孩子們聽得可開心了,時不時地還來個“記者問”。課后,我的這位同學大發(fā)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可了不得,膽子也大,問的問題也刁鉆,要不是我經驗豐富,非曬臺不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思品教師,一名法治教育的志愿者,我感到欣慰與自豪。未來的路還很長,我還應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多為孩子們準備更加豐富的法治大餐,把法的理念化作涓涓細流,注入孩子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