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小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尤其是課堂導入的形式,也從最原始的提問、看圖說話等形式發(fā)展到了如今結合多媒體等各種高科技手段的模式。與此同時,隨著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漢語教學的對象也越來越多樣化。對外漢語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設計的時候,一方面需要考慮到導入內容是否真的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課前導入是否能真正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
1.物品展示法。物品展示法通常包括實物展示和圖片展示。顧名思義,物品展示法就是將生活中常用、常見卻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事物展示給學生看,如“筷子”、“餃子”等。這種導入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嘗得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在使用物品展示法時,教師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抽象的語言符號變成具象化的意義。
2.多媒體展示法。多媒體展示法是指運用多種媒體形式,將聲音、文字、圖片、影像等插入多媒體中呈現(xiàn)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多媒體展示的形式通常會與與文化相關的內容相結合,例如在講解中國戲曲文化或各種傳統(tǒng)管弦樂器時,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頻;在講解成語典故等時,則可以用影響視頻等來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
在認知語言的整個過程中,語境這個重要因素始終產生著影響。[1]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情景式導入法就是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來讓學生在體驗中更好的感知語言。
問題式導入法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設置課前提問的問題,然后通過學生的回答或教師的解釋來關聯(lián)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導入課堂的目的。通過設置問題能夠由淺入深的將學生引領過渡到教學內容上,利用學生的好奇與求知的心理來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解密”的快樂。
游戲導入法即通過設置安排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游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游戲互動、小組競賽等方式使學生始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熱烈。
復習導入法是對外漢語課堂上最為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當舊的知識與新的知識之間聯(lián)系緊密或舊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時,復習就變成了一種導入形式。對外漢語教師通??梢圆捎寐爩?、提問、布置練習題等方式來進行復習,并將復習內容與教學內容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課堂導入的確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起著重要作用,但課堂導入的目的始終是為教學服務。過分重視課堂導入會導致對外漢語教學本末倒置,例如導入的時間占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比重過大或導入的方式太過于復雜等,這些都會對真正的課堂教學產生負面影響。若導入時間過長或過于復雜,學生會對學習的重點產生困惑,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理解重點難點,造成教學的失敗。
導入的作用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其最終目的是為課堂教學的展開提供臺階。如果僅僅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來設計導入,就會使導入僅僅浮于其表面作用。無法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的導入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毫無幫助,甚至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產生不良影響。
不同國籍、背景、文化的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會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也會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性,例如歐美學生大多喜歡互動較多的導入方式,亞洲學生相對內斂,更偏重于教師為他們進行展示或講述。同時,不同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也不同,因此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或較為熟悉的內容接受程度較高,因此教師也要在設計導入時適當?shù)穆?lián)系學生的實際需求。
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要全方位的考慮到導入的可操作性。例如,導入時使用的指令語言是否能被學生理解;導入中設置的問題是否超出了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導入中設計的游戲是否能有足夠的參與度;導入的內容是否涉及到學生所處生活環(huán)境中的某些禁忌,等等。
對外漢語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打破思維定式,盡量豐富的使用素材,合理利用資源,力求導入的多樣化,使學生經常感受到變化充滿新鮮感。
對外漢語教學課堂導入是一個充滿趣味的課題,我們應以發(fā)展和變化的眼光來看待這一課題,不斷豐富其內容,提高其服務于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文惠.淺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導入設計 [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23(2):293-296.